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电影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分析
——以《摔跤吧!爸爸》为例

2018-11-27李昕益

体育教育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媒介受众

李昕益

(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媒介对于体育的传播逐步从注重技术体育转向注重文化体育,体育电影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体育电影表演充满竞技性色彩、结局难以预测、镜头充满健美感、冲突感等传播特点往往更能增强受众的感官体验、创造现场感来调动情绪,实现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有效输出。同时,优质的体育电影传播能够刺激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助于非热门体育运动的宣传与推广。因此,本文拟从内容、媒介、传播过程、受众和效果研究等方面来解读《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票房破10亿、豆瓣评分高达9.3分,本文旨在通过探析这部电影票房与口碑双赢的传播模式与效果,研究新媒介传播环境下体育题材电影如何让受众乐于接受,形成自主点赞、分享、推荐的传播效应。此外,针对当前媒介生态及受众偏好转变所带来的电影传播新模式,从传播理论的内容、过程、效果研究方面提出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传播内容分析

1.1 以真实故事为创作原型

根据真实的励志故事改编而成的体育电影,所演绎并传播出的正能量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影片《摔跤吧!爸爸》的创作原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国家摔跤冠军,他发现女儿们有摔跤天赋后,便开始训练她们,在他的带领下,大女儿Geeta成为印度运动史上第一位女摔跤冠军,二女儿Babita两次获得英联邦摔跤锦标赛金牌,三女儿Ritu在2016新加坡英联邦运动会获得48公斤女子自由式摔跤金牌。

强化女性运动员身份所处的特殊环境背景,突显体育运动精神的传播能够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意识。印度是一个传统且性别歧视严重的国度,当一个被符号化的“女英雄”出现时,传播内容顿时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受众会带着“印度女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如何”、“印度传统社会对体育运动项目的禁锢与释放”、“女性自由权利的表达”、“印度的摔跤运动现状如何”等疑惑前去观影。这样一部新鲜感十足且以原型作保障的体育电影受到大众追捧是毋庸置疑的。

1.2 主要人物的深刻诠释

电影故事里的人物往往是带动情节发展的核心,连接着不同情境的空间,是各种不同线索的连接纽带,还是推动情节和剧情展示的主体部分[1]。《摔跤吧!爸爸》塑造了丰富饱满的体育运动员的人物形象,利用主角的自我成长来推动核心剧情的发展。其中,印度宝莱坞演员阿米尔·汗的演技极富有感染力,他完美地演绎了男主人公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的体态变化:在塑造父亲这个角色时,父亲的眼神充满了真诚与希望;在要求女儿认真训练时,父亲的眼神严肃而又坚定;在女儿没有拿到期待的奖牌时,眼神是鼓励和满满的慈爱;当父亲从门外声音中得知女儿拿到冠军后,看着国旗热泪盈眶,这一幕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电影中女儿们的诠释也深受观众好评。开始,当周围的人看到她们以短发、运动衫的外形走过时,投来了异样的眼光,她们的神情是羞愧地想要逃离;而当她们赢得比赛后,自信的神态十分可爱,这也反映出人物内心从彷徨、不知所措到终于认清人生方向的一个积极转变过程。女儿在摔跤比赛中的肢体对抗十分激烈,很好地展示了竞技体育的刺激元素,所以说对电影中人物的深刻诠释是电影收获好评的一大原因。

1.3 体育元素的多元化表达

电影中的体育元素是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传播媒介,是体育电影重要的表现途径。受众通过电影体会到体育精神给他们心灵的启发,从而无形中受到了体育精神的感染,使体育精神中积极、奋发的正能量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2]。《摔跤吧!爸爸》中,关于印度摔跤文化的表达之处有许多,如陪伴女儿们训练的场所往往是一块泥地,印度各地的摔跤比赛也常常采用传统泥地摔跤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泥地摔跤被称之为“古什蒂”。又如影片开始,通过父亲的心理活动、表情神态等,可以了解到印度在摔跤运动项目中以男性摔跤运动员为主要训练对象,体育对于印度女性可能是几乎隔绝的,就像影片中父亲对女儿说的话一样:“这次比赛不仅是代表印度,也代表着千千万万的印度女性。”一方面可以说是对印度体育文化能够激励女性自由平等的最好表达,另一方面,也表明印度的体育社会价值观正在通过体育电影媒介的传播,逐步突破狭隘走向新的阶段。

