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百色学院为例*
2018-11-27李胜恒
李胜恒
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百色学院为例*
李胜恒
(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培养途径、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激励机制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不断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进行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进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则是当前高校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有关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资料,了解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动态。
1.2.2访谈法:咨询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获取培养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此外,访谈百色学院体育学院领导、教师及学生,深入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状况。
1.2.3问卷调查法:针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设计、发放和回收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在充分了解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状况
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及社会需求,百色学院体育学院大力推进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目前,体育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实践创新课程等。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在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公共实践课及创新创业实践课方面的课程设置、学分、学时完全相同,主要开设有创业基础、创商培育与测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创业训练等课程,并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安排了相应的学时。其中,创业训练包括就业指导、创业讲座、创业训练、创业模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等活动。
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两个专业又存在着不同,尤其是在专业实践课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安排了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训两门课程,两门课程均为12学时,共24学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则安排了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能力综合实训、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训、社体专业学生创业案例分析、毕业(设计)论文综合实训等5门课程,共计60学时。此外,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选修课中体育赛事经营与管理、体育经纪导论课程,分别为32学时和20学时。从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体育学院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力度,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幅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及学时。
2.2 体育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状况
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状况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体育专业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通过对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创新创业非常重要的占7.55%,认为重要的占27.34%,而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分别占47.84%、17.27%。(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表现出了不重视的态度,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未能充分认识到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而针对体育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表1 体育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状况(n=278)
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人数217613348 百分比7.5527.3447.8417.27
2.3 体育专业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在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途径方面,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途径获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学生占88.85%,专题讲座的占73.02%,主题班会的占47.12%。(见表2)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创新创业知识,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
表2 体育专业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途径(n=278)
获取途径人数百分比排序 课程教学24788.851 网络10236.694 社会实践6523.385 主题班会13147.123 专题讲座20373.022 其他4315.476
2.4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状况分析
2.4.1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类别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引导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百色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主要: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广西电子商务创业大赛、百色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遴选与孵化大赛等。在学校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校团委及体育学院的组织动员下,体育专业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项目的申报,并在获得立项后按计划实施,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4.2 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形式
为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及体育学院在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专业、特长、兴趣等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均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由体育学院安排或学生自主选择1~2名教师作为指导老师。项目团队成员以本学院学生为主,其中1人为项目负责人,成员3~8人。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收集与整理、项目申报书撰写、项目调研、实施及结题工作。
2.4.3 近三年体育专业学生获得创新创业项目情况
近三年来,在学校及体育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体育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38项,分别为11项、14项、13项。其中,2015年获得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5项; 2016年获得国家级4项,自治区级4项;2017年获得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5项。(见表3)此外,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遴选与孵化大赛中,体育学院有三个团队获得创业实践项目的立项。从近几年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立项情况可以看出,体育学院都名列全校前茅,这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3 近三年体育专业学生获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情况
年度项目总数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 2015年11254 2016年14446 2017年13256
2.5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情况
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学校为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同时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和交流平台,以及更加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及资源共享空间,同时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从而有效推动了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2.6 师资及学生状况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与指导,在创新创业师资方面,体育学院参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和项目指导的主要是体育专业教师,而同时具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在教师职称结构方面,以讲师职称的教师为主,有15人,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指导老师仅有5人。在学历方面,则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主,有15人,本科学历的有7人。(见表4)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职称及学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缺乏,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及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表4 指导老师职称、学历状况(n=22)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人数051457150
目前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两个年级,其次是大四年级的学生,而大一学生则几乎无人参与。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大二、大三学生在学院领导、专业课教师及辅导员引导下,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了解了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开展、结题等流程,而且课余时间相对充足,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大四学生正在进行专业实习,实习结束后还要面临毕业论文的撰写、就业等工作,没有意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作用,导致参与人数有所下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大幅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及学时,从入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习到毕业设计,都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创新创业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突出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1.2体育专业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途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对创新创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创新创业活动表现出了不重视的态度,创新创业意识淡漠,缺乏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在学校及体育学院的引导和鼓励下,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并获得了多个创新创业实践项目。
3.1.3体育专业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立足于体育专业的特点,将体育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寻找创业路径,体现了体育专业创业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3.1.4 创新创业方面的师资数量不足,职称及学历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平台不完善, 缺乏有效监控和管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不足等是制约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3.2 建议
3.2.1 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在保留体育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开设营销、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实现专业技能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的高度融合。此外,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对创新创业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同时对创新创业教学效果、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3.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在校内外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选送体育专业中的优秀青年教师外出交流与学习深造,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3.2.3加强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和论坛、创新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尽早接触创新创业工作,在思想意识培养上实现“要求学生创新创业”到“学生要求创新创业”的转变,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积极主动的投身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
3.2.4 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建立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时还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政府体育部门、学校的深度合作,通过校企、校政、校校合作,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平台的制度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与指导、经费使用、项目的验收与结题等工作,充分发挥实践平台的功能。
3.2.5 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教师方面,加强对在创业教育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学团队进行大力表彰、奖励和引导,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学生方面,可以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学分,并在评优、奖学金评比等方面将给予优先考虑,还可以将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1]肖林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149-155.
[2]张明俊.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与思考[J].许昌学院学报,2012,31(5):136-138.
[3]柴全义.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11):73-75.
[4]涂德虎.我国体育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48-251.
[5]吕吉勇,刘宇飞. 基于社会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系为例[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2):64-69.
Investigation to the Status Quo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 of PE Majors under the Social Demand Guide ——Taking Baise University as Example
LI Shengheng
(Baise University,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社会需求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JGB226;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JGA299。
李胜恒(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