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成功转型
——以刘慈欣小说《三体》的流行为例

2018-11-28

写作 2018年5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大众文化

杨 茜

2015年刘慈欣小说《三体Ⅰ:地球往事》获得了世界级科幻奖项“雨果奖”,引发了关注的热潮。而这一现象没有成为一时的文化热点。这一方面得力于后继本土科幻作品持续发力,特别是郝景芳的短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在2016年也摘得了“雨果奖”,换言之在媒体曝光度上,科幻文学近来一直走在各类文学的前列;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它得力于我国当代科幻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成功转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则是刘慈欣的小说创作。

一、传播效果:大众化与国际化

刘慈欣和他的作品特别是《三体》三部曲,其成功之处并不在于炮制了国内科幻文学受众——这一对科幻类型文学有固定喜好的“小众”群体中的又一爆款,而在于其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国内外读者群体的认可,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大众化与国际化。

从小众到大众。刘慈欣的接受历史与其创作历史并不呈现相关的对应关系,这与作家本人的投稿经历与作品出版情况有关。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开始了科幻文学创作,但真正走进科幻文学受众视野,应为1999年我国本土科幻文学殿堂级杂志《科幻世界》首次发表他的作品《鲸歌》和《微观尽头》。其后,他的其他科幻作品也陆续通过纸媒得到发表,随之而来的是科幻文学界的各类荣誉与奖项,在1999年至2006年这八年里,刘慈欣分别凭借《带上她的眼睛》《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诗云》《圆圆的肥皂泡》《赡养人类》等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三体》,接连斩获由读者票选而出的“银河奖”;在2010年,他又凭借《三体Ⅲ·死神永生》再次摘得“银河奖”。

“三体”系列小说的出版发行是刘慈欣小说不再囿于科幻文学受众而走进大众读者视野的开端,也带动了刘慈欣其他科幻文学作品的再集结,使得刘慈欣早期创作的作品如《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等也陆续走进大众读者的视野。与此同时,除了获得科幻文学界的青睐,刘慈欣还凭借“三体”系列获得了两届“赵树理文学奖”“2012年度柔石小说奖”等诸多奖项。

从本土到国际。2015年,被誉为世界级科幻奖项双星的“雨果奖”“星云奖”的评选如火如荼,借助《三体》首部曲英文版的海外发行之风,刘慈欣的小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最后刘慈欣凭借《三体Ⅰ:地球往事》(英文版)获得“星云奖”的提名,并在2015年8月23日获得世界级科幻奖项“雨果奖”的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我国科幻文学作品第一次获得国际性、殿堂级的认可。

从文本阅读到文本影响。就国内关注度而言,在百度搜索栏键入“三体”,得到千万条搜索结果;在为民间广泛使用的问答型社区“知乎”上,“三体”长期盘旋于荐书类问题高票答案榜首;再看民间精英们的反应,在2015年香港大学论坛上,腾讯CEO马化腾曾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三体》,百度CEO李彦宏、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前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也都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喜欢“三体”系列小说。

就国内出版发行量来看,2015年图博会期间,刘慈欣两小时内签出了1370余册《三体》中英文版图书;且早在2015年,《三体》三部曲中文版销售量就已超过100万册。

就其译介而言,除英文版外,已经签订版权输出合同的还有《三体》土耳其文版、法文版、泰文版、匈牙利文版和德文版。

就其海外受众反应而言,由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翻译的 “三体”系列第一部The Three-Body Problem在国外发行后,好评如潮,得到国外众多媒体、书评人的认可:美国专业科幻杂志The Clarke's World Magazine主编Neil Clarke对 《三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三体》英文版被Kirkus Reviews评为力荐的科幻小说;面向科学共同体的国外权威科普期刊Science书评栏目,以“Culture shock”为题对《三体》进行了介绍。

另外,由张番番执导、刘慈欣监制,根据小说《三体》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已经杀青。值得注意的是,《三体》电影改编的消息一经传出,就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显然,电影团队背负的高期望,也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这系列小说在其受众心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二、外部土壤:媒体环境与粉丝环境

