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初探

2018-11-27成萦

设计 2018年13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

成萦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曾经辉煌的传统工业基地活力不再,大量工厂倒闭因而产生了工业废弃地,为人们带来了一些社会及环境问题。基于生态理念用景观的方式对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更新已经不容忽视。针对旧工业基地在城市发展中不断更新及废弃不用地问题,文章通过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的价值所在,以及结合现有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的成功案例,寻找出城市工业废弃地更新的办法。

关键词:生态理念 城市工业 废弃地 景观更新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世界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相继发生巨大转变,并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工业用地的大面积替换及荒废产生了大批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废弃地存在环境、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沦为城市的伤疤。可持续发展及工业遗产保护战略的提出、土地储备不足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将目光转移到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利用上来,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不仅为工业废弃地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又能再次带动地区的活力,因此,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是实现工业废弃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概念

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传统工业不复辉煌,曾经发挥着经济支柱作用的旧工业区有很大部分成为了城市中的废弃地或污染区。工业废弃地指的是在城市区域内曾经作为工业生产用地及其相关用途的用地,如原料采掘地、工业制造场地、交通运输设施、仓储用地等。由这些旧工业区中有许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如何转化和利用这些区域就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挑战,是废旧立新还是引入一种基于生态理念的手法对其进行景观更新,这关系着城市可持续发展语境下的观念抉择与时代取向。

对于这部分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废弃用地的景观更新,以往通常是大拆大建、推土机式的拆除并重建全新的建筑或景观,这种更新方式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语境。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并尝试采用新的景观更新方式对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即利用生态的设计理念,在保留大部分废弃工业建构筑物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功能及意义,使其成为传承城市记忆的场所和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工业景观。麦克哈格(lanL McHarg)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把生态学和城市设计结合在一起。“西蒙.范.迪.瑞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考恩(stuartCown)提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国内外出现5-_些颇有影响力的工业景观,国外的有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德国波鸿城西公园、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等;国内的有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等。这些由工业废弃地改造而成的后工业景观有着浓厚的生态观念,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生态问题的反思与回应。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需注重在景观更新过程中基于生态理念,尽可能尊重场地本身的特征和环境发展过程,使场所遗留物尽可能得到改造及再利用。如对建构筑物进行功能转换、场地内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对被污染的废弃地地表进行生态处理、场地内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尊重自然等,这种基于生态理念的景观更新方式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态理念的介入使得这些衰败的工业废弃地产生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这些后工业景观也因此有了深刻的社会调节作用。

二、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价值

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城市工业废弃地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们往往见证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历程,记录着城市的工业文明与历史的痕迹。自步入工业社会以来,越来越多全球生态危机侵袭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度等层出不穷的问题日益侵蚀着城市的生态环境,促使人们关注生态问题和探讨生态问题的解决之道,反思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的行为方式对生存環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开始探讨对那些被工业活动所破坏的城市环境进行补偿及更新的方法。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方式也随之出现,在生态理念的前提下对废弃地进行生态重塑,将其转换为文化创意区或工业景观等,是更为经济合理的改造利用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使其不被浪费,还能激活破旧腐败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提升其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接下来,将进一步阐述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所具有的多元价值。

(一)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从生态恢复的角度切入,提高场地绿化率,完善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健康的环境。这时工业废弃地所带来的危害将会消失。例如上海后滩公园中的水质净化系统(如图1)。公园保留了原场地内的一块湿地,通过巧妙的功能布局和独特设计,将原有的水泥硬化防洪堤改成了湿地,利用水生植物所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将黄浦江的水质从劣五类水净化成三类水。

在改造再利用中,自然植物、无害自然资源的运用都将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转变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我们合理利用工业废弃地的自然资源时,更要尊重自然本身的发展,降低利用时对环境的干扰程度,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促进城市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注重尽可能不干涉场地本身,对废弃地所遗留下的材料尽可能地利用,这样做不仅有效地保留了废弃地上的工业文明印记,还为人民增添了优质的生态产品,促进城市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保留或者在此基础之上改造成其他可利用的公共空间,如文化创意区、工业遗址公园,它们在进行更新的同时延续了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轨迹。由春明粗纺厂旧工业建筑改造的M50创意区,在M50接待中心建筑西侧的一层保留了当年的配电机房,设计师用玻璃将配电设备保存起来,使其成为了—种能够提示历史并具有独特审美效果的装置艺术,人们可以亲自感受到上海上个世纪工业发展的场景,这在弘扬上海工业文明方面就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当这些原先衰败的工业废弃地被植入新的功能时,它所体现的就不仅仅是工业文明了更是为人们展示了城市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

