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是真正的高贵
2018-11-26何娟
何娟
摘 要: 本文对剧本中的主要人物伯特伦和海伦娜进行研究。在海伦娜眼中,伯特伦英俊勇敢;在老一辈人眼中,伯特伦不孝又堕落。作为一个角色,他的存在只是为了展现海伦娜的耐心,但是他的性格和海伦娜的感情与主题存在紧密联系。海伦娜虽然没有贵族身份,却有高贵的品质,她身上所具有的许多美德令她获得伯爵夫人甚至是国王的认可。
关键词: 高贵 贵族 美德 海伦娜 《终成眷属》
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试图写一个道德剧,《终成眷属》中的角色具有象征意义和个人意义。男主角是一个年轻的贵族,他在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勇敢,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狡猾的骗子。伊丽莎白时代的荣誉准则认为绅士绝对不能撒谎,谎言是所有侮辱中最致命的。谎言或怯懦会致使荣誉无可挽回,这些比任何暴力犯罪更可耻。通过这样的行为,伯特伦没能达到绅士的要求,为此,他被公然羞辱和斥责,不仅是他的长辈,就连他的同辈也对他嗤之以鼻。但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荣誉和贵族”?比起新的荣誉准则,或许什么是构成绅士的想法更发人深省。这是一部英国世俗剧,伯特伦的骄傲和国王的行为表现出的问题是关于贵族性质讨论的核心问题。
贵族的一个标准是:仅靠宗族是不够的,贵族家庭的后代应该为其祖先的荣耀增光添彩,而不能有所贬。然而,“贵族本土”不可避免地优于“贵族”。“通过继承,它赋予了对美意的倾向,甚至堕落者也以某种方式通过他们的血统得到保护”。
本文关注莎士比亚戏剧《终成眷属》的结构和情节所揭示的主题。我认为这部戏剧的思想属于莎士比亚的时代,但并不仅仅属于莎士比亚的时代。要把它表现出来,可能需要对思想背景进行细致的研究。在莎士比亚时代,寓言式文学可以引导活跃善行的观念。
莎士比亚试图写一部道德剧,而不是寓言,不过剧中的角色具有象征意义和超越个人的意义。海伦娜在她作为妻子的两幕场景中表现出了同样的被动,而且她在婚前和婚后都称伯特伦为她的主人。
粗略地说,《终成眷属》是建立在道德主题上的编年史。写这样一个剧本,作者必须超然,完全控制自己的素材;莎士比亚不愿意也不会对生活表面下的污秽做出愤世嫉俗的评论。在伯特兰身上,看到了年轻贵族们的高度道德感。然而,这部剧故意表现得混乱、单调。这些角色偶尔会被固定成各种类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是无关紧要的。
1.伯特伦:徒有贵族之虚名
伯特伦在战场上勇敢,但他是一个惯于撒谎的人。伊丽莎白时代的荣誉准则认为绅士是绝对不能说谎的。如果一个男子被认为惯于说谎,这是所有侮辱中最致命的,而且只能用鲜血才能抹去。这比莎士比亚笔下的英雄伯特伦犯下的任何暴力罪行都要可耻。这样的行为使伯特伦丧失了绅士风度:一位绅士,以他的忠诚起誓,因为他的不忠诚,不仅是他的长辈,而且是他的同辈人,甚至是他的下级都会受到羞辱及公开谴责。伯特伦最后被认为是谎言的化身。年轻的贵族们批评他,他们认为伯特伦的话不可信,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充满邪恶。当海伦娜描述他之前,他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说谎者,一个懦夫,最后一幕时伯特伦也承认了他的本性令人厌恶。在这出戏的前半部分,他靠奉承达到目的。在伊丽莎白时代,阿谀奉承者的行为在大多数行为手册中展露无遗。斯蒂法诺·瓜佐(Stefano Guazzo)的《文明对话》(Civile conversation)是一本专为低级贵族设计的礼仪书,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这个主题的。阿谀奉承之风源于贬损:帕洛雷斯的恶毒言辞最终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他的怯懦无力感染了伯特伦,他的谎言也同样会传染。但是,真正的荣誉和高贵的问题比新的、奇异的荣誉准则,或者绅士的新观念要古老。这是第一部英国世俗戏剧的主题,也是世俗道德的一个明显的主题。
2.海伦娜:美德是真正的高贵
国王与伯爵夫人和拉法王是莎士比亚创造的统治阶级,他们的出身和美德被赋予双重荣誉。在这三名法官中,年轻人在整个过程中都会被比较,这对伯特伦来说越来越不利。在第一个场景中,伯爵夫人在介绍海伦娜时将她描述为继承美德的人:“我对她期望很高,她的教育保证了她的性情。”对于伯特伦,她则不那么确定。不过,他希望他能继承祖先的血脉和美德。伯爵夫人将海伦娜视为自己的孩子,她认为伯特伦拒绝这样的妻子失去的荣誉超过了他用剑赢得的荣誉。莎士比亚在创造海伦娜这一角色时,将她的美德归功于她的父亲和上帝,把她治愈國王的全部力量归功于上帝。海伦娜意识到自己的卑微,在第一次自言自语时,她几乎绝望了。在向伯爵夫人坦白之前,她说:“我出身卑微,他出身高贵。他的一切都是高贵的。”海伦娜的多次犹豫,她对皇室联姻的拒绝显示出她的端庄与睿智。
