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中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作用

2018-11-28

文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应用型方案

张 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高水平景观设计人才的渴求日益增加。由于我国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发展较晚,发展速度较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景观设计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无法较好地满足我国制造业企业的需求。以下将从应用型高校中景观设计实践教育的问题角度出发,对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作用进行详细论述。

一.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以理论讲解占为主导

当前,许多应用型高校的景观设计教育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理论占为主导,缺乏实践活动训练。我们发现,对于很多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在实践运用中,无法将其所学很好地运用于工作当中,在实际解决问题上能力差强人意。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的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应尽可能地增多实践活动机会。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到一些社区跟人们进行互动交流,利用其所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空间问题。其次,我们可以安排一些讲座或者学术报告,邀请一些国内外景观设计的专家来给学生进行演讲或者问题解答。最后,学校可以在校内增设训练基地或者加强校企合作,利用这些方式尽可能地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些理论讲解以外的实践机会。

1.2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对于全国许多应用型高校而言,许多教师往往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紧接着就到学校进行景观设计教学工作。我们发现,实际上许多担当景观设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并没有相关景观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对于景观设计的教学可以说是“纸上谈兵”。为了更好地提高景观设计实践教育的质量,我们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于学校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支持其到一些单位或者企业进行挂职训练,以此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或者一开始在教师的聘请上,如果现实条件允许,学校应尽可能聘请一些具备景观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3]。

1.3 教学方式落后

当前我国的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教育教学方式往往采用的是以教师讲解作为主导,这种“教师在教台上讲、学生在台底下听”的教学方式枯燥并且单一,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景观设计专业上学习热情的损伤。应用型高校中的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应该更多地以学生作为主导,实施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在给予学生实践机会的同时,在确定实践中景观设计最终方案之前,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沟通、交流、展示、合作、竞争的机会。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评以及引导,能够使得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对于某一景观设计的想法进行交流、碰撞,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及整个视野[2]。

二.应用型高校如何更好地实施景观设计实践教育

我们知道,对于应用型高校中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而言,其最终教育目的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景观设计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能力。这种培养目标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实践。在景观设计的某一实践中,通过与当地居民的走访、交流完成前期的走访调研,之后回到课堂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进行充分地交流沟通,形成自己的草稿方案,最终在展示以后,确定此次实践的最优方案。景观设计实践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基本功,对于专业上的理论知识做到充分掌握,其次,还要在课外实践中独立地完成实践探索。这样的景观设计实践教育,不再是教师理论知识单一的讲解,也不再浅层次地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变成了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其职业技能设计的一个平台。通过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像走访调研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等。相信,当学生通过景观设计实践教育获得这些能力以后,在日后的景观设计工作中,一定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坦然自若。

三.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的特色

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走访调查阶段:在学生进行景观设计实践设计的前期,学生需要对当地的文化特点进行了解并进行资料上的收集。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走访,了解当地文化特点以及相关传统技艺,并通过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对于其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和相应需求。

第二阶段为草拟方案的形成阶段: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走访调研之后,回到课堂进行分组式小组讨论,首先是小组内部,学生依次对实践景观设计的感受以及想法进行陈述以及整理,形成一个或者两个较为完整的初期的草拟方案,当然,这并不是最终结果。其次,每个小组提交其小组的一个或两个草拟方案,并依次进行代表发言对其方案进行陈述,小组之间再进行景观设计方案的二次交流与思想碰撞,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整个过程都需要参与其中,对于学生讨论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给予一定的建议,并且在每个小组对方案进行陈述提交后,教师必须进行点评,对于学生一些想法上的创新或者方案中比较好的点,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在第二阶段,通过同学们对自己小组方案的陈述、对其他小组方案的倾听思考,学生的实践景观设计方案不断得到优化,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全面的最终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之间思想上的相互分享、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并开拓其视野。

第三阶段为理论到空间的转换:学生利用三维模型把其最终草拟方案转换成可视化成果,整个过程依然是分组式进行。

第四阶段为最终景观设计结果的汇报:当学生把其方案转换成最终的可视化成果以后,整个景观设计实践基本上就接近尾声了。在最终方案的汇报中,我们应邀请当地居民以及企业共同参与其中。每个小组以团队的方式对其方案进行汇报,之后,当地居民以及企业代表以及教师对其进行点评以及最优方案的评选。这个过程相当于还原了将来学生进行景观设计工作时对客户进行方案展示汇报的过程,其实,对于景观设计的整个实践过程都为学生日后的景观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使得我们的景观设计课堂形式不再枯燥单一,丰富的课堂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景观设计专业的学习热情。

四.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的作用

3.1 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地方文化

在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中,当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以后,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多地了解许多地方文化。众所周知,所有景观设计的理念一定不能脱离当地的传统文化,而只有当学生对于一些国内艺术以及习俗有了一定认知之后,日后在景观设计的工作当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对于文化的追寻[1]。

3.2 培养学生的走访调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景观设计工作都离开在地景空间中走访的过程,前期的景观设计实践教育能够让学生提前进行走访训练。在走访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当地传统的技艺、地景的变迁历史以及空间使用权利、居民的日常活动等等。了解的过程会充分地锻炼学生走访调研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学生在日后工作实践中必不可少地应具备的能力。另外,在走访中,学生需要不断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收集并了解当地居民给予的设计建议。而且因为每个人对于当地文化认知的不同,因此对于当地文化的理解也一定各有不同。在沟通中发现居民最关注的点以及妥善处理交流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分歧,能够很好地引导后期的景观设计工作。当然,我们不难发现,交流的过程一定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当前的景观设计教育所不具备的,却是我国企业对于当前景观设计人才所渴求的。

3.3 提高学生与他人竞争以及合作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职场,不再追捧单人作战,更多考验的是团队协作能力,即毕业生与他人进行合作、竞争的能力。在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某一景观设计方案之间的交流、竞争、互相弥补、互相帮助,能够充分地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与他人竞争能力,提前为日后进入职场垫下良好的基础。

3.4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的实践教育中,学生不但掌握了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通过课外实践完成了许多景观设计实践训练。整个过程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把理论落实到实际、思维跟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当学生有一天走出校门之后,不必再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职场需求或者胜任其实践工作,相信,这就是对于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最好的诠释了[4]。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发展仍处于初期,这也使得其与职场中许多机遇与挑战擦身而过。因此,提高我国应用型高校景观设计实践教育质量迫在眉睫,只有重视了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其才能在很好地在我国景观设计的工作上发挥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应用型方案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烂脸了急救方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