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与干预措施研究
2018-11-27胡冬临
胡冬临,徐 艳
1 前言
要研究体质健康首先要清楚“体质”的含义,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是其综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特别强调“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1]江苏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要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协调、完善丰富、特色鲜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更加扎实高效、多元开放、健康持续。青少年体育在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巩固,在体育强省、健康江苏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2]
2 当前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2016年是江苏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第七年,同时也是“十三五”监测工作的第一年。2017年5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6年江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监测范围为全身13个市,监测对象为80所中小学学生和8所高校7-22岁的大学生,有效样本总量为43245人,其中男生总共21610人,女生21635人。监测项目涵盖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5项指标。
2.1 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肺活量指数增高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6年全省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江苏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相比于“十二五”末期,初中年级学生升高增长最明显,其中初中生男生平均升高增加了1.1厘米,女生平均升高增加了0.6厘米。初中男女生胸围相比“十二五”末期也增加了1.7厘米和1.6厘米。中小学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上升了145ml和134ml,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提3.2ml/kg和3.4ml/kg。
2.2 肥胖率和超重学生人数增高,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波动
与“十二五”末比,学生肥胖率和超重率分别增加了0.9%和0.5%,其中初中阶段肥胖率增幅最大,达到了1.2%。其次是身体素质指标出现一定波动。与2010年相比,中小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指标总体保持平稳。但与“十二五”末相比,我省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学生握力较“十二五”末也有所下降。[3]
2.3 近视率和大学女生低体重率依然居高不下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相比“十二五”末期,江苏青少年近视率和大学女生低体重率没有上升,但结果任然不容乐观,学生
总体近视率高达73.6%,特别是高中及大学阶段,学生近视率达到惊人的90%。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4亿近视患者,其中有6亿人在中国。而根据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比例都超过70%,就连小学生的近视率都达到40%。而在美国,这个数字仅仅为10%。
3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原因分析
3.1 生活习惯不健康
监测数据显示江苏省学生超重和肥胖人数在持续增加,主要原因是平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作息时间无规律,学生一族经常熬夜,不能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而睡眠不足,会使人心情焦虑紧张,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还会使人神经衰弱,引起恶性循环。二是饮食不科学,许多学生喜欢高糖高热量的饼干、糖果之类作为零食,还有许多学生养成了常年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更有学生酗酒、暴饮暴食,这都违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三是缺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许多学生经常久坐不动,会造成血液循环变缓,血管受损,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使人体不被病毒等侵袭。[2]
3.2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现在许多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想尽一切方法为孩子创造条件,争取优异成绩,把就业和升学作为孩子的主要目标,却忽略掉了对学生们的“运动投资”。此外还有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流汗,以及对于孩子的过度保护,怕孩子受伤。根据德国的一项研究报告《给儿童更多安全》指出:每年德国有180万儿童出现各类事故,在这些儿童中,大部分是一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应为这些儿童缺乏力量、经验、技巧和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可以从运动中获得的。
3.3 校园体育的开展困境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程课时增加,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大大提高,体育课时激增,但大多数学校由于教师总编制限制,无法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据近年来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编制超编100多万,而体育教师却缺编30万,一般学校配置教师时是将语数外教师放在首要位置,而将音体美教师的配置放在次要地位。此外,一些学校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早操、课间操还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仅限于形式,这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内容单调,缺乏特色,难以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
4 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措施
4.1 努力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学校以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报刊、电视、自媒体等各种媒介,宣传体育健身观、健康观,增强青少年体育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有意识的把体育思想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责任感。同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灌输体育锻炼思想,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让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始终保持盎然的状态,培养学生们的特长体育项目,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终生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
4.2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体育健身意识
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把孩子参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重视体育锻炼本身的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磨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做到“从我做起”,发掘周边运动资源,体育锻炼可利用零散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引导孩子进行身体锻炼,父母要创造条件与孩子共同运动,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在全家人共同运动中,释放压力,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家庭亲情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此外,学校在抓体育工作的同时,可以对家长提供方法指导,把家庭体育指导变成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家校合作形成提升合力,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以及布置家庭体育作业,家校合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3 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力度,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
为了贯彻江苏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政府部门应持续增加对学校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经费需求,同时加强经费的监管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引导社会力量捐助、捐赠和出资兴办青少年体育事业。加大力度引进优秀体育专业师资力量,保证学生上足、上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进一步改善学生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配足配齐体育器材。此外,可以对青少年群体免费或少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及一些校园体育设施。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体育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同时,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4]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S].国发〔2016〕37号,2016-06-23.
[2] 王明俊,胡冬临.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22-23.
[3] 王晶卉.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16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N].南京晨报,2017-05-17.
[4] 张美云,王宗平.学校体育引入“动商”概念的效应解析-撬动意识觉醒、助推体质健康的杠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