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元宵节舞龙嘘花调查研究*
2018-11-27刘礼国
刘礼国
台江县元宵节舞龙嘘花调查研究*
刘礼国1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江苏 南通 226010)
对台江元宵节舞龙嘘花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台江元宵节舞龙嘘花与汉族地区的舞龙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它包括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程序性民俗活动。台江苗族舞龙嘘花的存在和发展有特定的社会基础和信仰基础,有利于整合台江苗族传统社会秩序。
台江;元宵节;舞龙嘘花;社会基础;信仰基础
舞龙嘘花是以台江县台拱镇为中心连同周边乡镇村寨广泛参与的特色鲜明的民俗体育活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节日。元宵节舞龙嘘花是台江苗族最喜爱的、最热闹的民俗。研究台江苗族舞龙嘘花活动,对其保护和传承有所裨益。
1 舞龙嘘花的起源
台江县老百姓中间至今流传着“魏征梦斩金角老龙”的故事,与章回小说《魏征梦斩》的故事基本吻合。流传于黔东南地区的侗族《龙灯词》与台江舞龙嘘花的起源传说很近似[1]。可以看出,台江县苗族舞龙嘘花的起源传说与广泛流传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典故高度吻合,台江舞龙嘘花与汉族地区舞龙活动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台江苗族认为“台江县舞龙嘘花据说始于明末清初”,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台江苗族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自治自管,直到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才逐渐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国家权力影响的深入,以及与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汉文化也随之传入苗族地区,具有汉文化中具有龙图腾色彩的龙灯文化也深受苗族群众的喜爱。
2 舞龙嘘花的程序性过程
2.1 时间顺序
舞龙嘘花是苗族时间生活的重要内容,遵从一定的时间秩序。关于舞龙嘘花的时间顺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初一初二就想起,初三初四始扎灯,初五初六已扎好,初七初八就出灯。”受农耕生活节律的影响,苗族春节节期很长,由于此时田间劳作很少,实际休闲时间远远超过春节的时间界限。因此,玩龙灯可以打法闲暇时间、祭祖祈福、驱鬼逐疫、娱乐身心、走亲访友、游方择偶,一举多得。
2.2 龙灯编扎
每只龙灯队伍都有一个被称为龙头的领头人,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每条街道或每个寨子的龙灯队伍便推举龙灯队伍的负责人——龙头,龙头负责组织编扎龙灯和串寨钻家拜年。编扎龙灯要请有编扎龙灯技艺的师傅,并按约定俗成的种类和数量给师傅一些礼物。编制的龙灯包括草把龙和龙灯两大种类[2]。
草把龙是以五根或七根、九根竹棒为握把,用稻草编缀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而成的龙。草把龙的主体结构包括龙宝和龙身两个部分,草把龙无角,龙身上插上柏树叶。草把龙结构简单,但为群龙之首,耍龙时各龙若遇草把龙,必先向其点头,以示叩拜[3]。
台江苗族传统龙灯可分为花灯、亮灯、硬灯等几种。硬灯,又叫硬颈龙,其龙身是由竹蔑编扎骨架,其龙头以竹蔑编成骨架,用铁丝捆扎固定竹篾。龙头和龙身骨架做好后,用蓝、黄、红、白等不同颜色的宣纸或纱布包裹龙身。龙身下面支有若干根木棒,玩龙人把木棒扛在肩上就可以将硬龙扛起来,把木棒握在手上就可将硬龙舞起来。龙身里放置油灯、手电筒或蜡烛,龙灯就活灵活现,宛若真龙飞天。
亮龙又叫节节龙。其龙身是由麻绳将一截一截的木头或竹子串起而制成,里面有矿灯,龙头由铁丝和竹子捆扎而成。最原始的灯是将稻草纸切成草鞋板,铁夹小串烧成根纸,用清油炸,之后捞起来把油挤干,放上松香。现在用的灯则是电灯。草把龙看起来没有纸糊的亮龙大,但它是金龙或雄龙,是公龙。而亮龙是母龙。当它和草把龙相对而行时,亮龙必一旁立等,草把龙路过后方行。草把龙的观感可能比亮龙差些,现在玩草把龙的都是些小孩子,亮龙见到也不让道了[4]。
“花灯龙”是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各种花灯,在近处单独看其中一只不像龙的形态,从远处看整体效果,则像缓缓游动的龙,每个花灯上都写有字,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花灯龙不参加嘘花活动,只用于增加娱乐效果[2]。
