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课文的“言外意”

2018-11-28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头林冲语境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丰利小学 许 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那么课文的解读则是阅读的核心。学生对课文的解读不仅仅是接受其中的观点,积淀深厚的感悟,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多深入揣摩课文的表达意图,感受其中的言外之意,不仅能产生豁然开朗之感,更能让学生在深入研读中提升阅读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默读圈划:理出问题

多给学生自我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默读中发现问题,能够让学生在用心揣摩中深化理解。语文课堂中注重默读圈划,能够让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在静思默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培养他们不盲从权威的探索精神。

默读圈划有助于学生在整理问题中获得深度认知。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不妨建议学生运用默读圈划的方式,找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很多同学围绕其中的细节描述,如: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何洪教头如此充满信心要打败林冲,但最终却被林冲收拾了一顿?林冲为何没有趁机像洪教头那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聚焦阅读中,找到更多的表达运用切入点,深化体验。

运用默读圈划,能帮助学生在主动理清问题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获得有价值信息,让他们在深入研读中促进理解,积淀知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引导他们多进行圈划,在主动查找中形成多元化问题,帮助他们产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朗读琢磨:融入语境

带着好奇大声朗读课文,能够在调动多种语言学习感官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琢磨,可以让学生在主动走进语境的基础上,获得更为真切的认知与体验,让学生在对话语境中形成更有深度的见解,体味到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宗旨,在认真研读中形成全面而深邃的思想情感。

学生朗读琢磨,有助于他们在聚焦文本表达中深化理解。如,在《但愿人长久》的阅读指导中,不妨请学生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来体现作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作者希望月圆团聚的祝愿。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在关注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找到理解苏轼先生的切入点,从把酒对歌中感受其内心独特的情感世界。这些朗读琢磨能够让学生在切实转变学习思维中,生成多样化的感触体验,有助于他们在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有针对性的体验。教师应以此为契机进行引导,让学生从相关的语境中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朗读琢磨,让学生跳出教师讲读的单一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关注语境和深入思考中获得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大声朗读深入揣摩,能够让学生在主动融入语境中发现有价值信息,在揣摩中获得真实认知,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探读讨论:群策群力

多给学生交流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在集思广益中发现问题,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和活力。运用探读讨论,能够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发现进行深入交流,在群策群力中产生思维灵感,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增强语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实现认识能力的突破和飞跃,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

带着好奇探读交流,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灵感。如,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的教学中,结合《鲁滨逊漂流记》的文学价值,不妨建议学生深入交流,鼓励他们讨论:“你从《鲁滨逊漂流记》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很多学生在讨论中能够就“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进行深入解读,认为其坚强而乐观的精神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也是培养我们坚强意志和顽强体魄的重要基石,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借助讨论交流,筛选有效信息,让学生在品味作者表达意图中强化理解。教师应围绕学生的互动,多鼓励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在有效摘录筛选相应的信息中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激发起乐思之心,启迪会思之智。

总而言之,越是多元化的阅读,越能够发现其中不一样的精彩。带着好奇和新鲜主动研读文本,有助于学生跳出字面理解的窠臼,能够让学生发现更多的“潜台词”。从文本的表达主旨出发,多点联想和深度解读,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帮助他们在拓展延伸中获得丰富知识,积淀情感,真正让语文与学生的成长共舞,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头林冲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智海急流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谁打翻了洪教头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