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35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小学生

程 旭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小学,甘肃平凉 743400)

引 言

朗读即清楚、高声地诵读,通过有效朗读,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萌芽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始发芽,对文章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出朗读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1]。教育者要想发挥出朗读的价值,就必须从自身角度入手,加强对朗读价值的认知,才能在了解学生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朗读教学工作,才能进一步发挥出朗读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充分发挥自身的多种感官及想象能力,可促使自己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可让自己置身于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中,充分领会课文中所刻画场景的美感[2]。另外,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自身的求知欲望,这有助于学生自发地根据朗读内容进行联想与想象,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起到一定的预习与复习效果。由此可认为,通过有效的语文朗读,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写作能力受限于素材积累以及个人理解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积极地进行思考,还需要对朗读的语调及情感进行修正,有助于提升其理解能力,提高其作文素养。另外,在朗读过程中,也可较好地实现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可提高其用语的连贯性与通顺性,而这些对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朗读也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可增强其作文写作的优美性与生动性。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性格的差异,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其克服内向胆怯的缺点,提高交流能力[3]。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全体朗读逐渐过渡到一个人朗读,且在得到多次肯定之后,其性格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而依托于朗读,也可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其用语的连贯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清晰表达自身观点或意见的能力,这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夯实基础,培养兴趣

朗读开展的前提是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与语言能力,为此在朗读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普通话的培养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说好普通话的信心,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其次,在日常普通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字斟句酌,做到用语规范且读音精准,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同时教给学生正确查阅字典的方法,确保学生在遇到深难字词时,可通过查阅字典的方法解决,杜绝出现“认字认半边”的问题。再次,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并亲自为学生做好示范工作,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并引导学生领会到朗读的乐趣,以此增强其对朗读的兴趣。最后,考虑到学生年龄、性格以及兴趣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在朗读能力的提升上必然会出现部分学生提高得快、部分学生提高得慢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做好因材施教,明确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地朗读,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革新模式,多元朗读

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之后,为了较好地维持学生的朗读兴趣,必须改变学生全体一同朗读的单一模式,并形成良性循环。可开展分配角色朗读,选择对话类课本,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促使其可通过代入角色,领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为学生创设情境,可在学生朗读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或悲或喜,或愤慨或激昂,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也可利用齐声朗读,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朗读过程中,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也可采用模仿跟读的方式,由教师进行示范,继而让学生模仿,并多次反复,以此让学生了解自身与教师的差异,也可利用录音机播放,增强读音的准确度,避免带偏学生;也可采用先想后读的方法,由教师对朗读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情感,进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

(三)落实评价,做好点拨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评价工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指点,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可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教师必须确保自身评价的客观性,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工作,尽量将评价内容量化,转变传统主观臆测式的评价,在评价上也需要以激励为主,多正面褒奖,避免打消学生的朗读热情。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一味地褒奖,防止激励廉价化,教师也不能采用贬低一个而褒扬另一个的方法,不可出现你比谁好多了之类的评价,也需要明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不足,并引导其积极改正。在评价上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不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可轻易否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理解的能力,并给予适当鼓励,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体系,更好地发挥出朗读教学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朗读能力的提升,可增强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性格的转变,为此,教师应该在充分认知朗读意义的基础上,夯实学生的阅读与语言基础,并不断革新朗读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同时做好评价与指导工作,通过有效的激励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更好地发挥出朗读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小学生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是小学生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