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
2018-11-28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铁场中学,广东 河源 517367)
引言: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课本上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探索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导,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培养数学探索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怎样培养数学探索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学生学习主要动力来源于兴趣,只有对某一科目产生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能够学好一门科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较为关键方面之一。特别是初中数学科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有效率地学习数学,应该使学生对于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探索能力。
二、不断强化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探索
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探索和深刻理解,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思维探索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充满热情,准确掌握知识点,对于已经学到的应用到实际生活[1]。本质上我们的学习生活与数学学科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真正意义,走进数学学习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三、引入教学实践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融入数学实验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学,有助于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比如:“垂直”这一课时探究垂直的性质,教师可以提出“怎样正确量出跳远成绩?”让学生先到黑板上画图,然后师生共同指出,BD为起跳线,A为落脚点。教师指出实际问题其实就是“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问题。”怎样运用手中三角板画出垂线?在学生画垂线基础上,教师总结出三角板画垂线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垂线实践活动时,发现垂线性质。
四、运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
新课改的的教学目标,是将“传授知识”为主转换成“学生探索知识”为主,学生能够在不断的提问中,对知识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创设的情境主要是从提出的问题入手进行[2]。例如:在讲解“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座漂亮的楼房的楼梯,高1米,水平距离是2.8米,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多少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种采用问题情境模式引出几何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是有用处的,周围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运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主动探索几何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五、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自信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占有核心位置,也许大部分教师认为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会出现错误,使得教学内容根本不具有创新性。教师们应该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创新能力,为学生适当的提供一些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使得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3]。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自信心,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根据中央电视台播报的天气预报,哈尔滨今日最高温度为6℃,最低气温达到-3℃,那么当地的温差是多少呢?你又是如何计算的呢?”还有在讲解比较线段长短这一课时,让学生画出直线AB、射线OA、线段DE,提出问题:“能否分别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
这样的题目和知识学生目前还没有学到,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征求学生需要教师讲解还是你们自己解决,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探索能力,使得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充满对其自主探索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4]。
结论: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和辅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在不断探索中互相学习进步,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