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总结:立场标记研究综述
2018-11-28杨洁
杨 洁
自上世纪70年代,说话者或作者在对话或语篇中用来表明态度及立场、传递情感的方式方法就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分别给出相关定义,如Biber&Finegan (1988;1989)把立场定义为表现说话者或作者对所表达话语内容的判断、态度、情感、认知状态及话语命题呈现方式等意义的词汇、语法结构。此外,Hyland (2002)从语篇角度对立场进行定义,而Martin&White(2008:164)则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将立场定义为具体语篇中体现作者修辞目的和个性的评价模式。另外,国内外学者也提出立场相关的其他概念如“模糊语”(Homes 1988),“ 情 态 ”(Hyland& Milton 1997)“评价”(Martin&White 2008)等。在这些定义中,Biber&Finegan(1988;1989)对立场的研究成果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立场标记研究的理论发展
立场标记的理论研究始于Biber等人,Biber&Finegan(1988;1989)把立场定义为用以表现说话者或作者对所表达对话语内容的情感、判断、态度、认知状态、话语命题呈现方式等意义的词汇或语法结构。这些词汇、语法结构又可根据三大语义类型用以表达认知立场,态度立场和言语风格立场。Ochs(1990)从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视角,提出立场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一种社会公认的特性,这一定义中的立场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认知立场和情感立场。其中认知立场表命题信息来源,主要包含直接来源或间接来源、确信度及精确度等;情感立场用以标识社会公认的感情、态度、判断等。Hunston&Thompson(2000)认为立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通常用以表达说话人或作者对所表达话语或语篇中的实体对象(entities)或命题本身(propositions)的情感或态度。评价的某一实体对象或命题本身都可以作为说话者或作者的评价对象。Hyland(2002)则从语篇角度出发,认为立场是语篇的声音或社会公认的语篇特性,用来表达说话人或作者的态度、评价、观点、判断及认知状态的,是体现作者对所表达信息的个性标签。Martin&White(2008)将立场定义为一种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反应在具体语篇中体现为作者特有的语篇特征及立场表达方式。.Du Bois(2007)则侧重从交际双方的互动角度来定义立场。他认为立场是交际双方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通过一些隐性的手段来建立并在说话人和听话之间传播的。
相较于国外的开拓性立场研究,国内在立场的理论研究中多侧重对原有理论的解释、完善和修改。如徐宏亮(2007)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进行分类,将立场标记语分为认知型、态度型和文体型。另外,从语言的主观意义方面,李基安(1998,1999)深入探讨了情态,王振华(2001)详细解释介绍并评价了评价理论,杨信彰(2003)则针对评价手段的多面性和系统性发展了相关理论。与此同时,相关理论研究也促进了对立场标记语的应用研究。一系列研究表明,立场标记语是说话者或作者表达主观立场的主要途径,并通过相关词汇及语法形式得以体现。
总体来说,立场标记的研究具有其广泛性、视角多样性和复杂性。国内对立场标记语的研究多是基于二语写作及口语的语料进行对比分析,相关结论也对立场标记的理论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二.国内立场标记语研究概况
国内立场标记语的研究始于1997年,并在近几年得到长足发展。其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国内立场标记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总体来看,国内相关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早期立场标记研究多侧重于对国外相关理论的解读和深入探讨,如在李基安(1998,1999)的相关研究中深入探讨了情态,王振华(2001)详细、系统的介绍了评价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杨信彰(2003)则就评价手段的多层面性和系统性等进行了讨论。随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应用研究也随之增多,并成为近年来的主流。
(一)研究视角
国内相关研究多从词汇-语法角度,语义角度以及功能角度探讨立场标记的使用情况。词汇-语法角度的研究多侧重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对比研究。如王立非、马会军(2009)探索了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话语立场构块研究,并发现在立场标记构块的使用数量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并无明显差异。王敏、刘丁(2013)进行了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手稿中使用的立场标记词块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写作中立场表达方式的异同,并指出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类似研究还有董记华、李丽霞(2014)在语料库视角下进行的中英学生立场短语使用特征的对比研究,该研究得出相似结论即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立场标记语使用数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在立场标记使用种类上有所不同。
语义角度下的立场标记研究多以立场标记的分类为基础,分别对态度性立场标记、认知性立场标记和言语风格立场标记的应用进行探讨。如龙满英、许家金(2010)在对大学生英汉同题议论文中立场标记的对比研究中,将立场标记进行分类,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汉同题写作中,态度性立场标记的使用具有相关性,即中国英语学习者更趋向于使用与汉语具有相同语义结构的态度性立场标记。徐宏亮(2011)以中外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为基础,探讨了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学术语篇中的作者立场标记语的使用特点,发现较英语本族语专家,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较少用态度性立场标记。另外,徐宏亮(2012)也对英语学术论文中作者立场标记语的类型与功能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类。
