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循基本规律,构建中年级课外阅读践行体系

2018-11-28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顾卫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0期
关键词:形象化书本课外阅读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顾卫娟

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而广泛地阅读,语文教师的职责并不在于简单地教好教材中的课文,而在于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者和点灯人。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内在的思维规律,认清课外阅读对于促进学生核心能力所起的作用,依托课外阅读的基本规律,积极构建课外阅读的实践体系,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开掘形象元素,敲开课外阅读之门

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向直观化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这一典型的认知规律,充分开掘课外书籍中的形象化元素,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唤醒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书本的内核世界中,巧妙地融合学生思维和书本主题之间的关系,利用书本中的形象化元素,敲开学生课外阅读之门。

如在推荐学生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书本的主要内容形成整体性的认知和了解,在课外阅读导读课中,就充分利用书本中的形象化元素展开教学:首先,关注书本的封面,画面中有一男一女两个少年,猜测他们分别是谁,与书本中“青铜”“葵花”有着怎样的联系?彼此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成长的环境,对课文的内容形成整体性认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的动力和激情,另一方面又为深入书本内核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观察书本中每一章节中配置的插图,与其章节的小标题进行整合,并相机猜测每个章节的大体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借助书本中丰富的形象性元素,达成了对书本核心人物的初步感知,并整体把握了文本中的故事内容,激发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内在动力。

不管是教材内文本的教学,还是课外阅读的推荐,学生始终都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只有真正尊重孩子,契合孩子内在的认知规律,课外阅读的大门才能真正向孩子开放,他们才能在书本的世界中自由徜徉,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二、强化家校联系,铺设课外阅读之道

中年级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在思维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来自成人的引导、激励和监管。而课外阅读所利用的都是课外时间,通常都是在家中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强化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通过家校之间相互合作,为学生高效化的课外阅读铺设鲜明的阅读之道。

如《草原上的小木屋》主要讲述了作者一家在西部草原迁徙过程中的经历。在整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与妹妹、与家中的那条大狗之间的种种细节和场景,凸显了家庭的温馨亲情。这本书就非常适合学生在家庭中阅读,并可以利用家庭中的元素展开细致地品味与交流。为此,在这本书的阅读推进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书本中的人物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成员进行勾连:比如书中的父亲是一个勇敢正直且乐于助人的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边体悟父亲的特点,一边关注生活中自己的父亲,捕捉父亲的一言一行,并相机将自己的父亲与书本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深入对比。这种类比联系,还可以从父亲的角色延伸到母亲、姐弟,甚至是家中养的宠物。

任何一篇作品都不是作者凭空捏造的,哪怕是一些想象类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作者以生活经历和遭遇为蓝本。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就不能将自己的经历全部浸润在纯粹的书本世界中,而要善于抓住书本中的认知资源,引领学生在相互联系中进行感知与体验,才能真正为学生铺设坚固的课外阅读之道。

三、强化个性表达,架设课外阅读之桥

接受心理学认为,阅读是储备和积累的过程,一旦形成一定的量之后,就需要组织学生将积累所得进行必要的倾吐释放,而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在这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还需要从书本内容的特质出发,引导学生围绕着书本阅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倾吐,与他们形成彼此之间的交流,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如在组织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小王子》时,教师就在学生参与阅读的不同阶段,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交流:其一,运用手中的画笔,描述书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抽象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成建构起来,他们仍然习惯于运用形象化思维来感知文本和语言,教师就顺应他们的思维特征,运用绘画的方式完成场景的再现,积极促进他们内在思维的调整,在想象的过程中激发童趣、启迪心灵;其二,运用个性化的声音,诠释书本中最美的画面。正所谓“言为心声”,学生被书本中的画面浸润着,被书本中的语言感染着,内心悸动决定了他们在声音的音韵音调上形成了自然的变化,运用诵读将自己的身心投射到朗读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书本的情境;其三,运用文字表达阅读的收获。学生可以是用文字记载书本中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脉络,可以对书本中某一个人物进行评述,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种现象与生活中进行联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在形式上可以不做任何统一,但可以丰富学生内在思维的含量和深度。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所进行的个性表达,有着层次的递进,有着情感的深入,更有着对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发展认同和尊重,从绘画到诵读,再到最后的文字描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让学生的表达更精准,让课外的阅读更高效。

语文学习离不开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实施不能随心所欲,而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一主体性的价值。为此,教师需要考量、把握好学生思维的内在特点,从书本中开掘丰富的价值资源,契合学生内在的思维特点,将课外阅读打造成学生业余生活的良好资源,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一场价值性的认知研讨,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形象化书本课外阅读
打开书本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学诗2
四书五经有哪些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蠢骡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