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8-11-28成玉丹

名师在线 2018年20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历史

成玉丹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江苏南通 226300)

引 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落实社会领域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变更和调整程度也随之加深,在新时代的变革要求中,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人才为目标,势必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教育,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为建设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在教育事业日益进步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弘扬我国华夏五千年文明建设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历史教材的教学,可树立学生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从学习理论知识开始,通过学习技能、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种形式,最终实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1]。

二、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和《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历史》把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能力划分为历史感知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对照课程标准要求,即:

(一)历史感知能力

这种能力是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掌握能力,同时还要了解人类的文明成果,对历史发展的线索有所了解,对历史的发展时间顺序有所了解。

(二)历史理解能力

这种能力能够对历史事物进行思考,同时可以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到历史人物和事物的作用,对历史的呈现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有阅读历史的能力,具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历史情景想象能力[2]。

(三)历史阐释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借助于多种途径获得需要的历史信息,以一定的历史材料为基础来重视历史,形成一定的历史思想,同时还要有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流畅地向他人陈述历史,提高在历史方面的表达能力。

三、国际教育改革共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策略

思索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从概念推动到全科组织化进程管理中,迎合国际教学改革共识的体现。在历史教学突破教学瓶颈,发挥教育发展新的经验性参考中,基于学生本位思考的历史教学,真正实现以核心素养路径设计,达成教学新目标的体现。

(一)转化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科核心素养

从当前来看,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的内容包括了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素养三个主要方面。其中,每一类素养都包含了多个指标[3]。例如,在文化修养素养中,其包含了语言素养、科技信息素养、审美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想要进行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就需要将核心素养当作各门课程的标准。而在其当作标准的转变中,需要做的就是进行一个转化,也就是将传统的学生核心素养转变为可用的学科核心素养。否则就会形成理论和实际不相匹配的情况,让学生无法正常学习和使用。

(二)绘制历史时间链,强化学生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意识

在历史这门课程中,是需要有一个时间链的存在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如果历史上的事情不能够将其转变为一个能够让学生理解的顺序,那么就会让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在这个时间链的绘制上,主要有着这么几个内容:首先是时间。时间是历史学科中最重要的内容。时间在历史学科中就犹如人的脊椎,是连接全部内容的部分。其次就是地点。因为同一个时间内,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情也是不同的。如果单纯依靠时间,那么就能够罗列出同一个时间太多的事情,因此地点是一个辅助。毕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可能出现太多的事情。最后是事件。事件是历史学科中的主体,学生所学习的也是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是最本质的内容。各部分在时间链上如同血肉在人身上一样,能够呈现出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因为学生接触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历史内容,所以不能将时间链编排得太过复杂,而应该以时间链中最重要的时间为主[4]。例如,编排时间链的顺序可以朝代更迭为主,让学生们牢记各个时代的顺序,这就足够了。如果完全扩展开,所需要记忆的事情太多,并不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混乱。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

以历史角度的深刻化教学思考统治阶级的实践和变革社会的出发点。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这样设计情境:假如你是历史中的人物,面对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样做?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可以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演出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的场景,辩论的结果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让学生进入角色,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点、论据,“具史实以力争”,最后再由教师将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

(四)情感互融,教育多元评价理论体系建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情感互融体现,势必对历史老师课程教学成果最大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权衡提供细节化参考,在现有的历史实践理论平台上,架构系统性课内外教学多元化教学模拟实验基地,并最终在建设中以多元评价理论体系,建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就拿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来说,历史理解所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后,首先能够依靠真实的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史实,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掌握因果关系,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身边问题的态度。而历史解释则是强调学生以史料为基本,以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上所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而并非人云亦云,依照自己喜好偏袒某位历史人物。这两种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应当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

结 语

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学视角,历史教学实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主要培养途径为转化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意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实践,情感互融、教育多元评价理论体系建设等,可以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新的支持,让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使素质教育改革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历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