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进入高中课堂的可行性探讨

2018-11-28王月英

文学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国学文化课堂

王月英

一.方案施行背景

国学,国之经典,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的象征,泱泱大国辉煌文化的标志,承载着先贤的智慧,凝聚着圣人的心血,包蕴着民族的美德。它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长廊里的璀璨明珠,是国人立身的原则,处世的规范。国学以他特有的方式于耳濡目染中规范着当代,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世。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把扎根于贤圣心底最有价值的东西,移植到文人血液中流淌,滋养心性,修身冶性。既使人知书达理,娴静时似优雅之鹤,行动时如得水之鱼,又使人谦逊自爱,立身方正有度,处世进退自如。

我校虽然是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但由于地处高寒偏远,经济落后,生源不乐观。以农牧业为主的生活方式导致本地教育滞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精神状态普遍为麻木懒散,缺少青少年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很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老师唱独角戏的场面相当普遍。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深感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之遥,对学生素养的提升有限。同时,只教授书本上的内容,缺乏吸引力,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作为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国学经典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国学经典教学的重要性,把国学经典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丰富教学素材 ,拓展学生视野,并采取各种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思想,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为了重振国学经典的昔日雄风,为了教育后辈回归正道,使国学之风能够风靡华夏,新儒之气能够蔚然神州,国学经典进军校园,开花结果之势势在必行。

二.方案施行目标

1.依据国家和省市部门有关推广国学的文件精神,使国学经典进课堂,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激情,还能丰富课堂,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书育人之功效。

2.根据国学育人的塑造性原理及其地位作用,在课堂上诵读国学,既能提高自信心,又能促进阅读活动的实效性,从而使国学在学生心底深深扎根,乐学乐读,乐读乐学,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推动国学的普及。

3.通过阅读、鉴赏、诵读、竞赛等活动,体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其永恒的思想魅力,从内心深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获得人格及精神上的涵养及升华,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继承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瑰宝,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三.方案施行思路

1.名著导读——引领时尚,悦读兴趣。名著代表着它所形成时期的文化主流,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时期社会价值取向的航标,更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研判。名著进课堂,就是让学生在了解其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既能增加知识的储备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他们的热情,投身到名著的阅读中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也能激发其潜能促使其形成个性的价值解读,从而体味其深层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经典诵读——体味内涵,重塑心性。所谓的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作品。通过诵读,不但能体味作者的观点,明白其内涵和所揭示社会症结,体悟其情感变化,而且还可以引起阅读者强烈的求知欲,活跃大脑,锻炼思维,增强记忆力。还可以推动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人与文本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国学讲堂——理清脉络,知人论世。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国学讲堂是把他人的研究和独到见解以讲座的形式传达与听众,从而获取所需,不但节省了时间,还提高了摄取知识的效率,也可以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拓展、深研以确立自己研究的论题。

4.节目欣赏——弘扬国粹,开阔眼界。欣赏《中华诗词大会》《中华成语大会》《中华汉字听写大会》,开阔眼界,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知识竞赛——慧眼识珠,激发潜能。通过模仿“一站到底”等挑战类节目激发学生潜能,组织参与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从而达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四.方案施行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国学的书籍、网站、报道、调查报告,了解社会生活中,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教育的现状。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客观分析学生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规划,以便更好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学生的养成教育之中。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选择不同班级、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4.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进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解决实际问题。5.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

猜你喜欢

国学文化课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甜蜜的烘焙课堂
“垂”改成“掉”,好不好?
年味里的“虎文化”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谁远谁近?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