时代所限,姚斯的“期待视野”未曾关注过大众媒体这一因素,但结合当下社会环境,媒体正全方位、高密度地对人们日常生活进行渗透,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几乎为纸媒、电视、网络所垄断。现在我们甚至可以说,作品的艺术性是评判作品文学价值的首要标准,作品与媒体的融合程度则是决定作品能否流行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在讨论“三体”热度时,不能忽略媒体这一重要因素。反观我国科幻文学的繁荣与兴盛,图书出版业的支持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功不可没。

媒体层面上,百度指数平台的大数据显示,在2015年8月23日(《三体Ⅰ:地球往事》获雨果奖之日)后一周的时间内,“三体”的搜索指数与媒体指数同时达到峰值。①百度指数:《三体》媒体指数趋势,网址:http://index.baidu.com/?tpl=trend&word=%C8%FD%CC%E5。媒体指数是以各大互联网媒体报道的新闻中,与关键词相关的、被百度新闻频道收录的数量,采用新闻标题包含关键词的统计标准。而且代表读者关注度的搜索指数①百度指数:《三体》搜索指数趋势,网址:http://index.baidu.com/?tpl=trend&word=%C8%FD%CC%E5。搜索指数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和代表媒体曝光度的媒体指数,这两条指数区线,基本保持一致,可见在科幻小说的接受过程中,媒体曝光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电商购物平台也不会对潜在商机视而不见。当当图书板块,曾多次将“三体”置顶并进行专题宣传,亚马逊图书畅销小说榜和相关图书推荐书目中也经常活跃着刘慈欣、三体等字眼,这些都对图书消费者构成了潜在的、巨大的购买吸引力,对科幻文学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时,网络社交平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为类型文学粉丝的群体性狂欢提供了可行的渠道。换言之,大众文化在当代的特殊传播机制,为科幻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粉丝环境。

梳理我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传统纸媒,特别是以科幻世界杂志社为代表的传统纸媒,为科幻文学聚集起了大量的粉丝。但这一粉丝基础毕竟是囿于纸媒的,它的弊端是信息获取渠道有限而导致的粉丝群体的过度稳定性,换言之,纸媒影响下的科幻文学的受众群体,有着较差的流动性和包容性。

而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的影响下,类型文学的粉丝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以《三体》为例,论坛、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交互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迷群虚拟社区,而且正因为网络的全民参与性,这一由粉丝群体构建起来的狂欢社区,有着更大的开放性。科幻粉丝群体在网络上的狂欢,很大程度上为科幻文学的流行起到了二次传播的作用。

三、文本转型:以人为本与通俗化

讨论这个转型,首先要从作品的主题——即人的维度谈起。

我们谈论大众文化,离不开对人的关注,一部作品如果想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生存下来,它一定要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回顾刘慈欣作品的创作历程和接受历程,正是对“人”的关注,形成了其在大众文化市场上的胜利。

刘慈欣最开始的科幻创作,是纯科幻的创作,比如《鲸歌》《朝闻道》等小说,它们都在纯科学的幻想世界里展开,人所置身的社会现实被作家抛在脑后,与之对应的是,刘慈欣这一阶段的作品,反响寥寥,没有获得大众的支持。

在认识到文学创作离不开大众审美支持后,刘慈欣选择将笔触转移到对人与自然、社会、宇宙关系的审视上,而且不同于单一英雄模式建构下的商业小说,刘慈欣的小说尝试着向更为广大的大众群体开放。在《三体》里,这一特征的第一表象是主角的多元化,在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中,没有一个角色是主角,但每一个角色又都是主角,他们共同构成了这部宏大文明演义中的主角。第二表征是主角的平民化,相比精英分子,刘慈欣更喜欢展现平民、社会中下层的角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体验问题。第三个表征是思想的多元化,刘慈欣笔下的角色更像是多元思想的传声筒,而不同个体的不同决定,多元思想的交融与碰撞,在小说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说,“现代文化的特性就是极其自由地搜检世界文化仓库……这种自由来自它的轴心原则,就是要不断表现并再造‘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和满足。”②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9页。分析我国大众文化市场不难看出,能获得读者青睐的文学读物,多半是实现了读者的某种“补偿心理”,满足了从青年时代就刻在他们潜意识里的自我中心主义。

