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声乐教学策略
2018-11-28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邓枫滢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邓枫滢
在新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学是一个热门话题。究其原因,长期以来,小学声乐教学不受重视,所以,许多小学都缺少专门的声乐教师,声乐教学手法也相对单一。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小学声乐教学不再是带领学生唱几首歌曲,或者是向学生生硬地灌输一些声乐理论,学生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培养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让音乐艺术真正扎根于学生心中呢?文章对此做出了回答。
一、借助多种教学手法,营造声乐学习氛围
小学生贪玩好动,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非常好奇,但是小学生的耐性和注意力较差,许多人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声乐教学虽然所学内容简单,但是由于小学阶段是声乐学习的基础阶段,所以,在小学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爱上声乐学习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乐学呢?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关键。而借助多种教学工具、教学手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多种教学手法结合起来营造富有趣味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的感官和情感带来双重刺激,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快乐学习。如在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春光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大家演唱《小鸟,小鸟》这首歌前,给大家表演一个简短的拟声剧,表演几个大家熟悉的鸟儿(麻雀、布谷、百灵、喜鹊)的叫声,或者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鸟儿各展歌喉的影像资料。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下自己听到的是哪些鸟儿的叫声,并想象着鸟儿鸣叫时的场景,跳跃时的动作。如此这般,借助表演营造充满童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加强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学习声乐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非常少,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提问和学生作答。在教师的强势干预下,学生被剥夺了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小学声乐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响应新课改号召,在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合作学习、参与教学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乐手》的课堂教学中,教材所安排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哇鸣筒和舞板,培养学生分辨音色的能力。鉴于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如饮料瓶、玩具鼓、椰子壳、废纸盒、木棒等带上课堂,与学生一起通过消毒、剪、贴、粘、折、画等工序,变这些废旧物品为各种击打乐器,然后将这些乐器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
声乐是一门人文艺术,声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有效培养个体的人文情感和艺术素养。在小学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小学生的声乐素养普遍较低,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相对有限,所以,小学生的声乐素养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过,借助各种声乐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却是一条已经实践的可行之路。因此,教师要树立长期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小学生声乐素养培养计划,以声乐教学活动为载体渗透艺术素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如在湘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乐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在学唱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歌曲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歌曲所描述的场景描述出来。在学唱歌曲时,教师也可以让大家以自荐的形式,让那些参加了乐器辅导班的学生、爱好跳舞的学生自动站出来,在大家演唱歌曲时用乐器为大家伴奏,或者舞蹈助兴,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熟悉的调式或者简单的节奏去改编歌曲,进行二次创作,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基础阶段,做好小学声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声乐教学新模式,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声乐的育人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