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媒相谐,指导鉴赏古诗词
2018-11-28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丁 静
古诗词因其言简意赅、凝练跳跃的特点,仅仅依靠老师口头解释和描述不利于其情感的传达。然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形象、动静结合的情境之中,便于理解和接受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性内容,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一、展示抽象,感受唯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渗透着唯物主义教育,然而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很难从晦涩难懂的诗句中提炼出这些信息。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诗句的抽象画面重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逐步养成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辩证思想。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题西林壁》一课时,本诗除了让学生体会庐山俊美的风景外,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唯物主义思想。为了深化学生们的理解,笔者将诗的前两句所描绘的景色展示在幻灯片中,包括横看时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时高耸入云的山峰,还有山内近处、远处、高处和低处的景观提供给学生们,然后提问学生: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眼前的庐山最为贴切?学生们的回答有千变万化、变幻莫测、千姿百态等等。紧接着让学生们想象自身正处于庐山之中能否看到庐山所有的景色,并说明原因。同学们回答不能,因为庐山太大了,站在庐山里,我看到的只是它的一个小角落,对于庐山的全貌,我恐怕要站在其中最高的山顶上才能看到。随后再引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介绍,此时学生便与作者的心境产生共鸣,最后大家对如何欣赏庐山进行讨论,从而得出多角度客观看待问题的结论。
通过多媒体的静态演示,将古诗的抽象转化到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理解的范畴中,使古诗所传达的寓意更加直观,深化对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的理解。
二、激活体验,培育爱国情怀
小学中以山川、河流为主题的古诗占比很大,如果借助古人对祖国的歌颂,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诗中的美景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体会各种美景的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古诗词将会成为不错的爱国教育题材。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望洞庭》一课时,首先通过幻灯片对洞庭湖进行简单的介绍,随后为学生们展示洞庭湖一日内、四季间的美景,结合画面美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在观看美景、学习古诗过后,组织学生们说一说对洞庭湖的理解和认识,同学们大都被洞庭湖的美景所感染,其中就有同学提到:洞庭湖的景色虽然千变万化,但是美不胜收,尤其是它平静的湖水、皎洁的月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够使我的心平静下来,我爱洞庭湖。为了让学生们从诗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为其展示描绘祖国其他地方美景的课外古诗词,比如李白笔下的黄鹤楼、杜甫笔下的岳山、苏轼笔下的西湖、白居易笔下的钱塘湖……在观看各地的美景过后,同学们内心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于是要求学生任选其中的一处美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写一篇颂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借助多媒体,将古诗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从而给予学生最贴合古诗原意的体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培育其爱国的情怀。
三、同步比较,提升审美素养
古诗词是美学在文学上的应用典范,然而古诗的唯美并不总是体现在诗句的表面,学生应学会欣赏古诗词,结合多媒体的形象表达方式反复比较,发掘其美感所在,久而久之,其审美素养也会有所提升。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时田园杂兴》一课时,单单从诗的字面意思来看,讲述的是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景,只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缺乏一种美感。于是在解说诗句时,将诗句所表示的画面以动画的形式同步呈现在幻灯片上,同学们边听边看,边理解边欣赏。随后让学生结合小动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古诗的画面进行描述,学生们思维都十分活跃,把村里人白天除草,晚上搓麻条,各自有各自的活儿干,小孩子不懂耕织,在桑树荫下学种瓜的动作、神态以及内心活动都描述得淋漓尽致,十分有画面感,然后引导学生将所描述的画面与最初的字面理解进行对比,分析哪一种画面更富有美感并说明理由。经过一番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小动画所展示的情境更加生动形象而富有美感,并且总结到:小动画将古诗的意境进行了升华,对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描绘得更加细致,将农民的辛勤劳作刻画得自然而朴实。最后组织学生以小作文的形式对古诗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评比出画面感最强、最唯美的一篇。
鉴赏古诗词的重点便在于“赏”,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感官领略诗中的画面美,徜徉于古代文学的意境中,在提升古诗的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审美素养。
总之,古诗词与多媒体的完美结合,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领略古代文字魅力的同时,感知其蕴藏的哲理性内容,从而促进自身唯物、爱国以及审美素养的提升,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