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困境下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路径抉择
2018-11-27陶成武
陶成武
“青椒”是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戏称,是一个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比例高达62%的庞大群体[1]。这类教师由于家庭背景、自身素质、专业出身的不同,面临着科学研究、职业压力、社会生活与自身努力等方面的问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作为这个群体中几乎被遗忘的特殊群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与成长问题。教师自身文化底蕴的不足导致的科研能力低下,学科边缘化直接影响其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以及自身努力程度的不足使其与其它学科教师差距越来越大,等等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作为未来学校体育事业生力军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破除这些“魔咒”?密切关注这群维护高校学生健康的人,自身能否“健康”成长?心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1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
1.1 基础条件薄弱,科研之路举步维艰
文化底蕴薄弱,科研基础不扎实。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代名词的体育教师,体现出其文化底蕴的不足,使其在辩证思考、逻辑分析、阅读写作、总结归纳与推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是其涉足科学研究的最大障碍。一部分教师甚至不知何谓科研,不具备最基本的科研常识,不理解科研的目的、作用与价值。
经验与知名度缺乏,科研环境堪忧。在品牌时代,知名度是获取资源的重要手段,知名度越高,越容易获取更多的资源,如课题申报与论文发表往往倾向于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或知名专家。初出茅庐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要经费没经费,要课题没课题,在科研经验缺乏、知名度甚微的劣势环境中,要想在以经验、阅历、声誉论“英雄”的科研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几乎不可能。
1.2 经济收入拮据,生活之路压力重重
生活压力包括经济压力、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等[2]。它是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心理健康,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它可以使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产生焦虑、抑郁、主观辛福感和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绪,严重者会造成身体或精神疾病。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收入在社会中属于中等偏下的位置,收入低,经济拮据,尤其是刚毕业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很多还以“啃老”为生。现实是这一群体却面临着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等巨大消费问题,其生活压力不言而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薪酬管理研究分会课题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中,85.9%的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近半数的人年收入在l0万元以下,近1/4的人收不抵支[3]。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他们既是社会活动者,需要与单位领导、同事,以及社会各界进行交流与沟通,还要充当家庭中的各种角色,需要处理家庭中的问题与事情。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工作与生活经验上的欠缺,经常会遇到挫折与指责,一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就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及工作产生质疑,造成心理矛盾、冲突及心理压力。
1.3 竞争异常激烈,工作之路阻力重重
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因工作造成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是自身力不能所及所产生的对辛福感觉的一种欠缺,主要来自于教师在工作时对工作场所环境的不满所产生的[4][5][6]。它是一种感觉,主要来自于教师期望的行进轨迹与现实的轨迹不一致时所体验出的不舒服的感觉,是一种在工作情境中或工作情境外体验到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着诸如专业竞争、教学经验、实践经历、科学研究、职称晋升等工作压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刚上岗就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的还要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学习,进修深造,而且又要当助教、助手,拾遗补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因其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缺陷,在备课、知识与技能学习、课前准备上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品牌、资历、经验论“英雄”的社会环境中,对于一张“白纸”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稀缺资源的争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竞争力。而关于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科研业绩,是众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称评聘过程中面临的致命性难题。此外,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大学体育课程仅是一门边缘性的公共必修课程,并没有引起高等学校相关部门和大学生的重视。
1.4 制度保障缺乏,动力机制不足
基于学科性质、工作年限、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原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国家、学校相关政策制度的倾斜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学校体育在学校的发展中,往往被边缘化,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各种待遇也难以保证公平公正。一是评优评先制度方面,往往受到学科专业的“歧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很难与其它学科的教师受到同等待遇,评价的指标、权重一般倾向于专业课教师。二是工作量方面,体育课与课余活动组织的工作量通常被“特殊”处理,部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带队训练与竞赛成绩不一定能等同于其它学科组织的专业竞赛,核算工作量,以及参与职称评聘。三是高校教师的高门槛,在课题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很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甚至不具备最基本的条件与资格,如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报等,一般都要求有副高或正高及以上职称,博士学历;部分评优评先的条件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课题、教学成果作支撑。四是在以职称、资历、专业论“实力”的高等学校,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工作单位往往是干活最多,收入最少的群体。
国家、学校制度层面在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保障方面的缺陷,导致的动力机制不足,会极大地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包括职业压力过大,职业倦怠,失去信心,不安分于本职工作,消极情绪等不良影响。
2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成长路径抉择
2.1 加强学习,准确定位,傍“大款”,提高科研能力
学习是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步入科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作为基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的背景下,要想从科研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方面的提升。理论素养方面,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科学研究知识等,学习的途径包括参与各种专业方面的培训班、教师教育培训班、进修学习、访问学者、继续深造,以及大量阅读等。实践经验方面,包括教学实践、运动训练实践、科学研究实践等。实践的途径包括:一是当好助教,积极深入教学与训练一线,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教研教改活动或运动队的训练;二是当好助研,多争取参与资深教师的课题研究,深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
