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让小学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2018-11-28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小海小学曹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小海小学 曹海燕
文本细读,原本是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则是对文本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以发掘文本的价值为教学所用。
一、文本细读,发掘文本内涵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开始的,也就是说,文本是我们学习的载体。我们要想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把内容学习得深入,就需要进行文本细读。不仅要细读每个段落,更要对段落中的每句话、每一个词进行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发掘出文本的深刻内涵,让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
如《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这是作者回忆自己老师的一篇写人记叙文,通过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三个事例,塑造了一个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刘老师形象。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刘老师这样的品质呢?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是直接写刘老师的,分别写了哪些事,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每一件事进行文本细读,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老师这种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品质。同学们纷纷找出了相关的语句进行交流,如:“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通过追问,让学生抓住“笑”“酸涩”和“尊敬”三个关键细节,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发掘文本深刻内涵,进而体会出刘老师的乐观精神品质。
阅读文本,是一切学习的开始,而文本细读,则是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细节与关键。作者是通过文本内容来表情达意的,我们在教学时也必须紧紧抓住文本,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关键细节,从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二、文本细读,感受情感深度
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告诉我们文本展示的内容,而是通过文本所描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情感。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真、细致地阅读。通过文本展示的内容,特别是通过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节,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才算真正读懂了作者借文本要表达的内容,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洒满思想情感的光辉。
如《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那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这种平淡无奇却芳香宜人的真爱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去发现这种茉莉般的真爱。如,有的同学就抓住了这句话:“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爸爸的睡姿:“坐”“紧握”“伏”。我们常人睡觉是躺着且身心放松的,而爸爸“坐”着“伏”床而睡,最有意蕴的是还“紧握”着妈妈的手睡,这缘于担心自己睡得沉而耽误了对妈妈夜间的照顾,在这“紧握”之中,传递的是爱与温暖。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必须要通过文本的细读,用心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用情感受文本中直抒胸臆的热烈。
三、文本细读,领悟写作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文本细读,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还要进一步学习本文是如何表达的,即领悟写作方法,这是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如课文《负荆请罪》,这是一个历史小话剧,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而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剧本赞扬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课文特殊的地方是它的文体,是我们在小学阶段极少见的“剧本”,同我们平时所学习的记叙文区别很大。为了让学生初步掌握剧本这种文体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领悟剧本的写作技巧:剧本以人物的对话(台词)为主体,以方括号来介绍背景,以小括号来提示说话的神情、语气、动作等。剧本的前面先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这样,语文课又成了生动的剧本写作探究课。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在实现语文人文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文体与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统一。
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实现对学生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育。而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就要通过文本细读,在精细阅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强化对文本情感的感受,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从而让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