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018-11-26朱积辉

商情 2018年46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朱积辉

【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解读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国情国策教育的要求下,本着立德树人的目标,充分挖掘和完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从而在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全面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一、将地理学科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密切联系

第一,将地理学科教学和哲学学科教学密切联系。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介绍了很多种物质循环和运动周期知识,包括地壳运动、大气循环、水循环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以运动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生存的世界。这一观点和哲学学科中的“运动的概念”存在相似点,即世间万物的生老病死都是一种常态,是一种必然,地理现象中岩浆岩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成沉积岩的原理,也是对这种自然动态规律的一种重要体现。第二,将地理学科教学和文学教学密切结合。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繁多,为了能够更好的串联起繁多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应用诗词、成语故事来进行教学,在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比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行星地球》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学生分析、总结地球和太阳系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地球的特点,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然界的美好。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地理教学

高中生普遍对新型网络有着较强的兴趣,网络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第一,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课堂教学导入深刻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的氛围,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为此,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内容,有选择的应用多媒体设置课堂导入。

三、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指挥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没有将高中地理课堂在真正意义上交由给学生,不利于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成效。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关系到学生之后的人生发展走向,为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实现平等的师生交流。比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地理《人口迁移》的时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刻认识人口迁移对迁人和迁出地所产生的影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师提问“人和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口迁移是一把重要的双刃剑”问题之后,学生之间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之后,有一名学生回答道:“人口迁移的实现能够有效减少当地土地压力,拉近各地文化交流,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教师在对这名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之后顺势让其他学生也做出各目的回答,发散思维。在教师的拉动下,还有学生回答道:“人口迁移能够促进迁出地的经济发展”……教师对各个学生的回答做出了总结,归纳出入口迁移对社会的影响有利有弊这一观点,需要辩证思考这个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种教学手段是师生平等学习、交流的重要体现,能够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启发学生养成热爱社会的高尚品德。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地理知识存在着密切关联,为此,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将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将地理知识更加充分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教室面积的不同,学生在回忆中总结出正午太阳的高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高中地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再比如学习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六《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中雾霾问题的时候,在引导学生认识雾霾对实际生活影响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思考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的地理空间位置、雾霾的来源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关联,通过对人地关系的思考来找到减少雾霾的方法或者措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上充分发挥出学生地理学习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教学。第一,开设地理实验课。在地理实验课中教师可以结合高中人教版地理学习内容,借助沙子、书等展现堆积地貌的形成,向学生讲解堆积地貌的形成细节,深化学生的地理学习。第二,积极开设野外考察课。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实践考察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地理课本上所讲解的问题。第三,积极开展地理阅读和地理辩论课。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区域地理非洲模块的时候,教师可以以“非洲阿斯旺大坝建设”为研究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查找相应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下深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养。

六、通过有效、合理的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高中地理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了进一步强化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成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第一,基于“人地观念”的课堂评价。人地观念主要是指学生协调、处理各类环境要素关联的理念。基于“人地观念”的课堂评价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地关系内涵,加强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合。比如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水土治理荒地资源开发案例来深化学生对荒地开垦不良间题的认识。第二,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的课堂评价。地理综合思维是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形成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创新思维的综合。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荒漠化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心中建立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打造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关系,辩证认识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