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升级对工资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2018-11-26闫雪培

商情 2018年47期
关键词:工资收入价值链差距

闫雪培

【摘要】从全球价值链及其升级的角度考察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仅从全球价值链升级会导致区域间、行业间和行业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政策制定者若要寻求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收益的最大化,政策重点在于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低技能劳动者的技术升级和提升全球价值链位置。

【关键词】价值链升级;收入分配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演进,不同国家间出现像“低端锁定”的现象,即发达国家位于价值链上游的企业为保持其控制权,对位于价值链中下游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实行技术转移门槛或者技术封锁等措施来控制其商品或贸易的低端供给。因此,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快全球价值链升级关系到一国长久的经济走势和国际地位。GVCs升级的意味着经济体在全球價值链中分工地位提升,最直观的结果是经济体的增值能力、创新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升。价值链升级理论一般为规范性研究,该理论从产业的角度提出全球价值链升级四种模式,即遵循“工艺流程升级一产品升级一功能升级一链条升级”流程。

国内学者大多研究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和嵌入度层面研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角度研究价值链升级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仅从全球价值链升级会导致区域间、行业间和行业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若要寻求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收益的最大化,更加公平收入分配政策重点在于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低技能劳动者的技术升级。

一、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必然性

中国大规模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历史从加入WTO开始,由于我国的技术和劳动力技能相对落后,只能承担像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但正是这些大量低技能的劳动力形成的人口红利使得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工厂”。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创造了近十年的发展奇迹,经济、技术、社会生活、政治地位等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度下降局面,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在2011年达到顶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整体比2011年减少345万余人,这意味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人口红利正趋于消失。工资水平的上涨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若企业仍然承担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制造任务,我国的比较优势较于印度或非洲国家略低一筹。因此经济的繁荣发展必然要求中国企业寻求在全球价值链地位上的升级和跃迁。

二、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分析

各国企业根据本国的资源禀赋和技术的差异,依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的承接价值生产的若干生产环节生产并出口到国外,获取生产、加工、组装等贸易利润。相应的,全球价值链各个生产环节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分配,影响参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技能发展。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对外出口影响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进一步导致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行业、职业类型、就业人数和工资的相应变动。

国外学者对参与价值链对工资的影响研究比较早,早期研究基于国家宏观层面,部分学者认为参与全球价值链体系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微不足道。基于行业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会缩小劳动密集型行业及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不同技能熟练度工资收入差距,使技术密集型行业不同熟练度工人的员工工资差距扩大。

三、我国全球价值链升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本文以为全球价值链升级会导致工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首先,全球价值链升级会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增大,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交通优势,承接大量外包任务的同时需要众多的工人进行生产加工,进而劳动力需求增加,由于劳动力供给变化缓慢,出现劳动力市场供给小于需求,进一步拉大东部和中西部收入差距;其次,全球价值链升级会导致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增加,目前我国参与的外包任务多为组装和委托加工,行业利润微薄导致员工工资水平较低,向自主研发和自有品牌阶段进化必然导致行业内工资收入的增加;最后,全球价值链升级会导致行业内员工的工差距拉大,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制造业开始需求在价值链位置上的升级,即将低技术密集度的外包任务下放到下游企业,承接中高技术密集度的外包任务,这必然导致产业内高技术人员与低技术人员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收入不均影响经济效率、政治稳定、社会福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中国寻求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同时需警惕由此而来的收入不均问题。

四、小结

中国要积极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升级,与此同时兼顾地区和行业间的收入不均带来的低效率问题。政府和企业具体措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培育研发人员的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在弥补我国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同时,缩小不同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距;二是中国企业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研发投入等措施实现向价值链上游升级,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在关键领域内掌握定价权力,用经济增长红利缓解工资报酬差距。

参考文献:

[1]曲泽静,张慧君,新常态下价值链升级的创新驱动系统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45-49.

[2]林玲,容金霞,参与全球价值链会拉大收入差距吗——基于各国后向参与度分析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6(11):65-75.

[3]吴云霞,蒋庚华全球价值链位置对中国行业内劳动者就业工资报酬差距的影响——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8(1):58-70.

猜你喜欢

工资收入价值链差距
城市生活质量与生产便利性的测算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价值链重构》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