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对现代武术教学的启示*
2018-11-27李竞王林朱琳
李 竞 王 林 朱 琳
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对现代武术教学的启示*
李 竞 王 林 朱 琳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70)
对郑怀贤先生的武术教育思想进行阐述,认为在今后的武术教育中应该贯彻武医结合、一专多能的教育理念,同时从严、从实出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以切实提高武术教育质量与学生技术水平。
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时代价值;武医结合;打练结合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教育思想也是历史悠久,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教育意义非常深厚。现当今武术教育思想影响着一代代的习武人,积极的教育思想会促使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为人处世,本文通过对郑怀贤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对现代武术教育问题提出新见解和认知,希望这种教育思想对武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使更多的习武者可以以郑怀贤先生的教育思想来用于自律。
1 郑怀贤先生生平及相关武术活动
郑怀贤先生(1897—1981)是我国的武术家之一,河北安新人,擅长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在长期从事武术工作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事迹与流传至今的武术教育教学思想。曾担任我国体育总会第四届常务委员,担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担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附属体育医院院长,撰写了著作《正骨学》《伤科诊疗》《伤科按摩术》等[1]。
郑怀贤先生自幼习武,13岁又与名师李洱庆开始学习影响深久的飞叉技艺,同时跟随师傅学习了八年的治疗伤骨、接骨的医术本领,之后又随武术名家魏昌义学习戳脚翻子长达三年,由于郑怀贤资质聪慧、孝敬师傅,被举荐到当时中国武术名望极高的孙禄堂师傅处继续深造。在孙禄堂师傅的精心教授下,郑怀贤在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个拳法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提高了飞叉等武术技术,还得到了非常稀有的骨伤治疗效果显著的药物配制方法。在第十一届奥运会武术表演节目中,郑怀贤以自己独特的飞叉表演惊艳全场。回国后,进入黄埔军校任职武术教官,训练培训了五期学员,后进入中央军官学校担任武术教官,主要教授实战技击技术。郑怀贤先生通过不断的武学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武术家之一。
1.1 武医结合理念
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医学同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共为中华武术和中医学的立身之本,武医同根同理。“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这句话体现了中华传统武术与中医的结合,从古至今许多习武名家在习武的过程中也会研究中医医术,武术与中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相通。如:中医推拿、中医针灸等等都与武术运动有着相通之处,其中正骨推拿的手法就与武术的技法有着密切联系,通常是融汇了擒拿、点穴与正骨推拿为一体,并提倡治疗与练功的有机结合。
武医的结合促使了武术运动的快速发展,二者之间互相弥补,习武者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难免会留下一些伤病,而这些伤病大多是常年累积而来的,需要通过针灸、按摩、推拿等手段慢慢恢复治疗,这就需要习武者在日常中多了解研究一些中医知识,在训练后可以针对有伤或易受伤的部位自己进行放松、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和保护,这对习武者的身体健康无疑是起到了保护作用。
郑怀贤先生对武医结合的理念提出“少年练筋,中年壮骨,老年养气”。我国中医讲究“精、气、神”,而武术讲究形神合一、内外兼修,二者不谋而合,正是习练武术的真正含义。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郑怀贤先生要求学生在习武过程中要“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过对身体的功能性锻炼,也可以调节我们身体存在的一些“小毛病”,这与中医也是相通的,所以,武与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2]。
1.2 分而治之与融汇贯通
中国传统武术包括: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中医养生三个部分,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相通的。现当今武术的发展趋向于专业化,由于竞技体育的需要,武术项目开始各自为攻,武术套路专攻技术动作的高、难、美、新,注重套路的演练,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武术散打专攻实战技击,注重拳脚的训练,主要是以对抗的形式展现出来;中医养生专攻通过食物、锻炼等手段促进身体健康。这三者互不融合,各自寻找各自的道路,流失了老一辈传下来的武学传统,形成了一种打练分离的现象。
打练结合是中国传统武术一直延续下来的技击模式,通过打练结合的技击模式解决了很多技术特长和技术风格的问题,从而也成为武术中的唯一技术方法。郑怀贤先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对打练结合非常重视,认为打练结合的习练方法有多种益处,可以互相交流,可以通过模拟实战进行对抗练习,可以有效的锻炼身体,还可以调养身心、修身养性。这种融多功能于一体的鲜明的技术特色是中国人对武术的理解,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武术的贡献[3]。
“三艺通备”是“融通兼备多种技能”。“三艺”指三种技艺,也可理解为三种技能。所谓“通”,即大通大备,通神达化。所谓“备”,即备万贯一,无所不备之意[4]。武学需要融会贯通的理念,一专多能倡导,在武术的学习中,不能单一的只学习一项技术,只发展一门技艺,而需要博学多识,专注发展自己的专项技能辅助学习对自己专项有关的其他技能,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自身的发展与专业创新。
1.3 对武德的推崇、践行
王瑞华的《忆郑怀贤老师的医德、医风》对郑怀贤先生的高尚内涵、修养进行了讲述,文章详细讲解郑怀贤先生对自己学生的关怀爱护,例举叙述郑怀贤先生的高尚医德事迹,充分说明了郑怀贤先生的武德修养。可以看出,郑怀贤先生高尚的品德对晚辈的影响非常大,我们有太多要学习的,以使得我们在认知上有所升华,以郑怀贤先生的武术教育思想作为做人的标杆,为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郭洪海在《郑怀贤武学思想研讨会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交流会》上说:我们要传承武术思想把握郑怀贤的武学思想精髓,就应该在武术习练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这是我多年来从郑老先生的教诲中体悟出来的。所以我从郑怀贤的武学思想中还体现出“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髓。武术的学习,绝对不是单单的去学习外形动作,如果只是去学习武术的外形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练,这样是不会体会到武术内涵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会外形动作以后,再去进行思考,对动作的攻防含义进行理解,从而提升对武术内涵的认识,在从中取体会武术的博大精深。
1.4 倡导细致、严谨的教学要求
郑怀贤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方式。他在多年的练习和教学中总结出一句话“势节段连”。郭洪海回忆:在郑老师的指导下,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总结出来郑老师的教学思想,如:教学训练的步骤、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同时组合,分组分节分段,以至于整套,也就是动动弄清,势势相连;节节弄清,节节相连;段段弄清,段段相连。完整套路协调完整,形成了这样一个教学的模式”[5]。