功能角度下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如何使用相关立场标记以实现立场表达的目的。吴格奇(2010)在英汉研究论文结论部分作者立场标记语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常用模糊语(hedges)以及第一人称复数进行立场表达,少用态度性立场标记。王宇,陈宏俊(2014)在对硕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部分中评估型that从句的立场功能性研究中,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硕士学位论文中主观性在立场标记中的体现,并发现相较于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硕士学位论文缺乏立场建构且具有较强主观性。
(二)研究内容
立场标记研究涉及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研究对象集中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研究题材主要为学术论文、议论文、英语口语、新闻社论及教材等,其中学术论文和议论文所占比重较大,对教材中立场标记的研究较少。
英语学术论文中立场标记的研究多是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对比,分析二者在立场标记使用中的不同,如刘蝴蝶(2007)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中外英语学习者学术论文中的立场标记使用情况。同时,也有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对其学术论文进行的相关研究,如潘璠(2012)探究了机械专业英语论文中的立场标记使用情况。徐宏亮(2007)对比了中外应用语言学领域英语学术语篇中立场标记的使用异同。
对英语议论文的研究也是近年来国内立场标记研究的一大热点。王娜丽(2010)的研究中比较了中外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在立场标记语使用种类、频率和搭配方面的异同,并发现中外英语学习者在立场标记的使用中具有明显差异。金梅(2010)的研究中选取了中美同题议论文各60篇,发现相较于英语本族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少使用立场标记,且中国学生更趋向于使用态度性立场标记,使得中国学生议论文表现出更强的权势性。另外,中国英语学习者更依赖于某些固定的情态动词来表达自身立场,从而导致对某些立场标记语的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在刘静(2012)以自建语料库为基础进行的立场动词的研究中也得出了类似结论,且除情态动词外,中国英语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也过度依赖立场动词引导的补语从句,而较少使用单个的立场动词及动词短语。
对英语口语语料的研究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仍取得不少成绩。如王立非、马化军(2009)探讨了中国学生英语演讲话语中立场标记的使用情况,何安平、徐曼菲对中外英语学习者“I think”的使用情况研究。但由于口语语料库相关建设的不足以及口语语料在数量和题材上的局限性,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论证,今后相关研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除对学术论文、议论文、英语口语的研究外,也有以新闻评论为研究语料,分析中外英语立场表达异同。如陈建生、张燕(2010)的研究中比较了中国英语专业库四、八级考试写作部分和英语本族语者报刊评论中立场标记的使用情况,发现二者使用的立场标记的总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使用种类单一、立场标记位置不当等问题。也有以教材为研究语料,如何安、黄雪梅(2011)探索了了英语课本中立场标语的使用变化趋势,发现教材编者在给学生下达相关课堂教学指令时,会更多地通过相关立场标记语表达其磋商和建议的态度。
总体来看近年来立场标记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题材较为广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由于相关语料的局限性,部分结论还需更多论证进一步证实。
三.立场标记研究评述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立场标记的研究不断发展和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对立场标记的研究较早,且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现已形成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实证研究不足,且研究对象多为本族语者,极少涉及外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之间的对比研究。国内对立场标记的研究始于2007年,并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尤其是中外英语语料对比研究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当前国内研究成果为今后立场标记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未来立场标记研究前景十分乐观。
从研究视角上看,语法-词汇视角、语义视角、功能视角及多角度下的立场标记研究使人们得以全面的看待中外英语学习者立场标记的使用情况,但随着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的视角也将为人们提供立场标记研究的新思路。从研究对象上来看,立场标记研究多以英语学习者即在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得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立场标记是人们表达自身态度、观点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研究中可着眼于不同身份的受试,以增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普适性。从研究内容上看,立场标记研究以学术语篇和以论文写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少量研究涉及英语口语、教材及新闻评论,呈现出立场标记研究的不平衡性。因此在未来立场标记研究中可多涉及其他文体中立场标记的使用,以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国内研究多侧重中英对比研究,因此对中文语料中立场标记的独立研究关注度不够,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应填补相关空白。另外,语料库作为立场标记研究的基础,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应加强语料库建设,尤其是口语语料库建设以为口语中立场标记的研究打好基础。
总体来看,国内外立场标记研究已初步形成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所选语料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并在进一步梳理相关理论和结果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将结论反复验证,以实现研究结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