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的探究
2018-11-28魏祖文
魏祖文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福建南平 353100)
引 言
高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初等数学知识的关键阶段,数学教师应秉持与时俱进精神,在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基础上,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方略,使学生在高效科学教育氛围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在当今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教育落实过程中,却存在现实问题影响教育成效,使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现象。基于此,为了使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效提升,探究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追问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课堂探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追问
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有效落实教育内容,以自我为中心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未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使学生无法与知识形成交互,进行有效追问,降低数学知识学习成效。基于此,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探讨,避免出现以往数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热情低下等消极现象,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火花。这些火花通过追问的形式表现出来,点燃课堂教学激情,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解三角形”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灵活调用所学知识,探讨多种三角形问题解答方法,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可明晰自身数学学习薄弱环节,达到夯实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会了解到许多新知识,继而缩减数学知识盲点。与此同时,学生须敢于质疑,如有的学生在提出“数形结合”这一方法后,对该解题法不甚了解的学生会提出疑问,追问其解题方法,在构建高效课堂同时得以凸显追问价值,引导学生将全部思维用于解答数学问题层面上,为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奠定基础,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通过案例导入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追问
案例导入教学法是架在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明晰教学核心,通过案例分析由浅入深理解知识,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分析,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效。基于此,教师应明晰案例导入教学法教育实践价值,通过在导入案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高效思考,为展开有效追问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时,可向学生讲述教师自己去泰国旅游的真实经历:泰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现象较为频繁,教师因此频繁关注天气预报,准备在晴天时安排户外活动,然而天不遂人愿,原本晴朗的天气总是在教师准备游泳或购物时突然下雨,影响了旅游质量。由于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是真人真事且发生在学生身边,会引发学生共鸣。待案例讲述结束后,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示几个本次泰国之行的关键词:下雨频率、下雨概率、下雨与游泳等。当看到这些关键词后,学生会本能联想到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概率”,使学生不禁追问教师这些词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这时教师不应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析,追寻案例关键词的深意。在有效追问指引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待学生探究结束后,会发现概率与频率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为常数,后者会因试验次数发生变化。以本次旅游为例,“试验”可视为旅游周期,旅游天数为试验次数,“下雨与游泳”属互斥事件,一旦下雨教师就无法游泳。通过案例导入教学法有效落实追问,可丰富知识表现形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1]。
三、通过信息化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追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提升教育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找到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点,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有效追问,确保学生思维始终与教师数学课堂教育节奏保持一致,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的教学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动态演示随机抽样,同时询问学生随机抽样概念,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提炼随机抽样内涵,有的学生通过分析得出随机抽样概念是指被抽对象具有相同抽中机会的抽样方法,这时有的学生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疑问,怎样保证被抽对象机会相同呢?其中,学生通过探究、观察与总结,进行有效追问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同时,有效追问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目的,除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外,还应具有鼓励并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能力。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抽样机会如何保持相同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深入观察探究,教师利用互联网展示随机抽样操作视频,这时有的学生发现无论何种随机抽样,均须在特定规则下进行,即“随机原则”,确保抽样机会均等,如此随机抽样内涵在追问下更加全面,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2]。
四、通过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追问
问题是点亮课堂的明灯,是学生思维闪光点,教师通过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掌握其学习现状,以此为出发点构建高效课堂,使师生形成高效交互,为提升教学水平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可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教师应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指引下,转变评价形式,用及时评价法代替结束性评价法,鼓励学生进行追问,使课堂教学更具连续性。在教师有效评价指引下,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深入探究过程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看到及时评价应用价值,积极转变以往评价方式,通过有效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追问,使数学知识形成脉络,有效落实教育目标,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进行“函数的应用——函数与方程”的教学时,应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使其得以明晰函数及方程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询问学生解题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可采用绘图方式解答函数问题,这时教师应鼓励并肯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函数方程解法探究。有的学生在该问题基础上,提出如果已知条件仅为函数图像要怎么解决方程的问题,凸显延续性问题针对数学知识的追问探究价值,使数学课堂有效追问教育引导目标得到落实。有些思维运转较快的学生还提出可采用以形化数方法,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得出关系式,继而进行方程求解,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的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应通过及时评价与学生形成高效交互,在学生进行有效追问与回答的讨论过程中,总结凝练学生学习成果,向学生传递“数形结合”函数方程解题理念,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同时师生得以形成高效交互关系。其中,学生针对已有问题追问与探究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创新等核心素养的过程。追问作为学生思想的有效延伸,在教师引导下将逐渐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综合成效,凸显有效追问落实价值。
结 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应通过探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及时评价等教育创新方略,为数学课堂有效追问提供条件,使学生得以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凸显高中数学教育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