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经验导向生成课程的建构策略—记《料理鼠王》课程的生成之旅
2018-11-28李爱琳
李爱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21)
引 言
什么是生成课程?“所谓‘生成’,是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就像大海下面的冰山在浪潮中逐渐浮出水面。教师并不是消极等待‘冰山’的到来,而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看清楚这个‘冰山’,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工作,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1]。”
生成课程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也不是被幼儿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笔者认为,幼儿园“生成课程(呼应课程)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幼儿无目的、随意的和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 本文将以小班《料理鼠王》生成课程的开展为例,浅谈经验导向的生成课程建构策略。
一、经验的自由分享——创设自由对话的平台,寻找课程的源头
镜头一:
师:你知道迪士尼吗?
幼一:我去过香港迪士尼乐园,爸爸妈妈带我去的。
幼二:我喜欢米老鼠还有维尼和他的朋友。
镜头二: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迪士尼的故事。你们看过《料理鼠王》这部迪士尼动画片吗?你知道里面讲了什么故事吗?
幼一:我听说过,里面有非常多的人,讲了做菜的事情,非常有趣。
幼二:我也没看过,不过我觉得名字挺好玩的,应该可以看看吧。
镜头三:
师:这部动画片里面的主人公很特别,他是谁?他有什么本领?看过电影后你能把他找出来吗?
三组镜头中,幼儿分享了关于迪士尼的已有经验。由于小班幼儿和“吃”会有许多的联系;而在迪士尼动画片中,关于“美食”的代表作,当数《料理鼠王》这一部了。于是以动画片《料理鼠王》作为核心的生成课程在小三班幼儿充满好奇的目光中拉开了序幕。
二、经验的整理分析——有效收集幼儿已有经验,适时调整活动方案
在之前家长的反馈中显示, 95%的幼儿没看过《料理鼠王》。由于先期没有对影片的了解,因此,第一周的目的是让动画片闯进幼儿的心里去!
幼儿兴致勃勃地观看影片,认识了一只与众不同的老鼠——小米。于是,一连串围绕动画片本身的印象开始逐渐堆砌起来。小米往汤里加了点东西,这锅汤就鲜美无比。这个电影镜头让幼儿们惊奇不已,这会是什么神奇的东西?于是,“香料”呼之欲出。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香料”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这就是幼儿的兴趣点!“陈皮、茴香、桂皮、香叶”等一个个长相奇特的东西,居然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后期,小三班就有了一块小小的“香料种植园”。
随着生成课程的开展,幼儿已经了解了动画片的基本内容。于是,笔者将动画片完全交给幼儿,让他们回家尽情地去寻找电影里其他有趣的神奇的事情。果然,《料理鼠王》一个个有趣的、感人的事情被幼儿一一发掘出来。
三、经验的螺旋上升——追随幼儿已有经验开展系列活动,深入拓展主题价值
伴随着课程的发展,幼儿逐渐对食物产生了兴趣。“那个红红的是西红柿吗?这是土豆?那个紫色的是洋葱吧!妈妈切洋葱的时候会流眼泪”等等。此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可拓展的兴趣点,延伸出了一系列关于食物的活动:《认识蔬菜》《找蘑菇》《蔬菜水果盖大印》《我来择菜》等。每一个活动都有前一个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作为支撑。正是在这一个个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幼儿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了每一种食物给人带来的快乐。
但是,到了第三周,生成课程之旅来了个急转弯。小班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淡了许多。于是,笔者再次使用亲子调查法,“料理食物”成了幼儿们跃跃欲试的愿望。“爸爸妈妈是怎么做菜的呢?你见过吗?”简单的几个问题,让幼儿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于是,先来一个料理工具大收集:打蛋器、捣蒜罐、研磨杯、榨汁机、擀面杖等。在幼儿们一一认识了它们以后,一番惊天动地的料理行动便开始了。他们在榨果汁的过程中了解了水果的特性;在搓圆子中体验了面粉变色!
从这两周的生成活动可以看到,在引领过程中,对幼儿经验螺旋式的提升是关键。在生成课程中,当主题推进受阻时,教师要通过细心观察,寻找幼儿的兴趣生长点,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从他们的经验和兴趣中引申或者扩展出更深和更广层次的活动主题。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促使生成课程得以层层推进,又没有抹杀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剥夺幼儿自己主动思考的机会。
四、经验的有效重组——重视探索发现过程中经验的重组和改造
课程开展的第四周,小班幼儿的兴趣因为一个问题转移到了“西餐”上。幼儿问:“动画片里饭店的客人为什么都用叉子、勺子和刀?为什么我们吃饭用筷子和勺子?”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幼儿的共鸣。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让人激动的呢?课程进程的阻碍或者幼儿的一个疑问,不就是生成课程继续进行的拓展点吗?由于迪士尼是西方产物,因此,在《料理鼠王》的影片中,幼儿们一直会看见服务员以及用餐的客人,他们感觉到了这些与我们生活的不同。于是,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社会活动《吃西餐》诞生了。借助多种信息搜索渠道,幼儿们接触了西方别样的用餐礼仪,并在教室里像模像样地尝试。笔者也想紧紧地抓住课程的尾巴,丰富幼儿对于不同美食的感知,于是综合活动《美食走天下》诞生了。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正是上述课程活动最好的验证和诠释。这是一个由幼儿引发的活动。由于对动画片里的美食感兴趣,因此他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充满了热情。从观看电影到认识各种食物,从食物的品尝到食物的加工制作,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幼儿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
生成课程的实践活动给了笔者很多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师在课程中,首先是研究者。幼儿有一百种语言,教师必须去研究他们,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是怎样学习的。其次,教师是支持者,教师要向幼儿提出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挑战性的问题,使幼儿在矛盾冲突中产生探索愿望。幼儿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往往用大量的问题启示幼儿,很少由幼儿发问。谁是课程的真正主人?是教师必须面临的抉择。
结 语
生成课程是在幼儿和教师之间相互呼应而生发出来的。它既反映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凝聚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程度和研究结果,是幼儿和教师有效互动的产物。因此,它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敏感的心灵和永不停止的追求,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幼儿共同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