准确定位研究方向是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取得高质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基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研究方向的定位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素养,科学研究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据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要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形成了独立思考与独到见解的领域寻找研究方向和突破口。二是根据学科前沿发展态势,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理论与经验优势,寻找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与切入点,确保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傍“大款”是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奠定体育科学研究基础较好的途径之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参与知名度高、科研实力强的资深教师的课题组或研究团队,解决了自身在课题申报方面难有成就,科研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限制。通过傍“大款”的形式产生的传-帮-带作用,有利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快速成长,弥补自身基础的不足。
2.2 发挥优势,组织训练,创成绩,扩大社会影响力
体育教师在具有专门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外,还需要有较好的组织课余体育训练的能力,这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它课程教师较为特殊的能力。组织体育运动队的教师需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7]。高校体育运动队作为展示与宣传学校的重要窗口,各高校一般组建有自己特色与品牌的高水平体育运动队,定期参加相应级别的竞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展示自身优势。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工作时间较短,年轻有活力,在组织运动训练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动作技术实践能力,能够较好地完成与示范高难度的动作技术,给予运动员直观的教练;二是学习能力较强,对新技术、新规则、新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践进行切身体验;三是创新意识较强,青年教师一般思维活跃,执行能力较强,能够较好的将所学的动作技术与知识应用于训练实践。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积极组织与参与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是促进其专业成长与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一是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与基础知识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深入与指导实践的必要前提,组织学校体育运动队训练,要求其务必加强专业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其组织运动训练的需要。二是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经验水平。运动训练工作是以具体的训练实践为载体的,包括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以及结果评价的制定与组织实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与切身体会才能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实施,会逐步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三是提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在本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与知名度。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带队训练,参与各类体育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仅能够为学校争得荣誉,而且通过这一平台能够扩大其在本专业的影响力。四是改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经济状况。高校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一般会给予教练员相应的工作补贴,或计算教学工作量,或核拨专项经费。
2.3 突出重点,创造条件,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教学与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处理好教育、教学,以及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社会、学校、学生的肯定
与好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群体之一,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助教或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高等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当一名好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教学与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文化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与教育科学知识;教学与研究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包括乐于奉献,热爱学生,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提高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高校青年教师指派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二是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以及听课与评课活动,通过教学研讨活动、示范课、公开课的学习、交流,积累教学经验。三是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与教学竞赛,通过比赛的过程,以及学习、交流与展示的深刻体会,有效地促进其教学技能的提高。四是创造条件,提供相应的待遇,鼓励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拓宽其知识面。
3 结论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作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生力军,担负着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未来。高校体育“青椒”们在科研、收入、工作、制度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是其成长路上的“拦路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要在科研能力、教学训练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改善经济状况。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做内在支撑,且要树立“耐得住寂寞,吃的了黄连”的良好心态,直面困难,奋勇前进。
[1] 陈平原.关注高校青年教师:困惑与突围[N].光明日报,2013.8.13.
[2] 杨晓智.高校青年教师压力来源及对策—基于北京市高校调查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95-97.
[3] 铁铮.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困境及解决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12):23-24.
[4] Kyriacou,Sutcliffe.Teacher Stress:a review[J].Educational Review,1977,29(4):299-306.
[5] Turk,Litt.Seeking urgent pediatric treatment:factors contributing to frequency delay and appropriateness[J].MD Health Psychology,1985,4(1):43-59.
[6] 周立勋.教师压力管理研究[M].台北:青文出版社,1987:2.
[7]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4.
[8]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