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
2018-11-27张忠芳
张忠芳
【摘要】教师语言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与学生展开交流的媒介,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意义
重大。语文课堂中优美的教学语言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促进对学生的美育,砥砺品德,完善人格。
【关键词】语言美;吸引学生;充满活力;理解课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语文教师争取让语文课堂最美,然而贯穿语文课堂始终的是教师的语言,所以想追求语文课堂最美,语言美是必需的。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工具性是基s础,人文性是培养世界观,塑造人格、情感态度、道德风貌的土壤。人文性就是人与文化,是人学也是文学,即文而化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课堂承载了很大一部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美由心生,只有美好的教育才能孕育美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争取让语文课堂最美非常必要,落到实处就是语言美。美的语言在课堂上如涓涓细流,荡涤出的是最美的心胸。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诗意的栖居”。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上课的语言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语言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充满智慧、诗性与梦想的语言是语文课堂美的所在,也是最大的魅力,将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语言美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美的语言就如同百花的花蕊,让学生像蜜蜂一样采撷知识之蜜。美的语言就像戏曲表演者那美丽的妆容、那华丽的行头,在舞台上用美来呈现美。很难想象戏曲表演者褪去美丽的妆容,褪去华丽的行头,不施粉黛、衣着简朴地在舞台上表演,只剩下咿咿呀呀的唱腔,只剩下三招五式的表演,我们的戏曲盛宴将情何以堪!昆曲名伶还怎么婉转低回,京剧武生还怎么威武庄严,戏曲的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同样一位语文教师胸无点墨、语言贫乏、话中无诗、齿不含香是非常可怕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之美,教师本人也很难让学生敬佩,甚至学生难以信其道、学其业,会让语文课堂黯然失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语文学博大精深,都浓缩在语文课堂,需要语文教师用美的语言去呈现,引知识的活水注入课堂,引领学生临流意远,掬一捧水以沃面,撩一泓清泉以醒目,从而荡涤心胸。在教授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岁月像一条无休无止的河流,冲走了很多世间的凡尘琐事,冲淡了曾经,冲走了往事,带走了忧愁,却留下了感动,留下了真情。真情像河底的珍珠倔强地闪光。特别是关于故乡、关于童年、关于母爱的真情,会成为一个人穷其一生也走不出的梦萦。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母爱的文章《我的母亲》。”一锤定音,用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入作者怀念母亲的情境。讲完这篇文章总结的时候,我的结束语是这样说的:“通过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赞美,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一本书。不光是作者的母亲,其实每个人的母亲都是一本书,要你用一生来阅读,哪怕这本书的内容不是什么精彩华章,也不那么尽如人意,希望你从她的简单朴实中读出真情,从她的幽怨曲折中读出坚强,从她的错误不堪中读出正确吧,回去阅读你们的母亲吧。”用美而现实的语言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母亲,用心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也许是对这篇文章最好的拓展,比直白的话更具有说服力。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母亲也许没有作者的母亲那样美好,也许是个困顿的女人,也许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希望同学们能在苦涩中看到温情,在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看到人性的闪光点。这种语言美不是表面上的漂亮,更不是咬文嚼字地刻意追求文采,而是对现实透彻的分析,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美。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让他们发自内心心悦诚服地相信,从别人的话语中读懂自己。
二、语言美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教师充满张力与生命力的语言将点亮课堂,让语文课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思维的火花活力四射,让美的语言牵动着学生的心,去思考提出的问题、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去创设自己的见解。美的语言能把不同的文本架构出不同风格的美:如果讲到反映战争的文章,课上会刀光剑影、战马厮鸣;如果讲到古典诗词,课上会诗情画意、韵味悠长;如果讲到浓浓的亲情,课上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汪洋;如果讲到哲理,课上渗透着哲理之光,让学生看到花中的天堂、沙中的世界。教师除了根据教学情境组织语言之外,还可以尽可能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诗词歌赋、民间的童谣俚语,只要能为我所用,都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这些都将是美的所在,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有味、寓教于乐。我在讲授《林中小溪》一文时,就把小时候的一首儿歌派上用场:“小河,小河,请你停一停,小河摇摇头,我要去灌溉农田;小河,小河,请你站一站,小河摇摇头,我要流入大海。”一问一答诠释了小河的执着与信念,与林中小溪的精神不谋而合。这首儿歌的引用,既生动活泼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在讲到母爱父爱时,我借用了一句平时积累的话“如果说母爱是近处的小木屋,那么父爱就是远处的灯火”。近处的小木屋带来的是切实的温暖,远处的灯火照亮了人生的方向。化无形为有形,把母爱和父爱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让学生可知可感。这样优美而诗意的语言课堂太需要了。
三、语言美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语言美对课堂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扩大知识面,挖掘课文内容,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深意,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让语文课堂平淡如水,听了味同嚼蜡,没有任何新颖独特之处,学生受益有限。所以找准字眼,用美来挖掘美,挖掘新意来,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时,讲到“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初看上去是很平淡的语言,没什么深意,可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朴实中却蕴含着悠长的韵味,应该引领学生体会这种美。我是这样讲解的:“这是一幅田园牧歌似的美好画面,一家令人怦然心动的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散步情景,平常的语言却有着深厚的美感。有的时候美不一定是雍容的牡丹,不一定是梵高的向日葵,不一定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像本文中很普通、很常见的事物就很美,它是一种亲情之美、伦理之美,一种血脉相连的美。美得内敛、美得朴实、美得情意绵绵。这种美让我们叩问生命、膜拜亲情,让我们更加爱天地、爱人间、爱亲人。”让学生知道伟大孕育于平凡,在平凡的生活中蕴藏着不平凡的美。当人们倾倒于国色天香表面上的艳丽时,也要学会体味路边那不起眼的小雏菊朴实真诚的美和纯真美好的天性。很显然美的语言不失为文采,带着冷静客观的分析,带着深入透彻的理解,联系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去洞悉课文,会给课堂带来不一样的出彩。
总而言之,语言美不仅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还可以促进对学生的美育,砥砺品德,完善人格。美好的语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如同春风唤醒春天,如同细雨催生种子萌芽,如同甘露滋潤禾苗。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耳濡目染,如沐春风,春风化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激发起学生对美的追求,让心陌上的花朵悄然绽放,从而向善向美,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美的语言从何而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做到语言美,功夫在课外。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看书写作、记读书笔记,不断地积累,强化记忆,积淀文学功底,提升文学色彩,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万事万物皆入吾心,信手拈来,这样半亩方塘才能一鉴开,这样课堂上才能有活水来。本人身体力行很多年,受益很深,对教学帮助很大。只有让自己的知识面宽阔广博,才能打开学生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语言是心灵的外衣,语文教师要追求最美语文课堂,就必须追求语言美,在浓重如铁的应试迷雾中,寻找师生的生命价值,铸就教育的尊严。在现实的沙漠中采撷一朵空谷幽兰,让我们的心魂忘情地吸吮那摄人心魄的花香。
参考文献
[1]朱丹凤.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J].华章,2010(24).
[2]谢先国.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2)
[3] 姚雪.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言语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