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里,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读者,每一种异质的思想,都找到自己的时代定位。因而,《三体》更像是多个个体体验的集成品,一方面,它迎合了大众文化强调个体感官体验的商业性特征,另一方面,它集成了多元的个体体验,因而可以向更为广大的受众群体开放。

与早期的创作不同,刘慈欣在创作《三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通俗化转型以适应大众的审美。与极富感官娱乐气质的通俗文类如武侠、玄幻、言情小说相比,科幻小说以科学内容为载体,所以它看起来准入门槛很高,故读者对科幻小说形成的期待视野中,无一例外地包括“艰深的科学术语”“超脱现实的狂想”此类心理图式。但刘慈欣在三体的创作中,充分践行了一个创作理念:“科幻小说是大众文学,自己的科幻理念必须与读者的欣赏取向取得一定的平衡。”①刘慈欣:《重返伊甸园——科幻创作十年回顾》,《南方文坛》2010年第11期。

刘慈欣努力适应大众审美的第一个表现是加强小说语言的通俗性。一方面,小说对科技术语的使用有所节制,使用的有关科技的高频词汇多半是“地球”“宇宙”“人类”这一类非生僻词汇②高翔:《从刘慈欣作品看中国科幻小说的语体特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另一方面,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术语甚至是场面,刘慈欣会运用比拟、联想等修辞手法降低读者的认知困难,例如对待三体星人的终极打击武器“二向箔”,刘慈欣以“水滴”来描绘其外。至于“二向箔”让立体的三维空间坍塌成二维平面的攻击场面,刘慈欣则极尽文笔之能事,以银河系跌落至一幅画卷的意境作比,在便于读者理解的同时,也加深了恢弘浩大场面对读者的视觉冲击。

刘慈欣努力适应大众审美的第二个表现是试图增进科幻与现实的贴合度。

一是历史维度上的现实。吴岩说:“阅读刘慈欣的小说,常常会有阅读50年代到60年代苏联科普杂志……或者中国《科学画报》《科学大众》中插图的感觉……巨大的地心空洞、宏伟的地球发动机、壮烈的月球粉碎……所有这些具有浓郁工业化色彩形成独特的‘粗野的美’,在他的小说中被强烈地渲染着。”③吴岩,方晓庆:《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有关历史的追溯通过古典的叙事手法,密集地出现于一部科幻作品之中,历史与现实及未来在迷醉的科幻海洋中激烈碰撞,《三体》正是通过唤醒人们脑海中尘封的集体记忆,使得自己的科幻书写不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而拥有了社会历史现实的广泛内涵。

二是当下的社会现实。《三体》的第二部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黑暗森林理论,这个理论的本质是将异质文明之间的关系视作一场宇宙范围内的社会利益博弈。其两条公理为:“一、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④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黑暗森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5、446~447页。因此进一步推导出了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⑤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黑暗森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第5、446~447页。在这个时代,大众对“社会”主体及“社会学”研究主体的认知,基本固定于地球社会这样一个小范围内。刘慈欣则看到了地球社会的人际关系与宇宙社会中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的共通性,把人类社会的关系图示上升到了“宇宙社会学”的高度。而“黑暗森林”理论体系提供的技术爆炸和猜疑链,实际上是对当下商业竞争模式下,人际关系、企业关系的映射。一个很好的佐证材料是《三体》在互联网创业群体中受到追捧,因为它为中国互联网界的零和博弈提供了具象又生动的写照,甚至是解决问题的总思路。

综上所述,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成为我国当代科幻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下的一次成功转型,并非一个偶然事件。它得益于大众文化为其提供的外部土壤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有意尝试,使得作品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来自读者群体的良好口碑,还收获了国内外广泛的一次传播、二次传播效果,实现了文学传播与市场传播的双赢。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大众文化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洋场·小报·《红楼梦》——媒介建构下的大众文化(1912—1949)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浅析“大众文化”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三体》中的物理学
《三体》获雨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