关于体育精神的表达也贯穿着整部电影,在片头处,男主人公与对手经过激烈的摔跤后胜出,对手投以佩服表情,两人相视而笑,体现了体育精神的友爱;女儿们日复一日、起早摸黑的训练,体现出奋斗拼搏的精神,当女儿和男性比赛摔跤时更体现出了坚定不移、永不放弃的精神;最后,当女儿赢得冠军时,平等与自由的体育精神得到了升华。影片通过体育元素的多元化表达,提升了受众观影体验感,使整部影片的传播意义更加深刻且具体化。

1.4 体育运动的视觉表现

体育电影对于运动美的诠释要求较高,因为任何体育运动都包含着运动员在动态间所展示出的技能和魅力,而电影可以通过慢镜头、特写以及多维角度的拍摄手法,将运动员运动中的身体形态、激烈碰撞、面部表情等多种表现完美地呈现给观众。《摔跤吧!爸爸》十分注重人物间运动的视觉表现和细节表达。其中在影片开头,演员阿米尔·汗穿着摔跤背心走出来将要对抗时的近景镜头,完美地展现出了一名摔跤运动员黄金时期的肌肉线条和形体美感,配合着动感的音乐顿时让人热血沸腾。女儿在泥地里和男孩比赛时的激烈场景,当女儿努力想要击倒比自己强大许多的男人时,她需要展现出更多的力量、反应和灵敏,可以说电影通过人物的眼神、肢体动作和力量很好地对这种紧迫感进行了诠释。女儿最后夺冠时击败对手的慢动作,一方面可以看出演员的专业运动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电影中体育运动的视觉效果震撼了观众,鼓舞了人心。

2 传播媒介分析

在传播学里,对媒介有多种定义,国内学者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将传播媒介分为两类: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3]。还有国外学者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定义是“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是讯息”。媒介作为电影宣传的传播信道,对电影的前期宣传、热映中的二次宣传以及后续持久的热度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传统媒介

2.1.1 院线电影的放映

就电影媒介传播来看,电影媒介是图像传播技术发展下的技术产物,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媒介,电影媒介真正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是从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的问世开始,直到今日也不过百年的历史,但其影响力巨大。电影是具象化情景的再现,通过功能性的记录和艺术转化呈现给大众,以满足观众心中的期待、愿景和梦想。《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通过银幕将观众聚焦到同一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直接透过银幕用精彩的内容感染观众,并传递给观众电影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寓意,院线电影可以说是最直接、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传播媒介。

2.1.2 印刷媒介的宣传

麦克卢汉所说过:“印刷媒介强调视觉,因此影响了我们的思维,使它变成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重复的和逻辑的。”[4]《摔跤吧!爸爸》作为上映电影的一匹“黑马”,一经上映便吸引各大纸媒集中报道,有宏观层面的报道,如国家精神、女性权益、宗教元素等;有微观层面的报道,如电影的个人故事、父与女、印度农民等。也有从文化、教育、历史等方面解剖该影片的,还有从梦想、成功、创作等方面来剖析影片的。总体而言纸媒的传播对电影的普及度和认知度的提升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也正是由于电影在票房、剧情、形式系统、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着较好的表现力,才使得有如此多的传统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2.2 网络媒介

2.2.1 微信与微博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的生活,大众可以主动地从网络上获取想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对信息进行反馈、转载以及发布。如今许多爱看电影的网民会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热门等渠道了解最新的电影热线,《摔跤吧!爸爸》在未上映之前就已经成为了电影圈大热话题。微信公众平台对电影的简介以图文进行推送,并以优惠或送券等手段,加上微信的多功能设置,让受众参与电影的点赞、点评及转载,进而起到了宣传效果;如今微博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3.4亿,观众可以将观影体验通过微博分享出去,其他受众接受信息之后可以选择观影与否,他们甚至可以通过评论讨论区相互交流观影感受,这也是一种通过网络媒介平台的人际传播。

2.2.2 电影宣传及影评网站

如今电影市场大热,电影宣传网站是专门对近期即将上映或正在热映的电影进行宣传的网络平台。它可以更迅速、更直接地为受众提供电影的高热度信息,是图、文、声、像的全面结合,能及时地传播最新电影资讯,还可以通过“抢先看”、“最新花絮”等小视频对电影进行宣传,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精准推送。电影评论网站是以信息相互交流为主要特点的网络平台,如豆瓣评分网站就是从较专业的角度为观众提供电影资讯和观影后的电影评论,从而为受众做出较为专业的评价等级供受众参考。网络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交互性极强的信息互动传播。

