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探
2018-11-28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重庆404000)
三峡库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长期以来,这些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流传于人们口头,它是广大民众在辛苦劳作,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更是无数代本土作家文学萌芽的沃土。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娱乐方式走入人们生活,这一文学样式逐渐被人丢弃。当今小学语文课本,民间文学极为缺失,这样的缺失使学生对故土的文化了解甚少。利用三峡库区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形式,为此,我和我的同仁们在我校“三自教育”背景下着手规划利用三峡库区民间文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一、基于三峡库区文化传承需求的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开发
三峡库区民间文学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必须得以传承,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沐浴千年文化积淀,是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启智促思的宝贵资源。
(一)三峡民间文学具有超凡的美学价值
三峡民间文学具有极其丰富的教育和娱乐功能,它的传承既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绵延不断的文化源流,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世间百态作出了审美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作为“承载和认识文化传统的文本”,肩负着传播历史记忆的责任,必须让学生得以传承。
(二)三峡民间文学可以实施传统道德教育
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相当部分存在于民间文学之中,并借助民间文学得以传播。它对青少年教育的作用更为明显。儿歌、童谣、童话、传说,故事等迎合了儿童的审美趣味和接受习惯,在相互传唱或传说过程中,儿童们自然而然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熏陶。
二、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求的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开发
学生需求就是课程构建的重要依据。
(一)三峡民间文学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民间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极小,为数不多的作品又分散在各册中,以单篇选文的面目呈现。民间文学几乎被学校语文课程所遗忘,更谈不上从课程高度开发出相应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把民间文学作为学生的读本,显得更加迫切,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提升阅读素养。
(二)三峡民间文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峡民间文学可以开发个人的想象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抓住民间文学这个契机,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三峡民间文学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创造出事物新形象。
三、基于我校三自教育发展需求的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开发
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项研究是在我校“三自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三自教育”(自我教育、自能学习、自主发展) ,是我校开展了十多年的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已形成“三自教育”特色。“利用三峡库区民间文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是在我校“三自教育”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三自教育”理论在语文课程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我校课程文化建设和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
四、基于学生需求的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构建
(一)家校联动挖资源
我们动员各年级老师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来,对三峡库区民间文学内容进行搜集与整理。鼓励家长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我们走访许多社会人士,为我们提供信息或提出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一年多来,我们搜集了比较全面的素材,并将搜集来的大量资源逐步进行归纳整理,
(二)走出课堂寻资源
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色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到校外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收集、调查、采访、写作,去寻找老一辈地方通,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积极创编民间故事。截至目前,我们已编撰了6册《三峡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读本》(每个年级1册)并投入使用。
五、基于学生学习的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实施
我校老师利用星期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每天的自主十分钟、课前三分钟的微课程等时间保障学生学习《三峡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读本》。我们随时关注学生阅读三峡库区民间文学校本课程读本的情感和态度,关注良好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好读书;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强调因势利导,差别化指导;优化阅读指导的过程,让阅读教学课堂孕育新思想,呈现出生活化、开放性、自主性、选择性等现代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评价,学生自己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获得阅读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价值观。
利用三峡库区民间文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课堂文化得以延伸与补充并传承了丰富的课延文化,培养了学生“彬彬有礼”的文雅气质,“自主发展”的创新精神,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