2.3 亮灯仪式
编好龙灯后,接下来的活动就是举行亮灯仪式,传统亮灯仪式既讲究又隆重。举行亮灯仪式时,龙头前需摆上一块煮熟的“刀头肉”、一双筷子、三杯米酒。舞龙人员到齐后,龙灯活动的负责人龙头开始讲吉利祝词。念毕,用手指碗里盛着的干净井水弹拨到龙头上,然后从龙头至龙尾依次把龙灯点亮,随即锣鼓敲打起来。舞龙灯队员扛龙开始祭拜了,首先在本寨、本街道敬拜菩萨、土地公和水井神,保佑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敬拜毕,龙灯就要各归其位,即龙灯回到出发地点,所有龙灯器具都放回原处,并在龙头下方敬上一柱香、放置一碗水,其寓意是不让龙因缺水而感到干口舌燥,以便次日龙灯活动顺遂。龙灯出得早,就可以多钻几个寨子[2]。
2.4 龙灯拜年
举行亮灯仪式的次日上午,龙灯协会派遣二名代表手持灯笼或马灯到邻近村寨或街道,找街道领导或村寨寨老、村干部发放“接龙贴子”,意即通知对方准备当晚迎接本方龙灯进村或街道拜年。对方村寨或街道倘若同意迎接客方的龙灯进村寨或街道拜年,便回话说“欢迎龙灯进寨”。等待天色变暗,客方的龙灯协会便点亮龙灯,锣鼓喧天,扛着龙灯出寨拜年。接龙的一方敲锣打鼓,扛着龙等到村头或路途上来迎接。到达主方村寨或街道后,主方的龙灯回原地休息,客方龙灯则在广场或开阔地段进行舞龙表演,主方村寨或街道以酒、茶款待客人,燃放鞭炮表示欢迎。主客之间讲吉利话。然后,主方村寨或街道派人引导客人扛龙灯去敬拜主方村寨或街道的四门土地、菩萨和水井等神灵。拜神活动结束后,客人便扛龙灯到主方村寨或街道钻家进户拜年。钻家拜年祝风调雨顺,起新房子的人家要给龙灯挂红(红绸布或红丝),图个吉利。主人家打开大门将龙灯迎接进家,烧香烧纸敬拜,在堂屋中的四方桌上摆上款待客人的酒肉、瓜果、烟等物品和一定数额的“红包”,燃放鞭炮以示欢迎,龙灯的红宝进屋后龙灯紧跟着进入,客方讲吉利贺词,主人有红则挂红,敬酒、送“红包”,又讲一番吉利话。钻家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日。
2.5 舞龙表演
正月十四这天晚上,台拱镇附近几十个苗汉村寨的各式龙灯、狮班、旱船、秧歌队在县城灯光球场集中比赛,每支队伍都要作精彩的表演。舞龙比赛比“故事”(就是比扎的花、鱼、虾、采莲船)多,比谁的龙灯扎得好,玩龙队员的服装要整齐划一,耍龙的技术要好。龙灯分虎龙、草龙、硬颈龙等。狮班一般由引狮人、大小狮子、猴精组成。旱船有艄公、艄婆、青年夫妇、扶轿姑娘,还有蚌壳精、鲤鱼精、龟、蛇等水簇和秧歌队等组成。比赛结束后,即举行贯城大游行,按当地风俗,正月十五以前不准嘘花烧龙,主要是供民众观赏,这一天,远乡观灯的亲戚朋友开始进城,各式摊饭店铺生意也十分红火。如果提前嘘花,则是应约进行的。两个关系好的寨子之间相约去抬猪,如台拱寨与东门街抬猪。有亲戚关系的寨子之间抬猪,有邀请的相互之间抬猪。如果龙灯被嘘花筒烧坏,到第二天又得扎制新的龙灯。
2.6 元宵之夜舞龙嘘花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所有村寨的龙灯都汇集县城,所谓五龙归海(五龙是指居于东南西北和井水中的龙)。现聚于秀眉广场,到政府各单位拜年,再到街上商户拜年。每到一家主人要放鞭炮迎接、敬酒,龙灯队的每个人都要敬到。这天的龙灯还有嘘花表演,嘘花能消除病灾。嘘花时间一般为晚上8点至12点。当晚,全城各家各户团圆饭都吃得比较早,凡准备按龙的家庭纷纷将正门大开,摆上香案,备好酒菜,当街的家家户户门口挂各式自制的花灯,如十二生肖动物灯、四季鲜花灯、戏剧故事人物灯等。8时以后,龙灯从龙头开始,龙身、龙尾在主人堂屋转一圈出来,以祝来年吉祥如意,主人家还要燃放鞭炮迎送龙灯。
待各路龙灯出寨后,全城各处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此起彼落,响成一片,有时好几拨狮班和龙灯挤在门口,热闹非凡,10时左右,玩龙灯人喝得酒酣耳热,开始在闹市区舞耍龙灯,玩龙时,队员们往往脱掉上衣,以示勇敢,觉得有菩萨保佑,并高声吆喝:“花来哟”。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对着龙头燃放花筒。刹那间,火花喷射,烟腾四起,有人拥挤、有人躲闪,耍龙人边舞龙边扎燃烧的龙,龙灯挣扎逃窜,嘘花者紧追不舍,有时候,好几个花筒同时对准一条龙喷射,火花落在耍龙人赤裸裸的胸背上,十分精险刺激,据说乡村的龙灯被烧得越厉害越好,因为可以给来年带来风调雨顺,否则,寨里的人是不愿让龙灯回家的,这样的狂欢活动一直要到次日凌晨3时左右才告散场。十五的夜晚先在秀眉广场,后来集中到大十字,可谓五龙归海。
正月十六,在本寨子各家各户拜年,苗族村寨都是聚族而居,一个寨子的人大多具有远近不同的血缘关系,所以在本寨子拜年被称为钻本家拜年。钻本家拜年同样要说吉利祝词,钻家拜年的吉利祝词也是龙头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即兴创作的。
2.7 化龙仪式
