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
2018-11-26邹杰婷
邹杰婷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参加企业的实习和工作,形成知识理论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模式,并不断的发展和深入。本文在介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2005年10,q,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提升至新高度。近年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广泛应用,取得长足进展。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实践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
高职院校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时,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岗位操作等方面的培养,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在实习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也往往只重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思想政治知识,不重视学生在实习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地点较以往更为分散,面对的学习环境较以往也更为复杂,如果不重视在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就会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就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合作不足
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已经不再单单是学校一方,还应该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和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误区。思想政治教师认为其自身职责和任务就是在学校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和讲解,学生在具体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企业负责,理由为学生实习是在企业提供的场所内进行的。企业认为其职责和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实习需要的场所、设施及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该由企业负责,理由为企业是盈利组织,不是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误区和责任推诿,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在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合作不足,造成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盲区。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通常采用课堂讲解、公开讲座、课下集体活动等形式,要求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集中于某个地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在实习过程往往被分散安排于生产经营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班次,例如,有的同学可能被安排在供料车间,有的同学可能被安排在加工车间,有的同学可能被安排在白班,有的同学可能被安排在夜班,即使被安排在同一车间,也可能被安排在不同的生产线,这就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实习的实际需要,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较少,这就导致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职责分工等方面不甚了解,不能够结合实际实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企业指派的学生实习负责人往往只具备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但并不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不能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这些情况都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加深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内容、企业实际需求等方面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传统课堂延伸至企业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平台。由于教学领域的拓展,高职教师可以借助企业实习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在具体实习实践中得以运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还可以将实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返回课堂和课本中寻找答案和解释,提高了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这种良性的理论和实践互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多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主体通常为教师,比较单一。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将企业家、企业管理层人员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促使他们成为新的教育主体,为高职学生提供实践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模式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不再局限于课本中的例子和内容。例如,企业的创业历程和发展历史、内部员工文化、企业劳动模范先进事迹等,均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生动素材。最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家论坛教育方法,鉴于学生实习时间和地点相对分散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路径
(一)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践环节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仅要重视课堂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重视实习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考充分虑学生的自身特征,结合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积极采用各种方法对高职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高职学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其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得以提升。
(二)学校和企业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机制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作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实习实践中去。具体来说,就是要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关事项在校企合作协议中明确,划分学校和企业各目的责任和义务,细化具体工作流程和对接方案,将任务和责任进一步落实到个人,从后勤、资金等各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支持,确保高职学生无论在学校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都能够得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可以在与实习企业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定期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或者互派人员给对方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知识的培训;还可以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为思想政治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等。
(四)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高职院校只有对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课本内容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身在实习中的各种行为。二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企业具体的典型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习经验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三是,结合高职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微课、微信等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教育方法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四是,具备条件的,可以和企业党组织进行充分合们,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实习环境,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在我国高职院校不断的完善、深入和发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根据新的教育模式及时更新观念,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博旺,龚雪,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26):26-28.
[2]刘浩.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7(18):124-125.
[3]葛军燕.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