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
2018-11-26杨振玲
杨振玲
【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媒体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迫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架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对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工作,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统一认识,统一部署,整合力量,提高领导组织机制建设和运行,充分发挥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佳整体效益。
第一,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确立党委统一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第二,要积极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基层院系各负其责、共同配合,校内各群团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第三,要加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党委自觉主动地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校总体工作布局,充分发挥党委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
第四,建立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实施领导小组,专业负责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的建设、管理和技术维护等日常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有新观念、新思路,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受众优势,主动研究、介入新媒体技术,运用新媒体工具,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以营造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氛围,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到达、全面覆盖,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介入新媒体环境、运用新媒体工具、疏浚新媒体渠道、占领新媒体阵地,最为关键的是要在科学把握新媒体的机理、作用的基础上来进行,按照“虚拟与现实结合、网上与网下互动”的原则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平台:一是要注重运用新媒体的信息即时互动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交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互动良性关系;二是要注重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三是要重点培育一批文化内涵深、教育意义大、受大学生欢迎的精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项目,打造一批有吸引力、影响力、示范性的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利用新媒体工具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回应学生实际诉求,真正做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解决思想问题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内容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国际国内各类信息在网上集中呈现、反映,各种网络热点事件、热点资讯、热点话题层出不穷,这些都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触动着大学生的神经。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学生网上的“隐性舆论场”相对于高校官方的“显性舆论场”而言,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他们更愿意在网上的“隐性舆论场”中获取信息、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切入点,教育工作者必须调整观念、适应环境,不单要进行“硬件建设”、“基础建设”,更要加强新媒体工作平台内容的建设,确保新媒体工作平台所承载的信息符合大学生的所想、所需、所求。只有抓住了大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和需求点,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具有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才能真正将学生吸引到学校官方的“显性舆论场”中来,从而达到传递教育信息、引导学生思想、促进学生成长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重构和再造,重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一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网络化改造,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特性,将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符合网络话语范式的语言表达出来,以符合网络呈现方式的形式展现出来,以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手段传递出去,逐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网络化改造,更新出一套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相接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内容;
二是要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回应,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分析,紧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网络舆论的研判和引导,澄清事实真相,驳斥错误观点,加强正面引导,切实做到正面舆论在网上有声、有理、有据,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网络热点问题,并在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参与网络热点问题讨论中受到教育和提升认识能力。
四、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体系创新
新媒体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心理意识和话语范式,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从定格式的“被动接受”走向了动态式的“主动搜索”。由于大学生获取、选择、使用、发布信息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了释放,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的主体地位空前凸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扮演着更为独立、更为主动的角色。近些年来,以平等化、柔性化为特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关系正在快速形成、不断巩固,并日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着深刻影响。面对环境的新变化、对象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方式必须要有所改变,要抓得住人、人得了心、管得到用,必须对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深刻变革。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应从“教师主导”转向“教学相長”,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突出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注重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从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大学生正确获取、选择、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上来。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对他们开展主体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要注重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现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典型育人,通过社会实践工作、志愿服务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选树优秀学生典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难、覆盖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难题首先,微组织建设矩阵化。按照“总体设计、分层建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推进微组织矩阵化,可以尝试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学院和班级等五个层级微博、微信官方平台,构建上级教育部门与广大学生之间扁平化、多层级、快捷、多样、精准的交流沟通渠道和机制,建构矩阵化组织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既增强上级教育部门传达相关精神的有效性,也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教育部门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合力育人。
五、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考评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考核模式创新。
第一,建立完善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評价相结合的网络考评方法和评估体系,设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制定客观、全面的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序,将网络评估结果和被评估者切身利益挂钩,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鉴定、诊断、预警功能,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新媒体的认识,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并及时根据变化的新情况,做出新调整。第二,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巡视制度,定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巡视,加强对网络教育活动的检查和指导,强化监督,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定期开展高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教育活动评价反馈工作,注重挖掘和总结基层好经验,试点试行逐步推广。第四,设置网络监督系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积极正确引导网络上的过激言论,倡导文明上网,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氛围,严格新媒体教育活动监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安全性、权威性、科学性和保密性。
2.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激励机制创新。
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物质激励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在教学科研环境、提职晋级、物质待遇和荣誉奖励等实际问题上与高校思想政治新媒体工作挂钩,充分调动高校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新媒体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第二,充分利用情感激励的内趋动力。第三,整合、提升、深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新媒体教育活动。第四,建立强势的表彰宣传机制,积极塑造和持续培养思想政治新媒体教育工作典范。
3.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保障方法创新。
不断创新和规范网络化背景下高效思想政治新媒体教育工作在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体系、资金支持系统、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保障机制,确保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第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者安全意识的培养。第二,严格制定信息安全和网络使用安全的管理办法。第三,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第四,做好资金投入和支持保障工作。第五,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者的网络技能。第六,借助信息技术,将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内容与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有机结合起来。第七,注重培养兼有思想政治新媒体工作才能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