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启蒙阶段的兴趣培养
2018-11-27陈养胜
陈养胜
(上海体育学院 附属竞技体校,上海 200438)
武术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技术丰富,战术灵活,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等要求极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术散打运动员,需经历漫长、科学、系统的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练员既要培养运动员的技能、体能、智能等,还要培养运动员讲究武德、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思想。青少年时期,运动员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运动员才会从内心喜爱该项运动,思想、行动才会变得积极主动,训练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启蒙阶段培养青少年对武术散打的兴趣至关重要。培养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激发其训练热情,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克服训练中的各种困难,为其日后成为优秀运动员打下坚实基础。
1 了解武术散打的发展历史、功能和特点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人们挖掘、实践、整合、创新,逐步形成我国独有的优秀文化遗产。武术散打是对抗性项目,新中国成立后,散打项目受到国人的重视,尤其是1979年,国家体委在上海、浙江、武汉等地开展散打项目试点,此后散打运动得到长足发展[1]。目前,我国已拥有一支较成熟的武术散打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近年来,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勇夺金牌,为祖国争光,为国旗添彩。
练习武术散打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以武会友,尤其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具有改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等功能。武术散打项目以其独特的技艺,丰富的技法,灵活多变的战术,区别于其他对抗性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根据自己和对手的动态情况,积极采用远踢、近打、贴身摔等技法进行对抗[1]。这些项目特点决定了武术散打教练员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青少年了解武术散打的发展历史和项目功能及特点,使青少年在启蒙阶段就对武术散打运动有较清楚的认识。
2 发挥榜样的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决定其对很多项目都会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通常只是一种对新鲜事物的尝试。青少年刚接触散打运动时,训练大多积极主动,热情较高,但几天之后就会产生厌倦情绪[2]。针对此类情况,可通过榜样(如真实案例和身边的典型故事)的力量对其进行教育,激励其刻苦训练。例如:某运动员通过自身的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在国际赛场上过关斩将,获得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向青少年讲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武术家的故事等。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武艺,19岁时从军,走上保家卫国的英雄道路;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幼随父读兵书,习武艺,16岁便开始戎马生涯等。这些典型故事就是很好的教材,能激发青少年对武术散打的兴趣,并萌发为国争光的信念。
武术散打教练员的人格魅力对青少年散打兴趣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运动员运动技能的获得和提高,通过教练员训练来实现。若教练员执教经验丰富,技法高超,以身垂范,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则能积极影响运动员对项目的兴趣[3]。
当运动员获得一定的技能时,可组织其观看高水平的散打赛事。高水平运动员不仅能充分展现武术散打的技能,而且能体现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通过观看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比赛,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学习和模仿高水平运动员的优良技战术,同时树立更高的训练目标。
3 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良好的训练氛围不仅能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斗志,而且能促使运动员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对此,教练员要认真做好场馆、场地的布置工作,为运动员营造一种一到训练馆就想训练的氛围。例如: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使场馆保持卫生、通风、明亮,使运动员心情更加舒畅;场馆墙面可制作展板,粘贴运动员训练、比赛或领奖时的照片,粘贴训练口号或运动员的格言等;向家长及参观者展现运动员的训练、比赛风采;在场馆周围的合适位置挂横幅等。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训练气氛,训练中鼓励运动员“发声、叫喊”,相互加油,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训练热情,使训练场上呈现一派更加活跃、更富激情的场景[3]。
4 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和手段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正确、良好的引导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对于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来说,教练员的表扬和鼓励好似永不干涸的露珠,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能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在散打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一定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再微小的事,只要运动员做到就要及时表扬,激励其更好地表现[2]。“不错,有进步,比以前好,继续加油,你是最棒的”等简单的表扬话语,能引导青少年队员走向积极的一面,促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同时给其精神上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可进一步提高其对武术散打训练的兴趣。
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过程遵循一定的生理规律,其神经系统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分化阶段,兴奋和抑制过程不稳定、不平衡,对外界刺激反应性强,抵抗力弱,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注意力集中维持时间短,身体机能也正处于逐步发展阶段,训练中容易出现疲劳,从而导致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犯错误等现象。因此,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采用多样、生动活泼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的趣味性,活跃训练气氛,避免单调地重复练习或强制的训练手段。通过多样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吸引青少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训练兴趣。与此同时,训练中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安排短暂的休息,亦可穿插一些竞赛性或动力性的游戏,调节训练节奏,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散打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5 积极创造比赛机会
比赛是训练的一面镜子,也是衡量训练成果的最好方法。比赛不仅能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拼搏精神,还能提高其心理素质。通过比赛能使运动员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查找问题,改进不足,使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参加比赛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省级、地市级的比赛一年1~2次,一般水平的运动员可能没机会参加,导致比赛满足不了大多数运动员的需求。因此,教练员要积极创造竞赛机会,这种比赛规模可以很小,如某一动作、某一组合或某些摔法进行对比,阶段考核,本队之间或队与队之间比赛,跨区的教学比赛或邀请赛等,以此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增强其竞争意识。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为比赛创造良好的环境,达到较好的比赛效果。例如:运动员着装统一,比赛按照正规模式进行,优秀者得到相应的奖励等。同时,队友、家属可以做啦啦队,营造热烈的比赛氛围,使运动员身临其境,真正感受比赛的紧张和快乐,提升其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兴趣。
6 小结
青少年武术散打运动员启蒙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训练得当,引导合理,就能吸引青少年从事武术散打运动,反之则会放弃。教练员要掌握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多样、有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不仅培养运动员的散打技能,更要引导其对武术散打的兴趣,让其喜爱散打,并积极参与散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