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隐性知识转移视角的浙江高校创客空间建设路径研究
2018-11-26潘楠容楚楚林晓临陈柏源刘国锋
潘楠 容楚楚 林晓临 陈柏源 刘国锋
【摘要】创客空间是培养学生创客的场所,也是实现创业隐性知识转移的场所。基于隐形知识转移的创客空间建设模型由“启蒙平台”、“教学平台”、“信息平台”和“实践平台”构成,创客依次通过这四个平台获得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再到显性知识再到隐性知识的螺旋式上升,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使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创客空间建设 隐性知识 知识转化 SECI模型
一、引言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呼声高涨。浙江作为创新创业氛围活跃的地区,高校众创空间也呈星火燎原之势。但是,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现实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将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为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探索一条新的路径,也为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提供帮助和创业资源,提高创业成功率,而这些经过磨砺和检验的创新想法也将推动今后社会创新型企业涌现。
二、文献综述
当前创客空间及创业教育研究颇为丰富,杨建新、孙宏斌等(2015)通过考察,提出了在高校建设创客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王佑镁、陈赞安(2016)对美国高校创客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归纳创客空间建设的四种典型模式。黄文光(2008)分析了宁波大学有关创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设想。
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马斯特利(Maecitelli,2000)建立了隐性知识对创新作用的简单化概念模型。森克(Sen-ker,1995)探讨了隐性知识与创新模式的关系。高启明(2016)探析了隐性知识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野中郁次郎博士在著作《创造知识的公司)(1995)中系统全面的提出了著名的SECI模型。另外也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和实证。如姚威(2009)从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了SECI知识创造理论。徐建中、朱美荣(2012)在对SECT知识转化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亚隐性知识的概念。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选取了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温州大学等高校的创客空间进行实地走访,对其空间建设经验和存在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发放了共计18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54份。通过访谈和问卷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多数创客空间同质化严重,创客空间大多关注物质支持,在创业教育功能上稍显不足,教育更多为传递显性知识,缺少隐性知识传递。同时,创客空间举办的活动较少,影响范围小,对创业者获取隐性知识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隐性知识转移视角创客空间建设路径
SECI模型描述了知识转换的过程,创客空间应用SECI优势体现在:四场为基础提出了隐性和显性知识之间可相互转化并螺旋上升的路径,和创客学习过程中知识获取内化高度契合。基于此,小组提出了给予隐性知识转移的创客空间建设路径模型。
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来看,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积累和创造的过程。针对知识内化,基于创业隐形知识转移的浙江高校创客空间运营模式可依据SECI模型進行。高校在应用SECI模型到创客空间时可选择按启蒙平台、教学平台、信息平台、实践平台等四个平台分别进行。依托于高校创客空间的SECI模型平台建设,将会对浙江高校创客空间建设现存不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提供创业者模仿学习的机会
启蒙平台旨在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实现创业隐性知识向创业隐性知识的转化。创业空间应创造兼容并蓄的背景环境,才能利于隐性知识向学生转移。主要的途径有:进行师徒传授;完善创客空间人才培养机制等。
2.建设带有教育功能的创客空间
教学平台旨在通过文本、图片、语言等可视觉化教育器材,将高度专业化的隐性知识转变成可以理解的形式,这一过程是思想理解的再现和知识的创造。主要的途径有:使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实训方法;开设讲座等。
3.充当“信息中转站”的角色
信息平台旨在搜集校内外以及互联网平台上的语言或数字符号等信息资料,加以处理整合成新的知识,实现显性知识的系统化,实现信息的交互。该时期是知识转移的一个高级阶段,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升华,从而形成规范化或标准化的知识。主要的途径有:构建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完善创业交流机制;开展校际合作等。
4.提供创业实践的场所
实践平台旨在通过汇总组合,亲身去做的方式将显性知识形象、具体化,从而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实现创业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该时期是将系统化学到的知识内在化的阶段,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知识转移目标实现的时期。实践平台,既是检验创客空间学生学习技能结果的时期,也是学生在创客空间将其创意转变为现实的阶段。主要的途径有:建设创业文化;改善创业环境等。
创客空间是新思想萌发和碰撞的地方,也是知识传递的场所。师徒传授、完善创业空间人才培养的机制使隐性知识开始向学生转移。实训方法、开设讲座让隐性知识文本化。政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交流机制的设置、校际合作实现了信息的交互。注重创业文化和创业环境的改善,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与内化。
五、研究结论
小组着眼于高校创客空间的知识转移,在“平台”的基础上,运用SECI模型,以“启蒙平台一教学平台一信息平台一实践平台”对创客空间内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理顺了创客空间知识转移的脉络,最后基于以上讨论提出了基于四个平台的高校创客空间构建的建议。但还存在对隐性知识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SECI模型不能完全诠释创客空间中创业隐性知识的转移的规律,采集样本不够,提出的策略存在一定的主观推测性等问题。后续研究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Mascitelli R.Form Experience:Harnessing Tacit Knowledge to A-chiev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J].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0,17(3):179-193.
[2]Senker J.Tacit Knowledge and Models of Innovation[J].Industrialand Change,1995,4(2):425-447.
[3]Koskinen.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innovation processes ofsmall technology companies[J].Internationl Journal of ProductionEconomics.2002,17(3):57-64.
[4]野中郁次郎,竹内广孝著.李萌译.知识创造的企业[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09.
[5]徐建中,朱美荣.SECI知识转化模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研究[D].图书情报工作,2012.
[6]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
[7]宋宝山,周晓东.博弈视角下的师徒隐性知识共享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5-47.
[8]奉继承.知识转化业务流程的模型体系与运营方法[D].天津大学,2007.