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2018-11-28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品榜样道德

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徐 薇

《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也是深化思品教学的急切呼唤,要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将所学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心理换位──想一想

“想”是大脑主动活动的过程。心理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品课教学中采用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学生在换位思考的同时,产生自我体验,从而自觉感受思品教育的内容。如在第三册《邻居相处的文明》一课中,有一幅“两位小孩在笑话跛脚叔叔”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这位跛脚的叔叔是自己的亲人,你的态度会是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位跛脚叔叔,会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残疾人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会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残疾人,这样的换位思考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积极接受教育的态度,促进情感内化,从而正确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树立榜样──学一学

1.挖掘教材中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品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可学习的事例,文中名人、英雄、模范人物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开拓、克服困难的毅力,敢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无不在鼓励、激励着学生向他们学习。如《大师成才的故事》中,简森、齐白石、钱学森、马克思……这些榜样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尤其是那些先进人物真实感人的崇高思想、情感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因此,教师要善于准确地根据教材的动情点,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激起学生的仰慕之情和仿效之心,起到示范作用。

2.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引起自觉地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积极向上、喜欢模仿,生动的形象要比抽象的理论更易让学生接受。结合现实生活,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不仅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决心,其感染力和教育效果要更强一些,从而可引起学生自觉地向榜样学习。如在《邻里相处的文明》一文中,在学生明白了邻里之间应该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后,再让大家寻找本班在学习、生活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同学“夸一夸”,让同学对照自己,从榜样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感到“我也行”“我也一定能做到”,在学生自我感知的过程中,进行了行为指导。

三、攫取事例──议一议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矛盾斗争。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程度、分析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生活攫取事例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活跃思维的空间。如一个假日,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他还拒不承认。得知此事后,我把这件事带入第九册《诚信真可贵》的教学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不守信的现象?再说说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一时众说纷纭,有的学生从诚信真可贵角度来说,有的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谈起,深入剖析这件事的本质。我再启发学生:假如你是这位同学,你会怎么做?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同协作研究的集体精神,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展思维,激起情趣,从而达到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目的,提高思品教学的效果。

四、情景表演──仿一仿

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模仿,因此对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小品、即兴表演等更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材中的人物、情节构思成“脚本”,指导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模仿着演一演,在表演观看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他们的情绪都会随活动的进展而强化,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而且由原来的一问一答式变为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由此可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使其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建立道德准则,强化道德观念,启迪行为动机,在自我陶冶中自觉地接收教育。此外,通过情景表演,既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行为,又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学第三册《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让学生扮演“我”和远方的客人的角色,学生在热烈的参与活动中,对如何做客、待客的道德认识得到了强化,有助于内化自身的自觉行动,寓理导行。

五、加强实践──做一做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创造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广泛实践活动。凡是在创造上有所建树的大多数人都是勇于实践的人。要让学生知道这个道理,就要让学生学会做。思品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做做,使学生通过活动来强化行为训练,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具体的行为和动作,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学《我长大了》一文后,我就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事,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劳动,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励行,增强自我劳动教育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反复训练──比一比

教育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情感和个人差异的人。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思品教育,特别是行为习惯的要求,如果不纳入活动中去,不通过活动去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行及时的复习、实践,即使理解的内容,也会比较迅速地遗忘。因此,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只凭几节思品课即可养成的,它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教育下以及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小学生的持续性又较差,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需要长期、持久地教育,通过反复训练来强化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可采用不断地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检查、督促的方法,使学生在评比督促中强化道德观点,促使内化,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能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成功。实践证明,思品课教学就要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陶冶、自我评价、自我励行、自我督促,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提高了思品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品榜样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班里那点事儿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