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效途径探微
2018-11-26仉慧卿
仉慧卿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时代历史脉络,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本文旨在结合分析新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基础上给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效途径之新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效途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時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科学论断给了我们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特点与时代新要求等多方位阐释。
一、新时代历史特征与意义
(一)特征
1明晰了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即新时代下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帜、走什么样的路;2.给出了新时代的历史实践主题: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伟大战略安排;3.进一步阐释新时代的人民性,发展的宗旨和目的紧密围绕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了人民;4.新时代的民族性,全体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共同实现宏伟目标;5.明确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外交定位。这是新时代的世界性,新时代的中国全新的国际定位。
(二)意义
通过新时代历史定位阐释,我们可以明确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意义体现出的“三个意味着”: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中国在世界上充满自信地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通过分析新时代特征和重大历史意义可见,当前中国无论是历史实践还是意识形态领域,都进入了一个更加开阔、富有挑战性的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能否取得伟大战略目标实现,而与此同时,新时代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教育遇到的困难挑战也正日益凸显。
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及其挑战
(一)重要性
2018年以来,全球化遇到前所未有之挫折,中国的发展道路颇不平坦。国内外局势剧烈动荡的同时,高校作为前沿阵地也正经历不凡的挑战。高校一直以来就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之重地,也是主阵地。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关系到青年群体乃至整个知识分子阶层走什么样的路、举什么旗帜的重大历史问题,关乎中国国运与未来,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外交局势发生的全新变化,全球化也已经收到严重挫折。美国对中国的非难与诘责空前严重,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所应当承担起民族兴盛、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之重担。
(二)机遇和挑战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各种信息渠道信息量巨大且真伪难辨,为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薄弱甚至没有正确家国情怀的学生产生了迷茫和徘徊。意识形态教育是对这些人的拯救。而与此同时,信息化手段也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传播速度快、及时高效等鲜明特点。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并头发展的新机遇,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一个新课题,也是我们接下来主要阐述的研究对象。
三、探索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要从容应对挑战,我们就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方能寻找到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
(一)抢占意识形态教育信息化战略高地
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手段来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大多采用单一课堂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课程的方式。存在诸如课堂枯燥乏味、师生间缺少互动、课堂讲授的内容存在滞后性和落后性、学生听课效果不佳等问题。故,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方式迫在眉睫。极大提高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主要目标。教师采用更符合新生代年轻人生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比如网络课程、直播教学,并充分与多种媒体结合。以提前抢占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战略高地,达到高屋建瓴的关键性作用。
(二)创建核心围绕意识形态教育的大思政管理和教育模式
大思政模式不仅仅要体现在高校管理工作上,更要打造以弘扬主旋律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大学生生学习生的点滴之中。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精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帮助学生提升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得以满足,以多种生动方式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
(三)多课程、强联合、凸核心,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凸显意识形态教育核心问题,从多角度切实带入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从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至概论课、形式与政策均可融合教学,联合进行实践教学主题活动。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快速性、多样性有力地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精粹以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与实践活动相得益彰,全方位培养学生正确的大历史观、浓厚的家国情怀,效果也是很明显。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到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又要根据现实问题提出有效方式方法彰显主流意识形态优势,组织好、实施好每一个教育环节。做到不遗余力、不废时务、不怅得失、不忘进取,才能与时俱进,做好这一关乎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映梅.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引导和强化究[J].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2011(5).
[2]王晓方.关于加强高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政治与社会,2010(10).
[3]郭明飞.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王景云,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创新与优化[J].中州学刊,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