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居易诗歌在日本古典文学中的体现

2018-11-28张明铭

文学教育 2018年34期
关键词:藤原唐诗诗歌

张明铭

一.前言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文学的发展对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平安时代的日本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时期,汉文学依旧是日本贵族的基本素养。与此同时,中国唐诗传播到了日本,对于当时的日本贵族文学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因为白居易的诗歌[1]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能够更为直接的表达出自我的情感,并且十分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所以白诗就在日本贵族阶层广泛地流传开了。在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大都能找到唐诗,尤其是白诗的踪迹。

清少纳言出生官宦世家,从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因其卓越的才华,得以在宫廷里担任女官,侍奉中宫藤原定子。清少纳言在担任女官期间所写的《枕草子》后来成为了日本古代随笔的典范。《枕草子》描写了作者在宫廷担任女官的所见所闻,切实记录了作者亲身的感受。该书在再现当时宫廷生活的同时,展现了清少纳言细腻的感受性,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汉文学知识。《枕草子》引用了大量的唐诗,其中白诗被引用得最多。从《枕草子》中,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的运用自如,有此也可以看出唐诗尤其是白诗对于作者创作的深刻印象。

二.白诗对《枕草子》的创作影响

在中国唐代,因为白诗通俗易懂,所以上到统治阶级下到市井百姓,大家都耳熟能详。白诗取材广泛,所描写的意象大多都是寻常百姓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因此人们能够更加确切的感受到白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思想。此外,白诗在创作过程中很少采用修辞方法。白诗的诗歌语言大多也是市井大众的日常用语。这就使得他的诗歌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无论是抒情诗还是记游诗,大都直抒胸臆,陈述其事实,给读者展现的是一种朴实的诗歌风格。在诗歌内容方面,白诗既有描写白居易个人遭遇,同时也有描写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的篇章。白诗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特色,才得以在中国和周边国家广泛地传诵。

清少纳言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歌人和学者。因为日本的文化传统和平安时代的文学环境的影响,汉文学被认为是男子专有的文学修养。聪慧的清少纳言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从而造就了她极高的汉文学修养。对于清少纳言而言,汉文学有着特殊意义。清少纳言在《枕草子》的第二〇〇段写到:文は文集。文選。新賦。史記。五帝本紀。这里的文集所指的就是白居易的诗歌集。可见提及到汉文学,清少纳言首先想到的是白诗。

《枕草子》的创作与白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枕草子》一书中不仅直接或间接地的引用了白诗。而且根据日本学者池田龟鉴的研究表明,《枕草子》的命名也是源于跋文中的“枕にこそは侍らめ”,而这句话出自白诗的《秘省后厅》一诗中的“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枕草子》的审美意识是“をかし”,翻译为中文的意思是“趣味、有意思”。白诗里面有很多感伤诗和抒情诗体现出要与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白诗里面的自然美以及纤细的感知也与平安时代的“物哀”“幽玄”的美意识相一致。《枕草子》细腻地感受四季变迁,流露出忧郁、哀愁的情感,伤时唉世的叹息是作者独有的苦闷心境。该书的很多篇章都出现“有意思”这个词语。可这些所谓的“有意思”实质上是表现的是作者的无可奈何之情。清少纳言借鉴了白诗,内化了其思想,通过《枕草子》把白诗融入到了平安时代审美情趣。

三.《枕草子》中的白诗

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唐诗。据日本学者藤本一惠的统计,《枕草子》中引用中国典籍和日本人编写的典籍中共有三十九处。其中与白诗有关联的总共有十三处,并在所统计的汉文典籍中白诗的数量最多。从《枕草子》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场合下,清少纳言巧妙、准确的运用了与场景相符合的唐诗。在增添文人雅士风趣的同时,读者也可以看出清少纳言的汉文学造诣以及其对于唐诗的熟练掌握。

《枕草子》中有一段是关于“香炉峰的雪”,这一段记录的是清少纳言最引以自豪的事情。该段写到:在下雪的一天,宫女们拉下帘子围着火炉在一起闲谈。中宫这时问道:少纳言啊,香炉峰的雪怎么样了?清少纳言立刻心领神会,把帘子高高地挂了起来。中宫也开心地笑了。于是所有人都感叹道还是清少纳言最了解中宫的想法。这里实际上是出自于白诗《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五首》之四的: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枕草子》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白楽天の詩に「香炉峰ノ雪ハ簾ヲ撥ゲテ看ル」とあるからだった。这一段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话。不仅展示了清少纳言的机敏,更可以看出她对于白诗的熟悉程度。

《枕草子》第七十八段记录的是清少纳言和头中将藤原齐信之间发生的事情。一天清少纳言收到了藤原齐信寄来的信,信上的内容是:蘭省花時 錦帳下。要清少纳言写出下面一句。书中写到作者知道这句诗出自于白诗《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的: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夜雨草庵中。可是清少纳言在回复藤原齐信时并没有原文照搬白诗,而是把白诗改写成了一首和歌,其内容是,草の庵を誰か尋ねむ(谁人往探草庵中)。改写后的诗歌在意境方面,更能表现出清少纳言当时独自一人在草庵的孤独心境。藤原齐信收到回信后,大加赞赏,并且还专门拜访了清少纳言,对于其才华倍加青睐。由此可以明白到,汉文学是当时日本文人的基本素养,而白诗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些贵族之间,对于白诗的掌握程度是其文学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清少纳言对于汉文学和白诗的造诣可谓独树一帜。

此外,《枕草子》还有引用其他的白诗。例如,在描写梨花时,引用了白诗《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在赞扬别人的琵琶弹奏很好的时候,把白诗《琵琶行》的“琵琶声停欲语迟”改写成了“琵琶声听物语迟”。无论是内容还是写作手法,清通过对白诗的引用清少纳言把意境和思想都推向了另一个高度。由此可以看到白诗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少纳言创作的《枕草子》与当时社会主流的汉文学相结合,把唐诗尤其是白诗运用其中。这不仅表现出清少纳言的汉文学修养,也表明唐诗尤其是白诗在平安时代有着特殊的地位,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创造也有着特别的影响。

四.结语

中国在唐朝鼎盛一时,形成的汉文化给周边国家带去了巨大影响。日本政府曾派过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使者把唐文化带回去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积极模仿唐朝。从而使日本在平安时代取得了辉煌成就。

这一时期,代表着汉文学的唐诗风靡一时,学习唐诗成为一种基本素养而被重视起来。唐诗用精炼的文字,所表现的无限意境与日本的传统审美观相一致。这也让日本文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日本平安时代,贵族间流行以诗会友,他们积极效仿中国诗人举办诗会。这样既可以促进相互的交流和学习,又可以用诗歌表现他们的情怀。

白诗的流行,不仅仅是因为它通俗易懂,更与其所表达的意境息息相关。凄凉哀怨的诗句里流露出的是诗人的抑郁和惆怅。所表现出来的唯美意境与悲哀婉转的心情与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相得益彰。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文人墨客才把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通过《枕草子》这一经典随笔,我们就能明白唐诗尤其是白诗对于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深刻影响。

注 释

[1]以下都简称为:白诗

猜你喜欢

藤原唐诗诗歌
诗歌不除外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不想被喂“狗粮”,日本姑娘发明分手通知灯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唐诗赏读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