在有效阅读中搭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2018-11-28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王祥霞
江苏省响水县第一小学 王祥霞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走向了开放、自由。但很多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虽然花费大量力气却收效甚微,低效教学成为制约语文课改的瓶颈。部分教师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呈现一定的功利性,重点课文反复演练,课外阅读书目由教师代劳;部分教师想搞活课堂却不得要领,阅读教学成为“大杂烩”,唱歌、跳舞、游戏,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茫然不知所学;部分教师走下讲台,为表现民主而让学生“放羊”,讨论时不给材料、背景、方法,没有交锋、辩驳,不分析、假统一、无结果,在“热闹”中失去了教学的本意。部分教师在课堂堆砌大量的资料,任意拓展文本,出现了“泛语文”的现象,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阅读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想读、愿读,并乐在其中。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投身于阅读中体会阅读的乐趣。阅读成为一种内在需求,让“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使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大提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低年级学生爱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童趣,教师要采用表演等方法开展教学,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童趣,让他们生活在儿童的世界之中。学生在阅读中能融入文本,在玩耍中充满童心童趣,让文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将文本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学中,教者以一张“寻人启事”创设情境,“我是小蝌蚪,当别的小动物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的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儿呢?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谁愿意帮这个忙呢?”教者以儿童化的“寻人启事”启发学生想象、思考,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又如在《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教学中,教者出示动画,教者创设情境如下:“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小虫子,早上太阳出来了,你在草叶上伸懒腰,来和老师一起伸伸懒腰吧!现在有一只小狗过来了,快,让我们跳上它的身子,轻轻地、小心地,让它毫无察觉。噢,我们上去了,现在我们坐上特快列车上,去周游世界了。”学生在想象中阅读文本,并说说当一只小虫子的美妙。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到一只小虫子的快乐,从而引发阅读的欲望。
二、教会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游刃有余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有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畅游在文本的世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教学不只是枯燥乏味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习得方法,才能在阅读中游刃有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摘抄批注,能由全篇到局部,再进行细化,层层缩小,逐层取舍。教师绝不走马观花,要与学生咬文嚼字,要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反复地操练,让学生从不熟练走向熟练,使技能得以内化。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选择、有效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将方法转化为策略,能自觉管理自己的阅读行为。如在《黄鹤楼送别》一课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美读文本,让学生说说在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能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景色之美;再悟读文本,让学生说说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会怎样?用哪个词最能概括他们此时的心情?这段内容真的能写出他们的依依惜别吗?从哪些内容知道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品味好词句,以体悟句式、句意去发现、品味、鉴赏古诗的美,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从“终于”两字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深情。
三、导之以情,在涵泳品味中得到提升
一篇好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波澜。文本是有血有肉的,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生命,教师要披文入情,要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唤性,让学生沉寂于文本之中,能潜心体会,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体验。教师要出乎其外,对文本超越、升华,让语言文字烙上人生的阅历、情感情操,才能形成世界观,感受人生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体味文本的语言,去揣摩、体味、咀嚼,浸透于文本之中,让学生在品味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擦出思维的火花。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味,只有深入其中,涵泳品味,才能读出其中的情、意、韵,读出弦外之意,才能悟出生活的真谛,感受人生的价值。学生只有经历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才能在精神境界上得以提升。教师要创设情境,以语言激情,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潜心化解,将文本化为睿智,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形成敏锐的体验感情能力,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与深刻的理性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要成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能以情导情、以情唤情,让学生沉醉于文本之中,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要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品味,以情感染学生,形成真情对话的情感场,在真情对话中实现价值观的超越。如在学习《青藏高原一株柳》一课时,教者引导学生抓住“撑立”一词细细品味,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有学生说东摇西摆,有说连根拔起的,有说被很厚的雪压断了……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去说说这株柳害怕了吗?退缩了吗?它是靠什么支撑的?学生融入自己的想象体验与对话,要将语文的训练与人文的熏陶融为一体,让学生体会到“撑立”的不易,才能将坚韧不拔的信念根植于学生心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体验、思索文本,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能接受情感的熏陶、性情的陶冶,从而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