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阅读习惯,和大人一起读

2018-11-28四川省内江市水南镇中心学校叶桂仙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0期
关键词:儿歌花生习惯

四川省内江市水南镇中心学校 叶桂仙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等重要,教师的知识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都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除了要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之外,还要注重家庭教育的开展。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借助“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活动来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在充分发挥这一栏目的存在价值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听读打好基础

在“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中,其中所选的文本包括了儿歌、童话故事、短文、寓言故事、绕口令等多种内容。这些阅读内容不仅趣味性十足,并且阅读体验也会令人倍感亲切。但是刚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小孩子是无法进行自主阅读的,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可以选择最为原始的方式,也就是读给孩子听,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增强他们深入了解文本的欲望,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同时,家长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读的语速和节奏,适当运用夸张手法给孩子带来最直接的感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以《小松鼠找花生》的阅读为例,为了能够使孩子感受到这个故事的趣味性,家长在读给孩子听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了解阅读内容中的一些形象,如花生的金黄色小花、小松鼠、鼹鼠等,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图片,使孩子产生印象。其次是把握好读的速度和节奏,要保证孩子能够听清读的内容,能够有时间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同时,家长还要对阅读中孩子可能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重度或者夸张式地读,使学生对新鲜的内容产生了解的欲望,如:“到了秋天,会结花生,花生可好吃了。”“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孩子产生兴趣,还会好奇地寻求答案,对这一答案的解答也有助于孩子知识的增长。

二、共读提供帮助

“和大人一起读”的重点就是共读,它是介于听读与自读之间的一种方式。在这一环节中,家长要重视的是对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去学习,去尝试进行阅读。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阅读相对来说较为困难,阅读内容中会有不认识的字词,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具体内容的了解。所以家长一方面可以选择分角色读,也就是与学生一起完成阅读,再交换角色,让学生接触所有的阅读内容,并引导他们养成标记不熟悉的字词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选择跟着孩子的速度一起读,一起参与到读的过程中,直至能够顺畅地读下来。显然,与家长一起读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亲切之中感受到爱,这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以《谁会飞》这首儿歌的阅读为例,考虑到孩子很难单独完成阅读的全过程,倘若家长想让孩子熟读这首儿歌,就可以选择“共读”的方法。从这首儿歌的内容来看,它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家长可以以文本对答的形式来共读,也就是家长可以先读“谁会飞”,孩子对答“鸟会飞”,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到鸟的形态。通过反复“共读”,家长可以一边给孩子提供帮助,一边将孩子带入想象的世界中,从而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三、自读培养习惯

对“听读”与“共读”两个环节的重视,是为了让孩子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渐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并在孩子读的过程中观察和总结孩子的小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之外,家长不能仅仅重视孩子在自读中有没有出现问题,还要了解到孩子在自读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收获。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自读结束后与他们进行讨论,并根据具体阅读内容的讨论让孩子真正理解阅读,爱上阅读,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狐狸与乌鸦》这一寓言故事的阅读为例,这一阶段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能力,所以家长要适当引导孩子自己进行阅读,并在听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指出他们出现的问题。这时,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了,家长可以与孩子围绕“乌鸦为什么会受骗”来进行讨论,还可以在得出“喜欢听奉承的话容易上当受骗”的结论时,让学生去原文找一找哪些地方表现出了乌鸦喜欢听人称赞。如此一来,便能真正发挥出学生和家长一起读的优势,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和家长一起读并不等同于读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工具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猜你喜欢

儿歌花生习惯
掏花生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睡觉儿歌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