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教师专业发展的“微动力”—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新征途
2018-11-28易建
易 建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通 226300)
引 言
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新时代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教师培训工作出现了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各级各类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另一方面,培训的“供给侧结构”却导致教师的参培热情在不断流失。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培训组织者(培训需求扶持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培训大课堂中,教师就是一名“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个体的言思行等,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积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教师培训“以师为本”,由内而外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才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1]。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小处着手,由小聚大,教师身上有很多培训的“微力量”可以激发。
一、于细微处创造——集聚培训“微创客”的力量
缘起:在设计具体培训内容时,有时需要多方寻找培训素材。一次,在小学语文学科新教师培训中,一位老师给我们看了她手机上同事帮其录制的一段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当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出现困难时,该教师如何和他一起反复诵读来解决问题。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到此次主题培训中来呢?事实也证明,将这段视频提供给新教师后,引起了参培者的激烈交流,效果甚佳!
拓思:“一位教师就是一本书”,这实际上隐含的是,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个体可以成为课程。因此,何不将提供资源的机会给老师,让参培者自己来“创造”呢?我们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多提供个人的微资源:教师的知识与阅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等。这些资源不仅是教师身边随手可得的,而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因此,我们深切呼唤并践行:让教师从培训资源的消费者变成培训资源的创造者。
践行:结合培训主题,在培训前可以让教师提供个人的一篇教育随笔的文字、一幅板书设计的图片……在培训中将这些资源展现出来,会使培训课程更具有张力和亲和力。在培训中再生资源,培训的实施是在具体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这个情境下,每个人都是培训内容的再创者。培训中的一次对话、一段记录等都可成为培训内容的一部分。在培训后围绕培训开展的时间线积极汇总资源,教师整合训前提供的材料,训中生成的资源以及训后的一篇培训心得、一节微课实录等,形成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这些记录不仅能助力教师个体的“微成长”,而且又能为其他培训提供案例。教师成为“微创客”,就能以“主人翁”的意识为培训提供鲜活的不息之泉,为个体的成长提供“自发力”[2]。
二、于细微处凝思——集聚培训“微反思”的力量
缘起: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学习很容易倾向于“浅层化”。例如,请教师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们往往不能找准深入的切入口,不清晰自己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地方在哪里。而某次翻阅教师培训记录时,我们发现一位教师的反思非常有特色,记录了授课老师的某个课堂细节动作,并有自己与之相应差距的思考,非常具有针对性和触发性!
拓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由此可见,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是一个不断蜕变和拔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而“面向细节的反思”是落实反思途径的有效载体之一。鉴于此,结合反思内容,我们提出了“面向具体学生”和“面向自己”的细节反思。
践行:前者如,教师在上培训实践课时,细磨教案前要结合以往教室中的教学实况,琢磨和思考班上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真实面貌,实实在在地做到心中有每位学生;教学实践后,反思中能点到班上学生的具体名字,要“定位”学生具体的课堂反应:他的一个神情、一句话……由入细来抓实;而“面向自己的细节反思”就是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时也要细节化,比如在培训过程中自己对获取知识时是什么样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实践证明,通过这些面向学生和面向自己的“细节反思”才能让显性知识较好地转换成自己的隐性知识。更主要的是,“微反思”贯穿培训乃至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个流程,能为教师培训保驾护航,为个人自成长提供“永久力”。
三、于细微处联盟——集聚培训“微同盟”的力量
缘起:将教师置于一定的“团体组织”里开展培训,以期达到“1+1>2”的效果,是很多培训组织者既定的应然目标。但很多时候,教师的团体学习因没有内在的驱动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容易滑向“形式化”。在一次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中,两位“好友型”教师的学习却引起我们的关注,她们能实时共享学习心得和教学心得,似乎很自然地形成了互助互进型学习伙伴,达到较理想的培训效果。
拓思:教师学习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如团队或学科组等),实际上还存在着紧密或松散、公开或隐蔽、大小不一的非正式组织,它是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某种自然结合,我们称之为“微联盟”——一种民间的培训共同体。这种微联盟往往会在双方的私人领域得以延伸,包括各自的兴趣爱好、情感生活等,这就有利于加固“指导”双方的感情纽带,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我们积极挖掘和开发“微联盟”的作用。
践行:在培训前通过登记摸底,或在培训中通过观察了解等途径,尽量将有相同爱好或关系比较亲近的教师安排在同一组进行学习和话题探讨等。实践中,这个“微同盟”在学校的校本研修中可以得到进一步拓深,如将相互处得不错的教师安排在同一年级组任教,他们一起分享与工作和学习有关的信息、策略,讨论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自然就形成了伙伴关系式的联盟互助,并从相互支持中受益。实际上,这种微联盟是宽泛的,只要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比如曾前后任教同一班的班主任或同学科教师,或是因教育教学中遇到同样的问题而谈到一起的老师……只要这种微联盟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需要及时关注和启用起来,并使之形成不可忽视的“联驱力”。
结 语
在教师身上,还有很多“微力量”亟待开发,这些“微”不一定那么高远,但小角度可以有大视野;这些“微”不一定那么宽广,但小空间可以有大容量;这些“微”不一定那么明显,但小支点可以有大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由小入实,由微聚大,既是触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着力点,亦是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全新途径。让我们集聚教师微力量,形成教师专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