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心理分析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
2018-11-28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46)
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掌握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使科学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做到理论与知识的双方面落实。
一、让学生成为科学舞台呢“主角”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让学生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后就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探究。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放手”去做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怀疑态度,打破传统的学生对于教师和教材的盲目崇拜的弊端,学生只有在科学中有了质疑的态度,释放学生好问的求知天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认知、记忆、语言和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改革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探索和发展科学知识。
二、明确教育目标
在小学课堂的教师要教师充分把握住教材,安排好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就要明确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白自己想要通过小学科学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质疑精神,表达自我的自信心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让学生通过在科学课堂中的简单动手操作中知道和了解与周围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掌握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大心理特点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天性和探索欲望,所以教师要把握并且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课堂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感悟和自我调控。比如教师在讲述空气这一课程时,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创设出合适的课堂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气球,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吹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转化为能够让学生切实观察到的气球的变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下进行科学探究更有助于理解知识。
四、小组合作探究,碰撞出创新思想火花
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来说,教师要做好指导和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对于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探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整个教学的活动过程都是围绕小组展开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五、设计合理课堂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和了解身边事物的最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时候对于抽象的科学理论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学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难懂无趣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明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理论。
结束语:
利用小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展开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体,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的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