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重维度

2018-11-26熊燕

商情 2018年46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维度马克思

熊燕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现实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从未来维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描绘了世界新格局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维度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进行全面阐述,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一、历史维度:对马克思共同休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立足现实世界、结合时代特征,实现了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因此,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旨在建立一个消除阶级剥削、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从而实现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真正的共同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这一核心要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孔子的“泛爱众,能亲仁”,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二、现实维度: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场合多次阐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大楼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他生动描绘当今世界图景:“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挑战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并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一是政治上倡导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世界各国在互商互谅、平等相待的原则基础之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确保相互之间互相尊重、管控分歧,实现和平共处。

二是经济上倡导开放创新、包容互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世界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创新,坚持包容互惠,“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三是安全上倡导公道正义、共建共享。人类社会越来越表现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应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坚守“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四是文化上强调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要承认并尊重每一种文化,同时倡导不同文明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在跨越民族界限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五是生态上强调尊崇自然、绿色发展。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未来维度:描绘世界新格局的美好前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对当代人类社会遭遇的生存问题的理性反思,也代表了共产党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人类终极发展目标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层价值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当代人类发展状况的概括、反思和应对,又包含着对人类未来历史命运、终极社会理想的思考,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根本表现。2015年在第七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和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倡导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有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布局,描绘了世界新格局的美好前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推动建立文明秩序,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树立人类整体观。超越国际秩序和意识形态差异,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塑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2]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

[3]陈鑫.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维度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