正月十七化龙,“吃龙肉”。各个街道把收到的钱用来买猪,钱多就买牛。玩草把龙的小孩子收了礼物后就马上买食物吃。玩硬龙和亮龙的成年人只能在化龙之后才把收到的礼物、现金用来买猪,一个寨子的男女老少都来吃,不能提前吃,也不能吃独食。将猪或牛杀了以后就举行化龙仪式,化龙仪式选择在河边或井边,此谓送龙归海化龙时烧香化纸,并将吉利话。晚上,整个街道的人都来聚餐,聚餐吃肉戏称为“吃龙肉”,喝酒被戏称为“喝龙酒”。酒席上还唱酒歌甚至斗歌(唱歌比赛)。饭后又开展芦笙踩堂活动,年轻人趁此结交异性朋友。
3 舞龙嘘花与民间社会秩序的构建
3.1 舞龙嘘花的社会基础
玩龙灯,要有人做,齐心合力,要心齐才搞得起来。旧社会到现在,东门都是齐心的。玩龙后,如果东门街玩出名次,东门街嫁出去的姑娘就会拿鸡、鸭、猪等物,放炮庆贺。热闹三四天后,送姑娘回家,在送客的途中边放炮,还要敬酒唱歌。舞龙嘘花是以家族、村寨为主要单位,是以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为基础开展的民俗活动,同时台江县各个村寨之间存在着姻亲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舞龙嘘花活动中龙灯队伍所选择拜年对象实际上是复制和强化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友好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这些关系构建地方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台江苗族社会关系是舞龙嘘花存在和传承的社会基础。
3.2 舞龙嘘花的社会组织
为了搞好舞龙嘘花,台江县各街道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龙灯协会。龙灯协会领导德高望重,舞龙技术好,人际关系好,组织能力强。要选身强力壮,会扛、会玩的人。玩硬龙的龙头要求力气大。要号召街道或村寨的人参与,下通知,居民自愿来,家家凑钱,不来过意不去,不参加活动可能会因此而遭到孤立。亲戚愿来也凑钱,不分客主。要组织人买竹子,材料,砍、编、糊,专人登记收钱,下帖到友寨。舞龙嘘花民俗活动是靠龙灯协会组织起来,龙灯协会就其成员来看,是建立在自然权威基础之上的。靠自然权威建立民间社会组织,是台江苗族长期“化外之治”的体现和遗存,也体现了民间自治组织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3.3 舞龙嘘花与民间社会秩序
民间社会是一个平权型社会,各个村寨之间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平等是一种重要的秩序,一个龙灯代表着一个村寨或一个街道,对龙灯队伍的尊重就是对该村寨家族或街道居民的尊重。台江县元宵节舞龙队伍较多,乡下很多寨子,百条龙,2010年来县城台拱镇参加嘘花的有40多条。4条街道也有自己的龙灯队伍。舞龙嘘花时会有双龙或多龙相遇,龙头要“平平过”,如果一方把龙头抬太高,对方就会扛得更高,就会伤和气而打架。有礼貌的龙灯协会,在双龙相会时就把龙头点三下,相互把龙头放低,以示尊重。可见,玩龙灯是台江苗族社会整合的契机,促进社会和谐。
4 舞龙嘘花的民间信仰基础
舞龙除了具有祈年求丰稔的内涵外,还有求子求育的功能。由于“灯”与“丁”同音,迎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和庆贺吉祥之意。龙灯越长就越意味着村寨或街道人丁兴旺,看龙灯的人也会越多,舞龙活动就会越热闹。台江县舞龙过程中,有讨龙头上的绫子的,红色的、白色的都行。有小孩刚出生的人家讨一二根,捆在小孩身上,避免灾痛。也有人讨龙头,没小孩的就讨,讨要时要说吉利话。玩龙出龙要选单日子,避免冲突。相信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是民间社会的重要信仰,是支撑舞龙嘘花传承的重要信仰基础。
[1] 李瑞岐,杨培春,等.中华龙舟文化研究.秦秀强.源于古代农业抗旱斗争过程的文化活动——“龙舟竞渡”的原生态文化内涵探幽[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2]邰通华.贵州少数民族民风民俗调查——苗族的龙灯文化[J].黔东南日报,2008-6-13(5).
[3]王焰安,戴剑平.民间文化学新论[M].合肥:黄山出版社,1993:58.
[4]吴安明.探秘黔东南之——施秉“玩龙灯”[EB/OL].贵州民族法制网,2016-02-04,http://www.gzmzfzw.com/WebHtml/WebArticle/Content11886.html.
Investigation to the Dragon Dance and Gunpowder Spraying at Lantern Festival in Taijiang County
LIU Liguo
(Nantong Normal College, Nantong 226010, Jiangsu, China)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引进项目,项目编号:TSGZR2017003。
刘礼国(1969—),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