(三)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工业废弃地作为城市特殊的地块,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景观更新设计极具现实意义。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采用场地最小干预原则,要求尽可能地保留场地原有建构筑物,就地取材,就地消化,节约资源能源,使场地在更新完之后能较少依靠人工维护,从而节约经济开销。

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将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成休闲娱乐场所实现对城市的经济推动,改造成景观公园可成为市民公共参与、休闲娱乐的场所,保留的历史建筑则能强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增加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这也实现了城市功能的多样化。基于此,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上,则实现了经济促进与环境优化双重功能。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在环境优化、文化再生、经济促进这三个方面都可寻找切入点。在生态理念下的景观更新中,对自然植物和无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旧工业基地的衰败形象;采用对场地最小干预原则显示出对自然的尊重;同时当城市工业废弃地转身成为后工业景观时,就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以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设计手法

(一)城市废弃地地表处理:工业生产往往会在场地中留下难以修复的痕迹,基于生态理念的景观更新并不是将这些痕迹抹去,而是在原场地基础上加上工业景观符号,以生态的理念对其进行艺术改造。这些工业废弃地也因其特殊的地表特征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的关注,他们通过对场地进行艺术改造,不仅使场地变得更有艺术感,而且还保留了场地的历史,使场地成为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

(二)建构筑物的功能置换:城市工业废弃地一般会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形态及空间,对其进行功能转换使之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是一种较好的改造方式,在理查德哈格所设计的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中,原本废置不用的机器被刷上红、黄、紫、蓝等鲜艳的颜色进而转换为儿童游乐的空间(如图2)。这一改造项目以保存和再现工业风貌的设计理念,依托原有的废弃机器的空间特质,采用加法的设计手段,为机器添加色彩,使得原本沉闷无趣的空间变得生动活泼。

(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于生态理念的景观更新设计在能源选择上应考虑采用更为洁净、充沛的可再生能源,如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或生物能、地热能、潮汐能、空气能其他无害自然资源来代替其他不可再生的能源,为场地提供能量,满足环境对能量的需求。这种清洁、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对城市污染环境来说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在工业废弃地改造再利用的生态设计实践,应进行很好利用。如彼得.拉茨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设计的风塔,就是利用风能来运转的,通过风力将水渠中的水从最底层抽到高层,在旱季可以用作灌溉用水,雨季则回流到水渠中。以这种水循环的方式,既能营造出有趣的水流动的视听环境;还可以使水在流动中增加含氧量起到净化水的作用。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水资源。

(四)废弃物的再利用:通常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场地上除了留下许多可重新利用建筑之外,還会留下许多金属构件、设施、管道、砖石等。对于这些废弃不用的材料,处理时就要采取就地取材、再次利用的方式,通过改变其功能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利用,未经污染的砖瓦可用作铺装或填充物、废渣可用来做景观中的微地形等。例如首尔西部湖畔花园中的蒙德里安广场的设计,将场地原有的一些钢筋混凝土拆掉,保留了主要特征。在其基础上,进了一个矩形花园,肌理引用了蒙德里安构成,营造和谐的艺术效果(如图3)。该花园是在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进行重建的,所利用的材料也都是原厂地的废弃物,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可以说是运用生态理念设计的典型案例了。

(五)尊重自然的演变规律:工业废弃地通常是由绿地到工厂再到废弃地这样一个功能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环境也在不断转化,并且产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植物,它可以实现自我调节从而维持总体的生态平衡。在实现城市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过程中,我们要尊重自然的变化,尽量选择一些适应这类环境而生的乡土植物。与再种新的植被相比,这种做法可以节省高额的种植及维护管理费用。乡土植物几乎不需要维护就可适应和生长,随季节而枯荣,本身就能营造丰富的景观形态和色彩变化。相对来说,工业废弃地上更需要的是保护和延续现有的生态系统,尊重其自然的演变规律。

结语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荒凉的工业废弃地,由此带来了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而这些城市工业废弃地又承载着城市的工业文化,如何对这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引起了密切当代设计师的关注。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注重对场地的最少干预,尽可能节约资源与经济的投入,有十分重大的可行性。因而,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生态理念融入初中课堂教学的策略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