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18-11-28达咏秀

文学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课堂教学

达咏秀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规范化,甚至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魅力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上课精神饱满,面含微笑,语调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学生们总能兴致勃勃地听讲,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快地领会并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当然,我们也曾看到,有的老师走上讲台一开口,声音细小,苍白无力,学生就皱起眉头,低头瞌睡,下课铃声响,学生们依然一知半解,模棱两可,探寻知识的眼神也会黯淡下来,久而久之,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也日渐失去兴趣,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什么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呢?原因当然很多,但老师的课堂语言有无魅力,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么,如何使课堂教学的语言更富有魅力,具有教学艺术性呢?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

一.课堂语言要规范化

首先,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普通话,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语言出现所谓的“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首先就不是规范的普通话,同时在课堂上也不对学生普通话做任何要求,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表述清晰,发音吐字规范,用词得体,不重复啰嗦,不前后矛盾,才能使学生理解接受。有些教师讲起课来满口“洋泾浜”,遣词造句不符合语法规范以及“嗯嗯啊啊”的口头禅时常出现,日久天长,极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再次,教师的语言要真实可靠,有据可查。有时一时难以确定的,就必须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切不可故弄玄虚,不懂装懂。教师是为人师表的,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无误地把握教学内容,驾驭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做到讲课音量适中,语速适度,口齿清楚,条理分明。

二.力求课堂语言形象性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充满活力的孩子,学生渴望老师满怀激情地组织教学,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充满情感的语言能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没有情感的课堂语言将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感染学生。罗曼罗兰有句名言: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尽可能做到讲人如见其人,讲物栩栩如生,讲事如临其境,讲景历历在目,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现力。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注重创设情境教学,堪称小学语文界的“煽情高手”,她总是用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使学生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于是,课堂成了艺术的殿堂。语文课就是这样,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尤其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其中的意境美,恰当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开展教学,必然令我们的教学由干涩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三.增加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仅具有规范性和形象性也是不够的,好动并好奇才是学生的天性,枯燥的教学语言只可能成为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该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是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享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于老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课文,让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节。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仿佛把大家带入了果实累累的果园。这个学生读完后。于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指着一位男同学,煞有介事地说:“这位同学听得最投入。我发现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过两次口水。”回过味来的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于老师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时能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就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刚才我都流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同学们听了笑得更厉害了。由此可见,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极大地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教师还要能恰到好处地设疑激趣,抓住学生的心神。在课堂中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对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并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迅速理解和学到的知识。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粗俗、哗然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四.重视课堂语言的激励作用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应该像催化剂一样,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使学生思辨和产生联想,以此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富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大。教师要注重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并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激发,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获得成功。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恶意的评价,往往会左右学生的听课情绪,以及听课效果,这一点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点,教师不妨把课堂中对各个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真不错!”“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等等。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躁情绪只会使他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以后会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假如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是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就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的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睿智的对话、碰撞、交融中成长起来,才会为打造魅力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言是刀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