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018-11-28仇凯弘
仇凯弘
(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小学,江苏海门 226146)
引 言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更大。数学具备逻辑性、推理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想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情况以及家庭背景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应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师应当增强直观性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通常是经过眼睛与耳朵去感知的[1]。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弱,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性概念,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正确清晰地使用教学语言,还需要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眼睛和耳朵去感受,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颜色分明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学“20以内数字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备好的事物图片表示数的组成。讲解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示范,让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过程,口头表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说出得数。详细的示范过程如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只小黑猪,再贴出2只小白猪,接着使用蓝色粉笔将小猪圈在一个椭圆形里面,学生会立即说出应用题为求小猪的总数。教师接着将黑板上3只小黑猪的头转向椭圆形以外,然后用手势比画,表明小黑猪跑出猪圈,学生便会明白这是要求余下多少只小猪的计算题。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加强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学习 的乐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仅仅依靠教师的详细讲解,很难将知识点解释清楚,学生理解难度较大。若让学生在课堂内动手操作,并积极动脑思考问题,那么教学效果会显著提升。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实际活动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讲解“余数的除法”时,要想说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摆纸条,让学生经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进而明确为什么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拿出20张纸条,每6张纸条分为一组,让学生说出可以分成几份,还余下几张。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别拿出9到14张纸条,每6张分为一组进行摆放,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进行想一想、说一说。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安排,可以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再如,教师教学《有趣图形》这一课程时,可以让学生经过摸一摸、比一比、辨一辨等方法感知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竹棍摆出正方形、梯形、长方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这些图形,再次将数学知识转为抽象,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当学生了解正方形特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四根4厘米长的小竹棍,四根8厘米长的小竹棍和一根长度是12厘米的小竹棍摆出长方形、正方形,经过动手和动脑,让学生把最终结果通过画图标记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操作可以将抽象的题目变直观,巩固数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活用数学知识
相关数学课程表明,数学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以及已学的数学知识,创建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猜测、观察、沟通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2]。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调整,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情境与问题。教师要把社会生活题材适时导入教学当中,为教材知识赋予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探索数学,感受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关于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以“脚印”这两个字为切入点,抓住脚印的身体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脚印或者用数方格等方式计算出自己脚印的面积,进而导出计算部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式。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学校四周寻找一棵树叶茂密的大树,然后教师对学生提问:第一,请同学们预估一下这棵树树叶的面积(一片)。第二,假如这棵树有15000片树叶,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第三,出现太阳时,约每20平方米的树叶可以释放出够一个人呼吸的氧气,那么这棵树一日内释放的氧气可以满足几个人的呼吸?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自主探究活动结果。
四、融入德育的数学知识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少年的德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因此,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思想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要先“成人”,才能“成才”。假如一个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即使掌握再多知识,获得再高学历,也无法称为成功的人。例如,笔者曾在教学一年级数学“1至5的认识”中渗透勤俭节约教育。笔者在教学认识“1”时举例,如果每个人一天节省1粒大米,全中国人一天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六口之家食用43年。每个学生1周节约1页纸,20个学生1周节约的纸张可装订为1本作业本。假如每个家庭1月用电20度,每月节约1度电,20个家庭节约的电量可供一个家庭使用1个月。而1度电可炼钢1.25~1.5千克(2.5斤至3斤),织布8.7~10米,加工面粉16千克,灌液化气10瓶,生产啤酒15瓶,生产化肥22千克。此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要求,吃饭时不能浪费粮食,写作业时应把每页写完,注意随手关灯,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和公共设施,同时提醒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
结 语
数学教师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和环境。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师德建设,每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这样才配得上“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喜欢数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