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画—提升儿童美术素养的有效载体

2018-11-28朱蓓蓓

名师在线 2018年16期
关键词:儿童画美术创作

朱蓓蓓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通 226009)

引 言

“儿童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色彩、形象、符号等进行创作的绘画。“儿童画”是儿童“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表达,是儿童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儿童画”能够传递出儿童的内心,表达出儿童真实的情感、积极的趣味。正如抽象画家康定斯基在《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所说:“艺术的美应发自于心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稚化思维,运用混搭方式,融入多重元素,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一、精神自由:儿童画的特质解读

小学中的“儿童画”教学是为了形成儿童审美能力和创美素质。“儿童画”因为蕴含着“童真”“童趣”特质,而能够唤起人内心隐藏着的“童真梦”。在儿童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混搭多种元素,古典的、时尚的、民族的等。通过多重元素混搭,彰显儿童画的儿童特质[1]。

(一)形象性

“儿童画”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形象性,“儿童画”的形象不仅仅是“形似”,更为重要的是“神似”。“儿童画”很少写实,儿童可能会将云彩画成“笑脸”,可能会把小蚂蚁画成“小姑娘”,没有专业技巧支撑,因而也没有束缚。儿童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创作激情。儿童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不拘于细节,忽视造型(即使有造型也往往是简单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善于变化,其风格类似于原始绘画。在比例上失调,加上一定的夸张,让“儿童画”有一种印象派风格和美感。在教学中,在尊重儿童表达意愿的基础上,对于基本造型、基本创作技法,美术教师应当逐步进行渗透,以便让儿童画更形象、更生动。

(二)意象性

“儿童画”往往能够表现儿童内心特殊的意象,尽管看起来儿童是随便地涂鸦,却是受着儿童意念的驱使。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画具有“意象性”。儿童的思维单纯、活跃,表现在儿童画上,就是比较随意、自发。儿童往往不存在深思熟虑的构思、经营、谋划。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学生创作特质、发掘学生创造潜质的基础上,引导学习进行创作。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稚拙有趣的恣肆表现力,才能让儿童画富有儿童趣味。

(三)自由性

儿童画的创作不仅仅是儿童的精神性活动,更是儿童的身体性活动。儿童是用整个身心融入儿童画创造过程之中的。儿童不仅用手画,更用脑思、用眼看、用耳听,儿童画的创作是儿童的一种全身性认知。儿童既是“画”的创作者,也是“画”的审美者、体验者、感受者。在儿童画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儿童画中美的元素,捕捉儿童画中美的基因,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心理的自由感受、体验。比如,在儿童画的着色过程中,学生往往受自我情感因素的影响,带有强烈的自由的精神属性。他们不会考虑光线对色彩的影响,而是用色彩宣泄情感。如一位学生画太阳,就画成了四种颜色,因为他祈求冬天的太阳红色温暖,夏天的太阳白色寒冷。

“儿童画”是学生身体和精神参与、融合的具身性实践活动。在儿童画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体验画中的真、美、善。用心倾听儿童画中的声音,揣摩儿童画中的童化意蕴,呵护儿童画中的情感创意,尊重学生在创作儿童画中的体验、感受。

二、元素混搭:引领儿童画的创作实践

基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儿童画的创作实践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元素混搭,帮助学生打开通向艺术的大门。避免儿童画流于程式、流于空洞,避免儿童画成人化、脱离儿童,等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彰显儿童画的儿童特质,创新儿童画的学习方式、实践方式。

(一)在元素混搭中欣赏,拓展儿童画创作思路

儿童画的创作必须具有宽畅的思路。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元素混搭中进行欣赏、观看。欣赏观看的对象可以是实物、儿童画、儿童画素材,等等。欣赏的对象可以是大师的杰作,也可以是来自身边伙伴的作品。欣赏不是表象地“看”,而是通过对实物特征、元素等的点拨、启发、触碰,撞击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心理活动[2]。

如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罐和壶》,课上,我们师生共同从家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坛坛罐罐,让学生欣赏。学生看到壶和罐上有圆滑的曲线、折线,有花、鸟图案。同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人类社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罐和壶,如“人头壶”“彩鸟陶壶”“青铜工艺壶”“龙凤玉壶”“珐琅壶”“绿釉皮囊壶”“景泰蓝酒壶”“葫芦壶”“粉彩瓷壶”“青花壶”“漆器工艺壶”“周宜壶”等,这些罐和壶有的是用陶做成的,有的是用青铜、瓷、玉、铜等做成的。通过欣赏,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学生创作儿童画的思路得到了拓展。在接下来的“撕纸贴画”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我想象力。他们在彩纸上设计不同形态的罐或壶的造型,通过添画纹样、涂色,形成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儿童画。