伯特伦拒绝完成婚姻这一宗教责任,使得伯爵夫人对这个鲁莽、放肆的男孩感到愤慨,甚至在上法庭之前,她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海伦娜。现在她更喜欢她,抛弃了真正的儿子,因为他拒绝了这样一个妻子,失去了比用他的剑所能赢得的更多的荣誉。海伦娜的忏悔使她在伯爵夫人的心目中更加崇高,当时婚姻是有公式的。通常的公式是(国王使用的公式):“你能喜欢这个人吗?”“你喜欢这个姑娘吗?”这并不意味着爱,只是一种和谐共处的能力。虽然从第一个场景可以明显看出,伯特伦并不讨厌海伦娜。但他知道她是他母亲的仆人,“我不能爱她,也不会努力去做”。直到后来他才想到,他真的爱上了拉弗的女儿。他对海伦娜的死负有责任,这意味着他的英勇为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伯特伦的感情可能被认为是含政治婚姻的因素,但是他接受这个计划的意愿削弱了他在第一次婚姻中自由选择的权利。伯特伦冤枉了国王、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尽管海伦娜是聪明的,伯特伦是愚蠢的,虽然她是谦卑的,他是高傲的,但他对她的最终认可构成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海伦娜年轻、聪明、漂亮,拥有很多高贵品质,因此也具有获得荣誉的潜力,这正是国王所认可的。
3.贵族的真正内涵
在15世纪交替之际,统治阶级不再好战。虽然军事职业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但年轻的贵族仍需接受军事训练。一个完美的朝臣必须机智,精通音乐和诗歌,有骑士精神,具备高贵的品质。这种生活艺术只能在宫廷里学到。此外,他还应该有雄心壮志、诚实、忠诚、善良、谦逊。他一生致力于荣耀,他的奖赏是名利。因为国王是荣誉的源泉,所以年轻贵族聚集在宫廷中;但宫廷生活的虚荣心和腐败对年轻人而言是一场危险的游戏,玩家可能会失去一切。到了朝廷,所有德行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国王把伯特伦的父亲描绘成一个完美的朝臣,体现了真正的贵族思想。
相比之下,伯特伦显得粗暴无礼。“我的妻子,是一个博爱的人吗?”也许听起来不如现在这样令人发指,海伦娜虽然没有高贵的血统,但她温柔勇敢,所有其他年轻的贵族都愿意接受她。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高贵在于美德。国王可以将贵族的头衔授予任何人,不过原生贵族不可避免地更占优势,因为他们可以继承美德。教育他祖先的榜样也会帮助原生贵族,尽管糟糕的教育可能使他们走向堕落。尽管奈娜的《尼尼奥》支持出身卑微的人同样可以拥有高贵的品格,但几乎所有人都同意穆卡斯特的观点:“出身高贵,品德高尚的人理应享有双重荣誉。”在多数人眼里,美德与血脉相连,所以王子或贵族的教育是经常讨论的话题。
中世纪传统承认三类贵族:基督教徒、自然贵族和平民贵族。必须优先虑神圣,但圣徒包括贫穷的渔民,甚至是奴隶。自然贵族可以归为动物,如高贵的猎鹰便可以归为此类。《荣誉之书》的作者经常提到这两个类别。但丁在《欢乐时光》中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更全面的论述。他否认平民贵族的真正价值,他说贵族无法通过财富来定义,财富本身就是卑鄙的,也不能用时间定义,因为所有人最终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群体。真正的高贵在于德行。美德存在的地方,贵族必然存在。高貴由上帝的恩惠降临到个人身上,是上帝将祝福播下的种子,播撒到一个高尚的灵魂中。后来,通过血统与贵族之间存在关联的说法被推翻,平民贵族的说法被推翻,自然贵族的说法被确定下来。但丁的第三首颂歌中,《欢乐颂》给出了一个评论是给比阿特丽斯的,她和海伦娜一样,是积极美德的典范。
4.结语
在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中,在伯特伦身上,看到年轻贵族们的高度道德感。莎士比亚在这出戏中描述这个世界的王子是如何把贵族引入他的宫廷的,这样的结局,伴随着皇家的审判,以及奖赏和惩罚的分配,是一个公认的喜剧惯例。最终的结局是海伦娜为获得认可而挣扎,伯特伦承认了这一点。她已经被主人伯特伦承认:她的个人幸福是完全无关紧要的,因此结局既不虚伪又不玩世不恭,只有当这出戏被看作是研究什么是真正的荣誉和高贵的问题时,它才会被赋予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人性观[M].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3]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下[K].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8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