3 传播受众分析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通过观影从中理解、筛选、记忆其中想要获取的信息,“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入手,分析个人对电影媒介内容的某些使用,以及得到“满足”的过程,所以说电影的传播内容应重点考虑大众的喜好和需求[5]。体育题材类的电影不仅要迎合和满足当下大众对于体育的想象,还应在电影中注入积极正面的体育元素,让观众愿意主动观影的同时,还能增强观众的精神意识。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能够赢得良好的口碑,主要是内容及表现意义吸引了大量受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一方面,该电影的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体育记录片的白描,它加入了许多喜剧元素和诙谐的肢体动作,如父亲让侄儿陪女儿练习摔跤的场景,以搞笑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背景音乐来突显摔跤运动可爱的一面;另一方面,是电影传递的价值主旋律,表面是一位父亲将自己的梦想强行灌输给自己的女儿,但事实上表现的是父亲希望女儿在这个充满男权主义的国度,能自由向上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传播效果分析

4.1 媒介议程对受众的积极影响

当下,许多电影开始利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引导受众支持电影,以此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摔跤吧!爸爸》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其中议程设置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受众对《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认知主要来自对电影本身的认知,通过体育元素的渗透,增强了电影中“争取女性权益”等主题的娱乐传播,使得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不那么严肃且沉重,进而引导受众感受电影更为突出的表达。

另外,电影的男主演阿米尔·汗在电影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及号召力,他出演及导演的电影大多数具有批判性的特点。他在出演该影片时,为了塑造好19岁、29岁、55岁三个人生阶段,先增肥28公斤后演绎人物55岁时大腹便便的状态,之后又用5个月时间减掉了25公斤赘肉,来演绎29岁摔跤运动员黄金时期的模样,这种专业精神使得电影正能量的传播效果更为突出。可以说阿米尔·汗充当“意见领袖”影响着传播过程的议程设置,受众受到主演积极正派的议程设置的影响,会怀着期待和兴奋观看影片,在电影媒介的传播前期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4.2 受众对摔跤类体育项目认知度的普及

摔跤类体育运动几乎很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众对该项运动的了解大多源于书籍刊物、电视赛事直播和转播等,当《摔跤吧!爸爸》这部以摔跤运动为主线的体育电影问世后,通过观影使受众了解到印度摔跤运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而对摔跤运动产生想要多方面了解的好奇心,并对摔跤运动的刻板印象(如肉搏、过于激烈等)起到有利的转变,接着受众会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搜寻资料,获取摔跤体育的相关信息,从而对摔跤类体育项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用行动达到传播的效果。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由浅入深、慢慢积累的过程。

4.3 体育精神的广泛传播

体育电影的精神起着升华电影主旨、丰富受众的体育观念与思想、传播体育正能量等作用。《摔跤吧!爸爸》中传播的体育精神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的态度,电影中的父亲虽然严肃认真,但在他心里始终坚信女儿可以成为梦想的冠军,不论女儿受到了多大打击,总是鼓励着女儿;二是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女儿们从一开始被动接受摔跤到逐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整个过程中,从没有过放弃,不管是剪掉心爱的长辫,还是没有拿到奖牌,都没有放弃的念头,因为她们清楚自己的目标,明白永不气馁就可以离成功更近一点;三是对平等自由的执着与盼望,电影中的女儿通过不懈努力,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冠军摔跤选手,从而改变了印度摔跤运动就是男性运动的传统观念。由于电影的巨大成功,使平等自由、坚定不移、坚持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

5 结语

《摔跤吧!爸爸》汇集了所有体育电影的成功特征。该片以励志原型为创作背景,以摔跤类竞技运动作为内容框架,展示女性对运动自由的不懈追求,反思了印度女性及摔跤运动的生存现状,潜移默化地鼓舞了女性。

总而言之,体育电影具有鼓舞人心和极具感染力等特点,包含着大众期望理想的实现、超越自我的追求以及突破极限等多种深层表达。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体育电影在丰富整个电影产业及体育文化的发展之余,一直传递着体育的精神与力量。因此,建议在电影内容上充分挖掘体育素材的故事性,注重体育电影的原创性与编剧;在视觉上多元化呈现体育元素,充分融入体育元素与中国体育文化的特殊背景;重视社交媒体平台的话题造势以及口碑维护,形成新旧媒体的联动宣传;另外,充分重视体育电影文化价值传播的影响力,在不断探索中拍摄制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体育电影,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朝霞.体育传记类电影的叙事艺术探析——以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117,119.

[2] 杨潇璇.浅析电影《转山》对体育精神的传播[J].电影评介,2015(6):24-25.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47.

[4] 赛弗林.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J].郭镇之,徐培喜,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31.

[5] 赵洋.电影《弱点》成功的传播学解读[J].传播与版权,2013(4):76-77.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媒介受众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摄影做媒介引无数爱心扶贫手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