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研管理“核心+内驱”模式实践探索
2018-11-28林雪云
林雪云
(浙江省玉环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玉环 317600)
引 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科研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日益成为中小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小学科研管理实践中,目标不明确、指导方法匮乏、教师参与度不高、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普遍存在,由此也造成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迷失的窘境。笔者在参与学校科研管理的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成因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了“核心+内驱”管理模式,基本理顺了全校科研的管理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核心+内驱”管理模式的内涵
中小学科研管理“核心+内驱”模式是对学校整体科研管理策略的一种归纳。它是综合了学校人、物及制度等所有促进科研发展的正面因素的一种管理促进机制。
在这一学校科研管理模式中,关键要素有两个:一是“核心”,二是“内驱”。
所谓核心,是指中小学校长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校科研的核心。这里所讲的“核心”,不仅仅是指校长本身是某些学校课题研究的担纲人物,更重要的是校长必须是全校科研的引领者。校长关于教育科研的理念、方法及投身科研的精神都是其成为核心的要素。
所谓内驱,是指学校教师出于某种动因,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科研中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地开展科研活动,从而形成两个层面的效果:一是使其科研活动本身取得成效,二是能够形成合力,促进整个学校科研的高水平发展[1]。
二、发挥校长的核心作用是中小学科研管理的关键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不仅仅是说校长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与水平,而且强调了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会对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科研管理也在其中。校长对学校科研的看法、态度,校长是否亲身参与科研,校长的科研水平以及在校长影响下的关于学校科研的制度等,都会对中小学科研的管理效果及发展水平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位校长,要在学校科研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促进学校科研高水平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念为先,确立科研立校意识
理念是工作的先导。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科研的发展负有全部责任。要促进学校科研的发展,校长应充分认识科研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强化科研立校意识,并把学校科研管理充分落到实处,在学校营造出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
(二)以身垂范,做教育科研践行者
校长不仅是理念的引领者,更是示范者。一位好校长,不仅在思想意识上要充分重视科研,还要在行动上拿出措施,予以支持;不仅要发动教师投身科研,更要以身垂范,身体力行,做学校科研的领头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位投身科研的校长就是全校教师的标杆,是学校科研最好的示范。
(三)勤于学习,努力提升科研能力
学校科研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行动,而这种行动是基于能力的。校长作为学校科研的核心,需要的不仅是科研的热情,更需要科研的能力。所以,校长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最终以科研的成果、科研的质量来获得学校教师的认可,从而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四)建章立制,以制度促科研发展
制度是学校科研的保障。制度是写在纸上的要求与承诺。学校层面建立本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对本校教师参与科研的要求,也可以明确学校对于教师取得科研成果的奖励措施,从而使教师科研有更加明确的导向,也保证了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三、激发教师科研内驱力,促中小学科研“针筒”式发展
在学生管理中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比喻:学生就像一个针筒,教师想要增加针筒内的水量(知识量),使用外力往针筒里灌水是行不通的,只有想办法让针筒吸水(拉动针筒后部的拉杆增强针筒的内吸力)才能迅速地灌满水[2]。可见,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习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科研管理也是同理,只有充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增强内驱力,才能让科研真正成为教师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科研的整体良性发展。
在中小学科研管理中,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层应采取全方位的有效措施,全面激发教师参加科研的热情,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这就需要管理者加强引导,使科研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及专业成长服务,能够真正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一般来说,学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引导教师投身教育科研。
(一)着眼生存需求,以科研解决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及评优评先等现实问题
生存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及评优评先等就是教师提升生存质量的直接指标[3]。尽管这些评比考核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但是某位教师一旦获得较高的职称、职务或者被评为先进,他在本校乃至一定范围内都将拥有一定的地位与声望。许多教师渴望在这些实际需求上得到满足,但又苦于在科研领域无法达到参加评比的条件。科研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抓住教师的这种最现实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加强引导,加强帮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动教师投身到科研中来。一旦科研与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教师总能爆发出无比的热情。在现实中,很多教师之所以参与科研,其动机也在于解决实际需求问题。这一点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加以引导与强化。
(二)着眼工作需求,以科研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习见的又无法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甚至也无从请教,老教师也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对语文教师来说,古诗如何教学效果更好,如何评价;阅读教学怎样实现高效,如何检测,等等。这些困难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他们总是非常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些困难,但是找不到现成的可供借鉴的办法,如此,便只能借助于科研,以自身的深入研究去探求寻找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学校科研管理者应该重视这种非常可贵的教师自发的科研欲望,并加以引导,为他们提供帮扶力量,努力形成学校层面的研究团队,共同探寻;努力整合,想方设法使这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现实的科研成为一个系列。这种科研一旦获得突破,即可成为学校的一种特长,极其有利于学校向高层次发展。
(三)着眼成果应用,以科研促进教师教学效益提升
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现实中,有一种现象非常突出,那就是科研轰轰烈烈,应用几近于无。很多教师在完成了课题报告或者论文之后,科研即宣告结束,科研与他们后续的教育教学几乎不发生任何关联。或者说,他们的科研经历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几乎不发生影响。这也是造成中小学科研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小学科研管理者应切实加强科研成果的应用,使科研成果成为学校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赋予科研以现实意义。如此,科研才能得到教师的欢迎和支持,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中小学科研要实现有效转化并应用于工作实际,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科研项目来源于工作实际,切忌高大上;二是要注重科研成果的实用化,科研成果至少应该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某种问题,最好能够形成能在实践中操作的整套的方法方案,使科研成果更具实践意义。
四、加强过程指导,促进科研水平提升
一是加强科研过程追踪。每个学期学校要对全校科研项目做有序的规划和梳理,列出需要结题、正在研究的两类课题。对需要结题的提供范本,做好总结。把正在研究的项目作为重点追踪对象。学校要督促各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实施情况交流探讨,要经常了解科研项目运行情况,同时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二是加强指导,促成科研顺利结果。科研如十月怀胎,终会呱呱坠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家的指导帮助非常重要。在管理实践中,主要是要发挥本校的科研骨干资源,由科研中先行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教师组成“教师研究者同盟”,发挥校内优质科研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一对一捆绑贴心帮扶指导。
结 语
总之,中小学科研管理就是要牢牢抓住校长这个核心,充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内驱力,并在科研过程中给予扎实有效的帮扶指导。这样,中小学科研必能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