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8-11-28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圳头小学刘伟红
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圳头小学 刘伟红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和文本进行对话,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有效之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实践表明,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语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
1.强化朗读,培养语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视、听等感官系统感受文字所描述的情景,去回味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如《伯牙绝弦》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一段伯牙子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山之巍峨、水之壮阔,接下来听配乐范读,然后配乐朗读,美好的画面、古朴的音乐,优美的文字,把学生带入古韵飘香的情境里。如此一来,学生便能了解文章的内容。这时,我放了一段谱写清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吟诵唱和: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善哉,徐徐兮若清风!接着扩展到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菲菲雨雪……一唱一和间,既体味到文言的韵律美,理解到词句表达的情意,也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学生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演绎,最真切地反映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刻感受!站在讲台边,就这么静静地聆听……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2.揣摩词句,培养语感
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栋楼,那么词句就是这栋楼的砖瓦墙体,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而表现文章要领的“中心句”,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关键句”,便是其中的“承重墙”,要细细品味、揣摩,不惜时与力去反复体味、分析、比较,以增强语感。譬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我在白板上呈现“小鸟的家——树林”“鱼儿的家——大海”,再呈现文中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天气和水洼里的鱼,进而引导品味“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了,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这句话中刻画的恶劣环境,紧扣关键词“吸干”“蒸干”“干死”,比较“蒸干”与“晒干”,为体会后文小男孩救鱼的感人义举做好情感铺垫。当鱼儿的求生需求被孩子们脱口而出时,我适时出示课文插图的另一局部:前面有一个小男孩,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观察之下,孩子们很容易说出来了:“有一个小男孩,他捡起水洼里的鱼,扔回大海。”顺势,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将文中原句与上句进行比较,看哪句话更好?通过讨论和表演,体会到“走得很慢”是生怕遗漏或误踩了一条小鱼,“不停地弯下腰”“用力地扔回”更体现出小男孩尽力挽救任何一条小生命的细心、耐心和不畏辛劳,令人肃然起敬,“保护动物,珍惜生命”八个大字也就随着这深入的品读牢牢地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
3.创设情景,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使学生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同步进入语言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动情地想象可以使人的智力活动突破个人的认识局限,透过“有限”深入“无限”。如讲《望庐山瀑布》,先让学生观看庐山风景视频,让学生置身香炉峰下,饱览袅袅升腾的烟雾、倾泻而下的瀑布,感受雄伟壮丽的家乡自然风光。这时,音乐轻淌,我娓娓描述,启发学生想象:我们已跟着诗人来到坐落于江西九江的庐山,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在山回路转后遇见,青山苍翠,在阳光照射下的袅袅烟雾,时浓时淡,如紫气祥云……来到山脚下,还未来得及抬眉,耳边早已充斥水落三千丈的雷霆万钧之声,只见一股洪流飞泻而下,在日光照射下,像是一匹万丈银练,随风飘荡。又如天上银河倾泻直下,落入凡间,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这时,声情并茂的朗读,再一次把学生带入诗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这样入情入境的铺设,有目的的启发想象,形成“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仿佛与这壮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这种可视可感的情境陶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更容易把语言与画面结合起来,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4.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语文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可见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关于语感和生活体验的关系,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做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阅读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的情景,就会使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如教《雷雨》这课的雷雨中这部分,我先让学生跟着我摩擦双手,制造“毛毛细雨”的声音,鼓掌模拟“大雨”,敲鼓跺脚模拟“雷雨”,然后多媒体课件播放雷雨时的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自己的感受,课文中描写下雨时的场面就活生生地展示在眼前,这样可缩短课文所表达的与学生认知上的距离,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二、降低语感训练难度
低年级儿童年幼少知,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思路不够开阔,语言不甚规范,往往词不达意。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诱发敏锐的语感。如在讲《找骆驼》这一课:骆驼是什么?生活在南方的农村孩子,根本不知道骆驼是什么样的。于是,我首先把骆驼的形象用多媒体动画活生生地再现出来,孩子们特别新鲜和好奇。在认识了骆驼之后,我引导孩子们逐步说出骆驼驮的米面、跛脚、缺齿等特点,同时,让学生利用白板的擦除功能将课件上预设好的对应的语言和图象擦出来。这样,不仅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语言训练的交互过程中,骆驼的形象也生动立体起来,如此生动形象的立体画面远比枯燥乏味的文字更让孩子们印象深刻。这就是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此时进行适时引导,带领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便达到了降低语感训练难度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把语感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效率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