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认识多位数》教学案例

2018-11-28朱小华

小学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多位数数位计数

⦿朱小华

一、背景介绍

认识多位数这部分内容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断丰富,学生基础内容不断积累后形成的教学内容。学生会慢慢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很多数字自己无法正确识读,对于这些数字的大小判断也比较模糊,这也是学生会对于认识多位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产生好奇的原因。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一些普通的多位数的识读作为出发点,让学生慢慢掌握多位数的识读方法,对于一些常见计数单位相对熟悉与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对于亿以内的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及分级的方式有基本掌握,这对于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些多位数的学生来说,理解记忆上难度比较大。教师要让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展开,对于每一种数的分级方式要进行合理教学,辅助学生有效记忆。同时,要在一些应用实例的依托下,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多位数级数及分级方式的理解,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记住这些数字。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导入

教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非常大的数字,比如我们常用的千、万都要大的数,下面请大家来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数字。

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茶叶一百六十二万吨、油菜籽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吨。让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读数。

学生识图读出这些数字,读数时的各种问题随之暴露。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万以内数的知识: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

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读一读下列各数:2362、1002、8945。

学生完成上面的习练,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字的阅读方法和特点。

(三)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千。

教师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一万)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边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教师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

教师: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看到,十个一万加起来等于十万,那么十个十万呢?又是多少?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一同探讨上面的问题,过程中梳理强化自己对于多位数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

(一)情境创设是良好的教学开端上面的教学片段首先从一组图片及数字的引入作为开端,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放松,学生会产生对于这些数的熟读剖析兴趣。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数字不知道怎么表述,会慢慢产生疑问,探究欲望会随之受到激发。对于多位数的认识的教学,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对于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及分级方式有基本认识的教学过程。在首先透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理解这些知识内容时能够保持相对清晰的头脑,这会有助于教学难点问题的化解。

(二)充分发挥实例分析的效果让学生对于多位数的认识方式有更好的掌握,一个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记忆。透过各类教学实例的创设,可以为学生多位数的识读提供很好的依托。学生在不断的巩固与应用中,可以慢慢梳理自身对于多位数数位顺序的了解,也能够对于数位的分级方式慢慢加以梳理,能够避免记忆上的混淆和错乱,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能逐渐牢固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

(三)巧妙化解难点部分教学多位数的认识其实是小学阶段的一个知识难点,在学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前,各种数位的分级方式及顺序学生极容易弄混淆,会形成错乱记忆,并且这种记忆一旦形成后会难以更正。为了避免学生的这些认识偏差,让学生可以准确且牢固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让教学实施过程和指导的过程由浅入深展开。保障学生对于一个数位有了牢固掌握后再来引入下一个。在学生对于相应的顺位都有了理解掌握后再来进行分级方式的强化教学。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方法,更加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形成,能够避免学生对于知识的混淆,会让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

(四)创设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上面的教学片段中,设置了一些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是基于小组合作展开探究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活动内容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同时,在小组环境内,学生间可以有充分的交流,可以就各自的问题或者疑问展开充分交流探讨,可能不需要教师的过多指导,学生的疑问就能够随之化解。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锻炼,这也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可以形成更加牢固的理解与掌握。

猜你喜欢

多位数数位计数
多位数的组合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相同数位相加减
如何写好多位数
认识数位
找规律巧解题
“另眼”待题
“数位”和“位数”讨论会
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