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教学策略
2018-11-28
(江苏省无锡市河埒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学科品格和核心能力。地理学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构成。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标准和教材需要,选择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有目标、有意识、有步骤地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发展“核心的”“关键的”“必备的”能力和品格。
一、人地协调观
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这段话道出了现代地理教育的价值所在。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明显不同的是,除了文字系统外,还有较多的图像,各种地图、景观图、描绘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比如,在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从图像系统着手,每次选取一张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讲图竞赛。刚开始,学生看图杂乱无章,总要看很长时间经相互补充才会说出一条“线”或一个“点”。几次练习后,学生摸到了窍门,看图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不断增强。这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
二、综合思维
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经纬网”教学中,可设计以学生课桌的横排为纬线,竖排为经线,学生不同座位代表不同的位置,选中间一竖排学生举起右手,表示0°经线(本初子午线),选中间一横排的学生举左手,表示赤道……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游戏竞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而且学生很快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并且牢牢掌握东西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找位置等知识。从身边引入地理概念,画模糊抽象的经纬网为教室的横排竖列,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区域认知
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页“活动2”,教材列举了《中国主要交通干线图》,大多数学生对云南不是很熟悉,在江浙沪区域旅游机会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进行两个同类型班级做实验比对:一个班级按照教材原题实施,另一个换成“云南的小明暑假去上海和江苏旅游”并配合《上海市地铁线路图》实施,以小组合作形式,限定时间完成4个活动题。操作过程中,学生关注度和参与度都比较积极,尤其是运用《上海地铁铁路图》的班级反应尤为热烈,全程讨论非常激烈,尤其是去过上海的学生对于此图非常热衷,会选择最优路线乘坐地铁去景区,还会考虑到上海至昆山的地铁线节省交通费用和时间。通过这种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案例的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更能加深对区域地理的认知。
四、地理实践力
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针对无锡流动人口较多,逢年过节学生返回老家的现状,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交通运输》时,通过引入“百度地图”,学生在电脑上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所作选择会影响到行程长短、所需时间、是否经济实惠等,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尤其是通过网络筛选出最优火车线路,让学生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与先进科技发展的同时,通过联系自身,熟记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掌握了主要铁路干线,从而最终达到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的目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网上的信息、数据、软件等十分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库,能够引起学习者关注,运用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可以实现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地理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世界发展最关键的素养,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化和细节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规律,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寻求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