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研究—以“一半”创新巧解小学数学计算为例
2018-11-28林铭锋
林铭锋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学生较强的运算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只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其数学整体的成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以“一半”的理念来提高计算速度,极具创新意识。
一、对“一半”的理解与数的定位
在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中,小学生开始学习分数,之前的教材是由问题:“将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这样的一份就是一个月饼的一半,用分数表示为“1/2”。现在的新人教版教材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这里隐含了一个数,就是“1/2”,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这个苹果的“1/2”。在多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它们两个的面积存在如下关系: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为a,高为b,面积S=ab;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b,则三角形的面积S=ab÷2。
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等知识点的学习中,小学生开始学习小数的初步知识,其中都引出了1/2=0.5,0.5+0.5=1,0.25+0.25=0.5。即“一半”对应小数“0.5”,“一半的一半”对应小数“0.25”。
数学虽然有着颠扑不破的真理和定律,但纵观整个数学思想发展史,可以说数学就是一种创造的演化史[2]。如果没有创造,就没有数学家的创造活动,数学就不会发展。创新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一个重要表现。所以,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用“一半”巧解小学计算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选取现实情境图,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让学生认识数,让学生感知数与生活中的事物一样并不陌生,这样学生就会喜欢认识数,并且将数与生活中的情境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数的理解,认识到各种数的实际意义。
例如,当学生遇到不为0的整数除以2这样的计算题时,用某数的一半来解答更容易快速计算出结果。例如,100÷2=50,即100的一半是50。从三年级起,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1/2”的含义就是“一半”,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一半”来巧解计算题。在整数除法中(0除外),遇到某个数除以2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将其结果理解为这个数的一半,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一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首先,用“一半”巧解整数乘0.5的乘法。例如,4×0.5=2,即4的一半是2。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1/2”的含义,熟知“1/2=0.5”,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一半”来巧解计算题。在整数乘法中(0除外),当遇到某个数乘0.5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结果理解为这个数的一半,这样学生就会对“1/2”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用“一半”巧解整数乘5的乘法。例如,4×5=4×0.5×10=20,即4的一半是2,再扩大10倍为20。在整数乘法中(0除外),当遇到某个数乘5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结果理解为这个数的一半,再扩大10倍。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0.5”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学到的数有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小数)。数的运算的学习是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所以,认识数的实际意义对数的运算有绝对的支撑作用。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从整数、分数、小数再到百分数,先认识各种数,然后再学习各种数的四则运算。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算理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还能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而数感和数的运算之间又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
三、用“一半的一半”巧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猜想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能力的提高。学生经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当一个整数乘0.25或25时,也可以用“一半的一半”来快速得出结果。例如,24×0.25=24×0.5×0.5=6,即24的一半是12,12的一半是6。在整数乘法中(0除外),遇到某个数乘0.25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其结果理解为这个数的一半,再求这个数一半的一半。这样学生就会对“0.25+0.25=0.5”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用“一半”解题的意义
“一半”创新巧解的具体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内涵。在小学数学中,数的运算主要是四则运算。学生要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首先,要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上,学生要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四则运算的算理;最后,根据算理归纳出每种运算的算法。四则运算的意义、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掌握要有先后的逻辑顺序。例如,小红的邮票数是小明的2倍,小红有12张邮票,小明有多少张邮票?题中小明的邮票数×2=小红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小红的邮票数÷2。从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学生经历了意义、算理、算法的学习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算法,再利用算法解决数学中的算式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历程,不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结 语
“一半”创新巧解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经历这样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发现过程,就会牢固地掌握各种数的运算方法。只有掌握了运算法则,学生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逐步地提高运算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