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卡行业浅析
——下篇
2018-11-27蒋文彬孙宁辉刘金龙郭少军肖熠
蒋文彬,孙宁辉,刘金龙,郭少军,肖熠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陕西 西安 710200)
(接《中国轻卡行业浅析——上篇》)
3.3 东风轻卡
3.3.1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3-2001):东风轻卡快速崛起
1993年初,东风汽车公司提出着力发展轻型车的规划。1995年在襄樊完成了70余亩轻型车厂房的建设,并推出第一辆3吨轻卡--东风多利卡。1999年东风汽车公司,将与轻型商用车和柴油发动机有关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组成立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4月25日,第一辆经济型东风小霸王下线,从外观到内饰均进行了重新设计,白车身采用美国DCT焊装技术,底盘设计、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1年东风轻卡凭借多利卡和小霸王两个系列车型,实现年销量4.6万余辆,超过一汽解放位居轻卡行业第二名。
第二阶段(2002-2016):东风轻卡缓慢发展
2006年东风在1995年推出的多利卡的基础上进行配置升级、性能提升,发布新款多利卡。2008年,东风轻型发动机有限公司在十堰成立,实现轻型发动机自制。2010年推出承载能力强、操纵灵活轻便的东风福瑞卡,替代东风小霸王。2011年东风自主研发的凯普特全国上市,布局高端轻卡市场。
自2012年起,东风轻卡库存逐年加大,轻卡产品竞争力下降,经过三年的经营调整,大幅减少了资金占用。2014年至2016年,稳居行业前三的东风轻卡跌至第四位,排在福田、江淮和江铃之后。
3.3.2 小结
东风轻卡产品品类较多、车型繁杂、产品更名频繁,无论是车型外观还是配置,与其他轻卡厂家相比更新速度缓慢,库存积压较多,占用资金较大。所幸的是,东风轻卡通过精简和整合车型、减少零部件库存,凭借着东风集团的资源、深厚的品牌积淀和产品技术底蕴保住了行业第四的位置。
3.4 江铃轻卡
3.4.1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1-1993):引进五十铃,成为中国高端轻卡鼻祖
在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时代,1984年江西汽车制造厂率先引进日本五十铃先进技术与生产线,开始生产五十铃"NKR/NHR"系列轻型载货车,开创了国内高端轻卡的先河。
第二阶段(1993-2008):自主研发树立新格局
1996年以前江铃主要生产贴牌的五十铃车型,价格昂贵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但是,在贴牌生产的过程中,江铃逐渐掌握了高端轻卡的核心技术(臂如4JB1柴油发动机等),通过引进福特全球标准研发流程,共享福特全球优质供应商资源,1997年江铃推出传承五十铃品质的江铃“JMC”牌轻卡,自此走上自主品牌研发与推广之路。由于取消商标费等,价格大幅下调,产品热销,市场占有率得以提高。
第三阶段(2008-2013):性价比为先,提升市场占有率
随着市场占有率及销量的双提高,江铃轻卡有更大的议价权。通过08、09、10年三次大幅下调产品价格,尤其超值版顺达以6.18万元推出,已经接近当时中低端产品的定价,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开创了高端轻卡平民化的新格局。
第四阶段(2013-2016):排放升级、抢占先机
2013年下半年开始,轻卡排放标准升级到国 IV,轻卡行业自此进入洗牌模式。江铃轻卡,升级不加价,性价比优势突出,销量一路攀升。同时,凭借着坚守诚信,从不造假的企业理念,江铃轻卡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良好口碑,在整个轻卡行业总容量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江铃轻卡销量逆势上扬,首次跻身国内轻卡品牌前三强。
3.4.2 小结
江铃敢为天下先,以技术引领市场;坚持走自主研发与推广之路,边生产边学习,逐步掌握了高端轻卡的核心技术;把握时机,适时引进福特全球产品研发流程,共享福特全球优质供应商资源,使其产品一直处在国内轻卡的高端。其发展强大之路 ,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3.5 中国重汽轻卡
3.5.1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10-2013):布局轻卡,建设全系列商用车企业
为打造全系列商用车企业集团,中国重汽向轻卡领域进军。
2010年8月23日中国重汽集团收购成都王牌,斥资3.2亿元人民币,扩充生产线,打造中国重汽西部全系列商用车基地。在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的坚定支持下,重汽王牌将原成都王牌单一且品名繁多的神鹰、神风、神牛系列中卡切换为重汽王牌7系。
9月8日成立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并将销售业务整合到济南轻卡销售部,打造海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和出口基地。
