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

2018-11-28司显柱

英语知识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价值观

司显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 引言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英语作为强势语言深 入到世界各地。改革开放后,英语学习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英语教学在我国中学、大学已开展几十年。当下,英语学习的商业广告在各大城市进行着铺天盖地的宣传。在上述这些活动中,英语既作为一种语言也作为一种工具裹挟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

但在国内外语界,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英语经常被看作一种中性的交流工具,而不是一种文化或意识形态的载体。这种忽视导致英语教学中的许多行为和话语加强了西方的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在中国的渗透,比如我国高校普遍都订阅美国报刊,从中选材作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但这些材料中包含很多对中国负面评价的内容(穆凤良,2003:55)。不仅如此,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意识形态意识的淡薄导致我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侵蚀等严重后果,教学过程中由于忽视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导致本土文化主权意识严重缺失(杨维东,2015: 74)。

2.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无处不在

意识形态是一个思想和价值观体系,它影响着人的感知并且以话语的方式构建世界的某些方面(Van Dijk, 1995)。

目前英语是世界上的强势语言,英语文化代表强势文化,英语学习的全球热潮实际上是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英语语言文化在全球扩张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较为隐蔽的语言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行为。在政治、资本、教育等多种作用下,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庞大的商业体系,为英语母语国家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益,更为严重的是,英美国家的文化模式、生活方式、行为道德、价值观,甚至包括政治思想、意识形态,比如自由选举、多党制、新闻自由、军队国家化、个人主义等严重冲击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在国际领域,英语的绝对优势加剧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话语霸权,即通过英语潜移默化的浸染,使全世界熟悉并接受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

随着英语的全球性扩张,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开始在学界受到关注。

在国外,Modiano(2001)聚焦于欧洲英语教学实践者与意识形态的联系,Park(2009)则重点探讨了韩国英语教学中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多重社会文化问题。Simpson(2009)认为英语教学中意识形态与方法论之间有一种不可或缺的联系。Pan(2015)聚焦作为“全球语言的英语”这一意识形态的呈现方式,揭示了英语教学中多层次意识形态话语的运作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开始从理论思辨走向了基于数据的实践探讨。Al-Issa(2005)以数据为支撑,认为“殖民论”成为支配阿曼英语教学的主流意识形态,而阿曼地方的英语教学与这一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多种冲突。Chun(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美国一所高校的英语教学项目如何宣扬新自由主义及其潜在的意识形态内涵。而Abdollahzadeh(2011)重点考察了英语原版引进教材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过程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受到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侵蚀,存在着重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现象,“外语热”引发了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主权意识被削弱(杨维东,2015: 74)。在全球化时代,面对文化殖民和文化趋同的挑战,语言、历史和健康的意识形态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维系其文化独特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积极、及时的传统文化输入和有序、理智的外国文化引导变得尤为重要。

鉴于这一严峻局面,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外语(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穆凤良(2003)对外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思考,从跨文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舒畅(2010: 92)针对当前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强渗透力,必须强调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同等重要,强化人文素养与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同等重要、政治教育“边缘”阵地与主阵地同等重要、营造鲜明的文化环境与浓厚的学习氛围同等重要的理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意识形态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徐冰鸥(2014: 281)从五个方面研究了美国教育学家迈克尔·阿普尔对教育中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的揭示:意识形态霸权的教育存在方式、教育运行模式、教育监管机制与教育控制手段,从而有助于了解教育与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杨维东(2015)探讨了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策略。李杏(2016)探讨了如何在高校教学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

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虽然认识到了意识形态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但主要是指出了西方意识形态对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消极破坏作用,仅停留在泛泛而论的层面,对外语(英语)教学中意识形态问题的探讨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如何从方法论的视角帮助广大的外语教师解决外语教学中意识形态问题。

3.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树立意识形态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育人全程

考虑到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那么英语教学就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绝缘”,这涉及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育人全程,那么就要始终抓住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介、教材建设等几个关键点。

就教学主体而言,我们应注重英语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避免被西方意识形态同化。特别是,“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因此广大的英语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在“外报外刊”课堂上,我们针对“特朗普政府组建以来运转效率”这一话题,选取了《中国日报》、《纽约时报》以及《独立评论》的相关报道和评论文章,就“体制、效率及民主”等话题分小组进行研讨。教学中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更新教学方法,在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且不失时机地明确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世界观,更是一种方法论。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在帮助学生得出“同一事件,政治立场不同,便会有不同的解读”这样一般性结论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就方法来讲,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在引导学生认知西方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降低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那么,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首先,教师本人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或工具,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具体地说,我们认为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旨在研究权力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它具体探讨特有文本或媒介内的阶级、文化差异、种族、意识形态、性别以及权力诸多社会要素的呈现方式。广大教师只有意识到英语语言教学中的意识形态及其产生的效果,我们才能改革高校英语教学实践活动,自觉地甄别教学材料中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西方意识形态,并予以抵制,为高校学生营造一种更为公平与平等的语言学习环境。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旨在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其核心在于“语料”的选择。Mike Scott所研发的WordSmith Tools对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成效显著: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文本微观细节上,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层面所用的评价性语言,这些表示评价的形容词、副词、名词和动词可以阐明话语事件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可能性或不可能性、正确或错误等价值判断的语义内容,从而承载了意识形态的内涵。

就教学过程而言,重点是要关注英语语言中意识形态的输入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输出之间的平衡。英语课堂是中西文化思想碰撞激烈的前沿,外语课在促进多国文化交流、百家思想聚合的同时,也为任课教师的授课带来了挑战: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同时,增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文化精华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值得思考的新命题,这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探索。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层次。就教学媒介而言,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媒介呈现出由单一文本媒介转向英语学习平台多模态媒介的趋势。新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建构新的意识形态存在形式,如何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英语学习平台转换为意识形态研究的前沿阵地,实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全程育人,也必须引起我国高校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不可等闲视之。

外语教学中的教材包括官方指定的英语教材、教师为学生自主选择的非官方教学素材和原版引进教材和原版报刊等。教学中特别要关注这些不同教材中的意识形态是如何呈现的,注意监管和审查原版教材与报刊中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去除对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与民族认同有害的材料。

在英语教材选编上,要精心选择编写材料,要加大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传播内容的输入,把握好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的双向文化导入,把维护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纳入教材编写体系。

4. 结语

当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

由于英语教学中的意识形态具有一种无意识的隐蔽性特点,因此揭示这一隐蔽的多层意识形态需要从观念到实践层面强调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为此,新时期的高校英语教学要从只关注微观的、单一的语言基本技能教学向“宏观的、立体化”的既教授语言技能、又重视本土文化传播,更关注国家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转变和过渡,即承担外语语言技能培养者,本土文化传播使者及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构建者和捍卫者的“三重角色”(杨维东:2015)。

总之,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要树立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观,加强外语教材建设、强化外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教育培训,要甄别、批判与扬弃并重,以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式”取代由外向内的“僵硬灌输式”,构筑起一道“防火墙”,开辟一条新路径(杨维东,2015)。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全程之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既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具有扎实的英语运用能力,有效从事我国社会生活各种实践活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价值观(二)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