在对象欣赏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平台,把学生扔进“看的海洋”,而是要启发学生,欣赏对象有怎样的特征,是用什么元素进行表现的。不仅要引导学生用眼睛看,更要引导学生用大脑思、用双手摸。在观看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驰骋想象。从而在创作儿童画时,能够主动地进行“添加”“移位”,将不同类、不同属性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从而让儿童画成为一种“有意思的形式”。

(二)在元素混搭中想象,拓展儿童画创作方式

将混搭思想融入儿童画创作之中,就是要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美术创作的创造力。在儿童画创作中,要打通混搭的通道,凸显意与形的融合度。混搭要体现混搭的艺术性、独特性、和谐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

在元素混搭中进行想象,拓展儿童画的创作方式。运用各种工具(如油画棒、水粉、勾线笔、彩色铅笔等),将色卡、陶泥与麻、绳、木等综合媒材等进行融合,形成个性化的糅合。混搭有单项混搭、多项综合混搭等。所谓“单项混搭”,就是对创作原料或者创作形式等的混搭,单项混搭关键是要厘清各种混搭元素之间的关系。所谓“多项混搭”,是指在美术混搭过程中,将各种单项混搭进行组合,以彰显儿童画的丰富性、多样性。例如,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奇思妙想》一课,我们让学生运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有这么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自然图片下面用油画棒或者水粉颜料添上一笔、几笔或者涂上一块颜色、添上一个媒材,等等。如此,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比如一朵云,有学生只加上一个柄,就变成了一把雨伞;有学生添上颜色纸条,就变成了一个风筝;有学生给云朵安上黑珠子,画上嘴巴、尾巴等,就变成了一个动物等。这样的混搭,有助于突破学生固有的认知,形成不同的创意。在创作中,学生原本固有的形象不断被打破,不断被新的视觉形象所替代,不断形成新的视觉概念。这样的混搭,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将混搭的手法引入儿童画创作之中,往往能够让学生展开创新性学习,形成异常丰富的创作效果。在学生混搭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混搭的匹配度,注重混搭的有序性、合理性、创新性。关注视觉的美感,体现自我的风格[2]。

(三)在元素混搭中挥洒,拓展儿童画的创意表达

用混搭的方式创作儿童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而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愿过多地强加于学生。只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才能形成学生的创意性表达。一些教师总是习惯于给学生范画,反而束缚了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在教师的范式下,不敢越雷池一步,儿童画反而失去了应有的儿童气。

例如,教学苏教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画感觉》,我暗暗思忖,感觉这节课要求的实质上是一种抽象画,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是否太高?让学生用手中素材、工具将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是否会有难度?感觉是一种难以言说清晰的东西,学生会表达吗?学生会信手涂鸦、乱画一通吗?种种忧虑让我很纠结。但我又想到,感觉实质上是一种直觉,而且一般情况下,感觉是相通的,是一种通感。感觉应当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基于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品尝糖果、橘子和跳跳糖。有了“吃”这个任务,学生很是兴奋。接着,我出示了三件作品,让学生匹配视觉与味觉,学生一下子就匹配正确了。“吃的东西”竟然可以和“看的东西”连通起来,这让学生形成了一个创作意念:感觉是可以表达的。接着,我用一个网拍,蘸上了颜料,在白纸上拍打,不同的力度给学生形成了不同的感觉,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心情。接着,我让学生“画感觉”。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如毛线、丝绸、丝线等,连同用笔画出的折线、曲线,表现出电闪雷鸣的高昂、小溪泛波的轻柔,等等。

在整个创作之中,学生运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质料,表现出不同的感觉,如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通过混搭不同的元素,让学生表达了不同的感觉。抽象的印象被形象地表达。

结 语

“儿童画”教学的目的不是培育专业画家,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画得“像不像”、构图是否合理、颜色是否美观等常规标准来评判儿童画。而应重视学生审美心理感受、体验,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让学生运用混搭方式将多重元素融入儿童画创作之中。通过儿童画,展现学生自我的“生命·实践”智慧,让儿童画成为一种美的传达。

猜你喜欢

儿童画美术创作
如何鉴赏儿童画
美术篇
儿童画作品展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创作失败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