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验”到“素养” 深化地理教学必由之路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人教版经验核心

陆 凯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当下,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根本指向。从源头上来说,学生的地理学习经验、活动经验、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营养基”。地理学习应当始于经验,达于素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一、经验与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的两极

经验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石,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深刻地指出,所谓“学习”,不过是经验的改造或重组,“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这是地理教学的出发点。但地理教学不能停留于学生的经验上,而必须对学生的经验进行提炼、提升,努力让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1]。

(一)唤醒经验:让地理学习走向自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思考到各种地理知识,如气候、物产资源、人口分布、地形、河流、植物生长、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比如,冬冷夏热、冬夏昼夜长短不同等现象是每位学生都拥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对这些经验现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走向自觉学习。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运用核心问题“为什么我们感觉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冬夏昼夜长短不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二)发展经验:让地理学习走向建构

学生的地理学习,说到底就是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当然,学生的经验有时夹杂着错误,这时,经验就蜕化成迷思,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比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天气云图,然后提问:“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他们依据经验认为是“12点左右”。笔者笑而不语,学生随即感觉到自己的经验常识可能是错误的,投入地理阅读、思考之中。这里,学生并不是顺从教师的指令,而是主动对自我经验进行审视、反思、批判,建构科学的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经验进行刷新,从现实发展水平提升至可能发展水平,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提升经验:让地理学习走向结构

经验是属于学生个体的,是以学生个体的认知、活动为基础的。而学生个体的经验是有差异的,即使外部条件相同,学生面对同一学习对象,仍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转化学生的个体经验。

例如,在教学《人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搜寻家乡人口密度的数据,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家乡人口密度进行分析。由于班级中的学生不是同一地区的,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但在分析家乡人口密度时,学生都能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通过交流,学生学会了知识迁移,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不同的学生,尽管分析对象不同,但却得到了相同的分析报告。这里,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的生活价值,地理知识在运用中走向了结构化。

二、经验与素养: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要基于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经验、提升学生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地理的真活动、真探究,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核心素养要素[2]。

(一)让经验显性化,发展学生的地理理解力

对于学生来说,经验犹如一座冰山,处于意识层面的只是露在外面的一小部分,而绝大多数都处于前意识或潜意识之中。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经验显化出来,助推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理解。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中的《河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国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笔者援引了民间的“一碗水,半碗泥”的俗语说法,并借助f l ash动画演示,显化学生的经验认知,促进学生理解黄河水文特征、地上河的形成原因。进而让学生理性思考“黄河为什么沙量大”,深度思考“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坦的华北平原时,会带来什么问题?”“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形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土质疏松,中游治理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下游地上河治理须加固堤坝,疏通河道,防止河堤决口,洪水泛滥”的理性认知。最后得出核心结论,即“黄河治理,先要治沙”。

(二)让经验活动化,发展学生的地理探究力

学生的某些经验犹如散落的珠子,分布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经验唤醒,让学生的经验活动化,从而运用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力。

比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单元中的《世界的气候》(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一课时,当笔者和学生交流“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时,学生普遍感到难以从一般意义上进行概括,因为一位学生刚刚总结出一条规律,就被另一位学生所否定。例如,有学生认为“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马上就有其他学生反驳,认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等。正当学生陷入窘境时,笔者激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学科探究经验:“我们在做物理、化学对比实验时,是怎样做的?”学生马上意识到“要控制变量”。于是,学生们再一次展开地理探究、交流。这时,笔者和学生聊起科学家为了研究,建立一个个地理模型,也是只研究影响大气分布的主要因素。于是,学生恍然大悟,刚才如果不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总结的规律不就是正确的吗?由此,学生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从而探究出地球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三)让经验可视化,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力

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插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现象的空间特征。不仅如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板书或者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经验可视化,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方地区》和《西藏地区》时,笔者分别从“干旱”“冷湿”“暖湿”和“高寒”的典型地理特征入手,让学生归纳、分析地理要素特征。以乡土地理为样本,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围绕“定桩、扯线、结网”的方法,建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经验可视化,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思维导图中,所谓“定桩”,就是突出区域特征,在区域特征中探寻最具特色、最本质的特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对此区域的牢固记忆点;所谓“扯线”,就是让学生把握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谓“结网”,就是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网。思维导图,揭示了地理知识的价值,让学生的经验可迁移,最终建构学生的地理认知方式,培育学生从地理视角看问题的意识、能力、习惯。

结 语

从学生的地理学习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经验中积累、感悟、提升,能优化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反之,以“核心素养”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价值取向,能让学生的地理学习经验之根扎得更深。

猜你喜欢

人教版经验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