郑怀贤先生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尤显严谨,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一晨”,晨练时尤为重要的,郑怀贤先生在多年的教学中始终坚持着这种理念,保持晨练,在技术的训练过程中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无论是从训练时间还是训练的强度来分析,都体现出郑怀贤先生在对待武术技术训练的严格。郑怀贤先生的严谨教学,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无论实在教学的计划中还是在武术套路的单个动作教学中都能体现出严谨二字。严格要求学生以认真学习为出发点,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对技术动作要求严谨,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格。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常常强调武术的文化,还要对武术的整体有所了解,教学的同时,对武术动作中所包含的技击技术也非常重视,要求打练结合,不忘本源。郑怀贤先生还对攻防尤为重视,在实战过程中如何运用擒拿等技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郑怀贤先生说,练功不练法,出手被人拿,要求严谨就是强调规范。郑怀贤先生的教学思想是既让学生学习了套路,还要让学生懂得其根源,让学生理解武术的本质,完善的传承武术发展武术。郑怀贤先生的严谨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这一辈在习武亦或教学中要接纳、广泛学习的典例,更是为了能更好的将中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2 郑怀贤先生武术教育思想对当今武术教育的启示
2.1 贯彻武医结合思想
武术运动在当今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尤其太极拳习练者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广场或是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习练太极拳,这无疑是武术迅速发展的标志。太极拳的习练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其目的就是修身养性,通过对太极拳的习练,可以调理气息,活络经脉,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这就需要教授者学习武医结合知识,将武医结合的思想,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需求人群给予不同的习练方法。通过武医的结合教学,虽不能治病,但可以增强体质、活络筋骨、促进身体健康。
2.2 一专多能的教学理念
“一专多能”是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强调一专多能,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短处,运用交叉学科知识丰富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发展个人专业技能。一专多能在教学过程中也尤为突出,通过对多门学科知识以及自身专项技能的结合,总结出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全能型人才。
在武术套路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单靠武术套路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要通过对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学习,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项技能,在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下会产生新的学习理念和教学理念,这种新的思路会给我们在学习或教学中带来便利,发现困难,解决困难,丰富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学习和教学水平,为武术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3 从严、从实出发,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法
武术的教学在经过长期的岁月变迁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形式,然而这种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在当今继续沿用。武术的教育、教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国家出台的政策相贴合,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等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创造新模式的教育、教学方式。
武术的教育、教学也应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起点,不断探索武术与人文素养在教育中的契合之处,从而来看武术的教育、教学在未来的发展。武术的教育、教学不但要从严进行,更要从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异性,积极有效的发挥主动性,为更好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
武术的教育、教学还应从教师自身来找突破点,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武术教师在日常应多互相学习,各校之间也应每年组织交流活动,促使教师提高专项教学水平,在相互交流中改进旧的教学理念,发现新的教学思路,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在武术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在技术上的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尊师守道等人文素养,使得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发展。
2.4 继承与创新
通过武术武德的教育,使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武术文化的内涵。当下的武术教学通常就是以教授技术为主,往往忽视了对武德的教育,所以在教授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武德的教育,通过武德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武德所包含的内容,规范学生言谈举止,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继承我国一直以来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郑怀贤先生的武术教育思想的研究,发现郑怀贤先生在教育方面除了在教授武术技术之外,更注重对武德的教育,怎样做人,怎样更好的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郑怀贤先生的这种教育、教学思路正是我们现在武术教师所要学习的,除了要继承老一辈的教学理念,更要结合时代要求去创新教学理念,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要以武德的仁、义、礼、智、信为出发点,去开阔创新新的教学理念,要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充分体现武术的价值功能,以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
3 结语
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中的武医结合、推崇武德以及其严谨的教学思想为现代武术教学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加强武德育人与人才培养,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重视学生对武术文化内涵修养等理念也对现阶段武术教学及未来武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佚名.郑怀贤简介[EB/OL].http://www.baike.com/wiki/ 郑怀贤.
[2]张耀红,侯乐荣.郑怀贤“武医结合”伤科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98-102.
[3]田金龙,邱丕相. 打练结合技术模式的新探索——评析武术段位制教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0):62-65.
[4]张云崖,王震.“三艺通备”理念下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89-91.
[5]邢照利.郑怀贤武术教育思想的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
Inspiration of Zheng Huaixian's Wushu Education Thought to Modern Wushu Teaching
LI Jing, et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2016年度课题《基于物联网的中国武术健康传播应用框架研究》,项目编号:WSH2016C019。
李竞(1994—),硕士生,研究方向:武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