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根”在生活
——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28江苏省沭阳县桑墟中心小学许兴娣
江苏省沭阳县桑墟中心小学 许兴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大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表示对于作文很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写作文时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这也导致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内容空泛。往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脑海中没有足够的素材供他们使用。而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将作文和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取材,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一、作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因
作文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生活化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所谓的“生活化”,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多写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写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或者是通过作文表达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的看法和感想。
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语文试卷的占分比值完全可以看出来。这是因为写作能力是对于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最直观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来创作一篇作文,即使能够成文,那么其内容也是空泛无味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的内容来丰富其“骨”,而是只有表面好看的“皮”。作文源于生活,又在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离开了生活实际的作文,就像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如果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对于生活进行描述,让学生更多地回归到生活实际中,让他们去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内容可以写。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成年人看到的世界也大有不同,相信学生会通过对生活实际的描写来描绘出属于他们的世界。
有人曾说“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的一些很小的事情都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努力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去深入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情并分析是否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这些学生自己思索出来的道理比教师教给学生的任何知识都要深刻,而学生的作文则可以很大程度地反映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写作“套路”来供学生学习,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并没有什么新意。这就告诉我们,需要用新的理念去教导学生的作文写作了,作文教学“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贴合了当今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更要发掘生活中的事件,主动体验生活。
二、作文教学如何生活化
想要作文更加贴近生活,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一成不变的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接触社会生活。要让学生将作文学习重点放在搜集生活素材上,只有拥有足够的素材,才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注意到平时他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加强,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写作的情感也会更加丰富,充满个人特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如果让学生把这些记忆用作文的方式描述出来,相信会是很精彩的文章。
语文作文教学应该落实到生活实际中,而家庭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生活中的趣事和烦恼以及和家长的互动写出来,这样一来,学生需要描写的事情就是平时生活中和家人的互动,既不会感觉无话可写,也可以描述得生动形象。
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可以从实际出发,不过分追求文章的完美性,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予一定的鼓励。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去观察学生在写作上是否有细微的进步,教师给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鼓励为主,富有激励性的言语居多,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学生的小问题。在批阅文章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去评判学生文章的好坏,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学生文章进行评判,比如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评价某一篇文章,或者是寻找某篇文章中的过人之处。
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果没有生活作为基石的作文是空洞无味的。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用作文还原生活,应教导学生让作文展示现实,因为写作本身就是源于生活,是对于生活所见所闻所感的一种表达和寄托。总而言之,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中,要让作文教学走向社会并根植于生活,要让学生更有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生活和个性,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经验,逐步实现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