2010年年底成立济南轻卡事业部,在济南章丘征地1605亩、首期斥资6.97亿元建设了2 条共具备年产10万辆能力的HOWO轻卡生产线。2012年推出HOWO轻卡,定位为中高端,当年实现销售3000辆。
第二阶段(2014-2016):逆势上扬
在2010年轻卡市场达到行业顶锋后,2015年探底的不利背景下,中国重汽2014年抓住国四及黄标车淘汰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动力强劲、承载力强的轻卡产品,年销2万辆;2015年达到年销5万多辆;2016年实施轻卡差异化战略,推出全价值链营销,巩固大吨位轻卡运输市场,实现年销7.5万辆,跃居轻卡行业第六名。
3.5.2 小结
2010年为打造全系列商用车企业集团,中国重汽迅速调配各方优势资源,布局轻卡;2012年,紧抓并挖掘各细分市场需求,适时推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成功进入轻卡市场;在整个轻卡行业低迷的几年间,凭借差异化战略和全价值链营销策略,跃居轻卡行业第六名。中国重汽轻卡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之路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3.6 南汽跃进轻卡
3.6.1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47-1985):轻卡首创,供不应求
1958年,南京汽车制造厂的跃进轻卡下线,标志着我国轻卡行业的诞生,由于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国内轻卡生产企业独此一家,百废待兴,产品供不应求。
第二阶段(1986-2006):心有旁骛,竞争乏力
1986年,跃进NJ131轻卡投产,迅速成为中国第二代轻卡的代名词。但是在1996年以后,随着东风、江铃、江淮、庆铃、福田等后起之秀的崛起,跃进产品更新换代迟滞,市场响应速度慢,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
第三阶段(2007-2016):兼并重组,谋求发展
2007年12月,南汽与上汽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南汽被上汽集团兼并,其后几年轻卡产量持续下滑。2016年11月25日,上汽集团在南京成立上汽大通(上汽跃进)南京分公司,以此共享上汽优质资源,谋求发展。
3.6.2 小结
从作为中国轻型车龙头企业到被上汽集团兼并,南汽走过了从辉煌到没落的蹉跎之路。南汽站着这山看那山高,在轻卡高速发展的关键时刻迷失了自我。如果南汽能始终专注于其五十铃轻卡产品,中国轻卡行业将会是另一番格局。其没落之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引以为戒。
3.7 一汽轻卡
3.7.1 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83-2000):一汽小解放,潇洒走四方
为适应产品结构调整,1983年一汽开始研制1-2吨轻型载货车,1993年推出耗时六年打造的解放牌CA1040轻卡(即小解放),其出色的载货能力和解放品牌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当时轻卡市场最畅销的产品之一,自此迈入行业第一阵营。
第二阶段(2000-2007):日暮乡关何处是,一汽轻卡使人愁
2000年以后,轻卡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专业化服务物流企业的兴起,用户需求发生了改变,各大主机厂纷纷推出新产品,但一汽轻卡产品更新停滞,逐步跌至低谷,濒临破产。
第三阶段(2008-2014):艰难重组,起死回生
2007年12月30日,中国一汽增资2.95亿,整合一汽红塔和一汽哈轻内部资源,成立一汽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2009年8月30日,一汽引进通用汽车的资金与技术,成立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 20亿元,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公司陆续推出解放501系,解放F330、S230等新产品,在西南地区获得较好反响。
2012年5月,一汽青岛汽车厂推出虎V轻卡,通过大车架、大货箱等途径,主攻超载市场,赢得了市场认可,成为当时轻卡市场的热门车型。
几经努力, 2012-2014年一汽轻卡行业排名回升到第五名。
第四阶段(2014-2016):行业洗牌,步履维艰
2015年国四排放标准落地后,福田、东风、一汽轻卡销量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一汽轻卡降幅高达 74.4%,跌至行业第七。2016年,一汽轻卡因为缺乏中高端拳头产品、且在超载市场被重汽轻卡超越,市场表现难见起色、步履维艰。
3.7.2 小结
一汽轻卡发展经历印证了其自身老牌国企作风明显,人员冗余,市场响应速度慢,产品更新换代迟缓,未能把握市场走向与客户需求变化,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同时,一汽轻卡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一汽集团作为支撑,资源、资金充足,倘若能抓住市场机遇,未尝不能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